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的人工智慧專業究竟在幹什麼?

全國產經平台 發佈 2020-05-30T06:11:20+00:00

張艷寧教授團隊與航天學院合作,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對外太空環境,尤其是太空垃圾進行智能感知,預防太空垃圾對衛星等造成損傷。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提到人工智慧……

還是這樣的……

你腦海中浮現的畫

面是這樣的……

好了,現在請系好安全帶

讓小編帶你來到真實的人工智慧世界

西工大的人工智慧專業

原來是幹這個的……

1.外太空環境智能感知

地面接收站

天文望遠鏡

光學暗室仿真實驗平台

張艷寧教授團隊與航天學院合作,通過人工智慧技術,對外太空環境,尤其是太空垃圾進行智能感知,預防太空垃圾對衛星等造成損傷。

2.群智感知與計算

於志文教授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群智感知與計算研究,微軟學術群智感知(crowd sensing)相關科研機構排名中,西北工業大學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率先以原始碼公開的方式發布通用的「群智感知作業系統平台」——CrowdOS。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面向城市精準管理的新型群智感知技術及應用」項目,讓城市管理更「智慧」。

3.多源協同黃河洪水冰凌監測

與黃河水利委員會信息中心、黃河水利科學院研究院、黃河水利委員會水文局等單位合作,針對黃河洪水凌汛防災減災救災等重大應用需求,開展基於多源遙感圖像的黃河洪水凌汛協同監測與預測技術,為防洪防凌減災提供關鍵支撐。

4.無人系統智能視覺感知

無人機對地大場景三維重建

研發新一代智能無人系統是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西工大無人系統智能視覺感知團隊通過計算機視覺、人工智慧、導航控制等跨學科交叉,開展前瞻性、基礎性、集成性科技創新,突破無人系統智能視覺感知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群,確保我國無人系統智能視覺感知技術領先、自主、可控,是無人系統創新體系的中堅力量之一。

給無人機裝上「慧眼」和「大腦」,讓無人機真正實現自己看路、自己判斷、自動駕駛,從而實現無人機的自主飛行、自主探測、自主降落。

5.無源智能感知

通過WiFi信號,感知家中主人的活動,讓智能家電等設備隨時按照主人的行為進行調節。比如,當你剛坐在沙發前,電視機便自動打開。如果有陌生人闖入,感知系統還能報警。

6.智慧城市及犯罪監測

通過對城市多源大數據(包括地理標記數據、計程車交通數據、治安投訴熱線數據等)進行多源融合與智能分析,形成一個預防、監控犯罪的智能系統,提前、快速發現異常、危險事件,服務社會公共安全管理。

7.智能化大場景三維重建

只要安裝一款軟體,通過一部手機就能實現現實場景的虛擬3D仿真。與此同時,還能實現虛擬場景中實物的智能識別,比如,對樹木、建築、人的識別。該技術可應用於國土安全、災害防控、城市規劃、虛擬現實等領域,有著廣闊的科研價值和社會經濟效益。

8.生物醫學圖像處理

圍繞肺癌早期篩查及診斷,研發胸部CT閱片機器人。圍繞「兩癌篩查」重大需求,突破「超大尺寸圖像小樣本深度學習」等核心技術,研發創新的病理顯微圖像處理、分析和自動報告系統。

目前,已經在神經退化性疾病和惡性腫瘤的早期篩查、鑑別診斷和病灶勾畫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獲得了ISBI 2019「急性白血病惡性B-淋巴母細胞分類競賽」第一名。

9.智能語音處理

圍繞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擬人化人機互動的重大需求,在多項語音識別、關鍵詞檢出、語音增強、聲紋識別國際評測中取得第一名。入選2019《網際網路周刊》中國人工智慧高校排行十大頂尖實驗室。

與騰訊、雲知聲等建有智能語音與多媒體聯合實驗室,與華為、阿里巴巴、騰訊、搜狗、微軟、字節跳動、愛奇藝等企業開展廣泛深入、多層次的產學研合作,研究成果應用於百度、華為、小米、微軟、騰訊等的語音搜索、智能音箱、智能玩具、手機語音助手、錄音筆、智能手錶、智能電視、在線語言學習、遠程語音會議、AI開放平台和雲端信息服務中,產生了較大的經濟、社會效益。

10.眼動跟蹤技術

及視覺注意力機制

將眼動跟蹤這一高新技術引入智能移動增強現實的研究中,在實現相應的成像顯示、跟蹤與定位、交互技術創新研究基礎上,發展出一種新型智能移動增強現實系統。

11.智能成像技術

致力於真實場景的識別和重構。團隊利用多視光場計算理論及應用、動態光場重建,將真實場景中的光線等還原到虛擬場景中,從而讓觀眾在虛擬場景中的體驗與現實場景高度相似。例如,虛擬博物館、全視角的體育賽事轉播、沉浸式交互式的觀看體驗等。

光場成像研究是新一代城市級安防、自動駕駛和VR/AR等智能系統的共性技術,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重點的核心技術之一。目前項目組已經獲得了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等支持。研究工作的成果已經在國家電網、華為公司等得到了推廣和應用。

12.人工智慧晶片

學校承擔國家重點項目,主要針對人工智慧領域的硬體研究,特別是人工智慧晶片的研究。開展了軟硬體協同的深度學習領域專用加速器和智能傳感器的研製。

西工大人工智慧

專業牛在哪兒?

在人工智慧領域,西工大長期聚焦國家重大需求,瞄準國際前沿尖端技術,在人工智慧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領域,不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2019年,《教育部關於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我校獲批建設首批「人工智慧」本科新專業資格,全國共有35所。

西工大人工智慧專業有專業教師上百名,教授32名,副教授61名。其中包括雙聘院士、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等。

西北工業大學是國內較早在本科階段開設模式識別、人工智慧等方向課程的高校,編著出版全國第一部《人工智慧導論》、《數字圖像處理》等教材。

西工大計算機學院張遵濂教授1982年組織陝西省第一期人工智慧討論班,1987年創建西工大人工智慧教研室。何華燦教授從1978年開始開展人工智慧領域研究,其主編的《人工智慧導論》中文教材於1983年出版,是我國第一部人工智慧方向的教科書。

西工大在人工智慧領域多次獲得中國機器人及人工智慧大賽、中國水下機器人大賽、國際機器人聯盟機器人世界盃等國內外機器人比賽的冠軍。

與阿里巴巴達摩院開展智能語音方向的博士後人才培養。

在Interspeech2020深度語音降噪競賽、2017 Zerospeech零資源語音建模競賽、2018遠場語音識別國際評測中獲得佳績。

西北工業大學人工智慧專業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以「三航」、「空天地海」大數據為特色,重點關注智能感知、大數據智能、圖像處理、語音識別等方向,並通過這些方向進一步支持航空、航天、航海、材料、生物醫學等具體應用領域的需求。

人工智慧專業致力於培養人格健全,德才兼修,具有良好專業素質的人工智慧領域複合型、創新型、引領型人才,培養方案將以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為基礎,體現「軟硬結合、注重系統、強化實踐」的傳統特色,構建「厚基礎、寬口徑、特色方向結合」的課程體系,適應國家信息領域和相關學科交叉協同發展的需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西北工業大學,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全國產經平台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