說文解字:「籍貫」是什麼,何為籍?何為貫?

九州錚史 發佈 2020-05-29T10:51:22+00:00

然而,隨著他們都開始為人父母之後,每每在為自己小孩填寫籍貫之時,便內心開始犯嘀咕,尤其是那些離開自己出生地來到大城市定居的年輕人,更容易疑惑。

開篇聲明:本文為筆者原創圖文,歡迎關注@九州錚史 帶給你別的平台所沒有的歷史哲思。

現在很多80、90後年輕人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在填寫自己的籍貫之時,因為父母教過一般都不假思索也不會填錯。然而,隨著他們都開始為人父母之後,每每在為自己小孩填寫籍貫之時,便內心開始犯嘀咕,尤其是那些離開自己出生地來到大城市定居的年輕人,更容易疑惑。

舉個栗子,張三是湖南嶽陽人,目前定居在廣東深圳。他父親長期生活在湖南嶽陽並落戶,爺爺是湖北荊州人,而他的老婆是土生土長的廣東陽江人,他和他老婆婚後生下一個孩子。讓他非常疑惑的是,他孩子的籍貫到底該怎麼填呢?湖北荊州?湖南嶽陽?廣東陽江?抑或是廣東深圳?

有這個疑惑其實並不奇怪,主要原因還在於現在年輕人對於「籍貫」的定義實際上是比較模糊的。

今天,九州君為大家解析一下何為籍?何為貫?以及「籍貫」的準確定義是什麼?

《說文》這樣定義:「籍,簿書也。」古書以竹簡製成,故從「竹」。本義來講,是登記冊或登記簿的意思。在《左傳·成公二年》中提到「非禮也勿籍」,以及諸葛亮在《論游戶自實》中曾言「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其中的意思皆取自「籍」的本意。從古代對這一字的實際使用偏好來看,「籍」的意思有了更進一步的明確,即登記隸屬關係的簿冊

而說到「貫」字,大家比較熟悉的可能是電視劇中常常出現的形容銅錢的單位,是其本意——「貫,錢貝之貫。」從字形本身可以看出來,「貝」代表的是錢,整個字的象形就是把錢串起來,稱為「貫」。因此,在後來的使用中,「貫」字便漸漸引申出了「聯絡串聯」之意。

結合上述的「籍」和「貫」的字意解析,我們可以較為清晰的知道「籍貫」的字面涵義,即將有隸屬關係的人或物串起來登記在簿冊上。由於歷史上用籍貫形容物的從屬關係的用法不多,多見於人的家族脈絡登記,因此隨著歷史的發展和延伸,便有了今天的詞義。在《魏書·食貨志》中用到:「自昔以來,諸州戶口,籍貫不實,包藏隱漏,廢公罔私。」此處的「籍貫」所表達的還多是古義。而到了《醒世恆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中所寫:「正德年間,有個舉人,姓楊名延和 ,表字元禮 ,原是四川成都府籍貫。」以及楊沫在《鄉思的朝和暮》中所述:「多少年來每當有人問到我的籍貫時,我總是這樣自豪地告訴對方。」之時,便已經逐漸被引申到了祖籍地的意思了。

下面我們來看看,在現代詞典中對於「籍貫」是如何定義的。

根據現在的詞義解釋,所謂籍貫指的是祖父(爺爺)及以上父系祖先的長久居住地或祖父及以上父系祖先的出生地。又名祖居地或原籍,籍貫原則上一般從父,個別特殊情況從母系的,原籍地是原來的籍貫。

也許按這個解釋,很多人還是很迷惑,對於祖上搬遷比較多的人來講,還是很難確定「籍貫」問題。

不要著急,我們來看看公安部公通字[1995]91號文件中是如何明確規定的:

公民的籍貫應為本人出生時祖父(爺爺)的居住地(戶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寫祖父去世時的戶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戶口的,填寫祖父應落常住戶口的地方;公民登記籍貫後,祖父又遷移戶口的,該公民的籍貫不再隨之更改。

這個定義就非常明確和精準了,根據這個條款解釋,我們就能很清楚的進行籍貫的界定了。因此,我們回到前文所舉的那個「張三」的例子,張三這種情況,張三的籍貫就是湖北荊州,而張三的孩子的籍貫就是湖南嶽陽了。

如果喜歡或還有疑問,歡迎留言探討!


參考:《說文》、《魏書·食貨志》等。

聲明:1.圖片源於網絡,首先感謝圖片原作者,其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2.本文為個人觀點,如有錯誤之處或觀點不一,請留言探討,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