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臨床對症選藥一覽表,滿滿的乾貨!建議收藏備用

康健之路 發佈 2020-05-30T22:02:35+00:00

在臨床遣方用藥時,有的醫家會根據患者的症狀選擇一些對症治療的中藥,來增加方劑某一方面的功效。中醫臨床對症選藥一覽表。

在臨床遣方用藥時,有的醫家會根據患者的症狀選擇一些對症治療的中藥,來增加方劑某一方面的功效。這類對症選用的中藥具有一定的普適性,掌握其中的對應關係能夠幫助醫生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


中醫臨床對症選藥一覽表

  • 皮膚瘙癢:加黃芪、麥冬、生地黃、金銀花。
  • 汗多:加浮小麥、龍骨、牡蠣。
  • 口乾口苦:加天花粉、麥冬、石斛。
  • 口臭:加茵陳、蒲公英。
  • 痤瘡:加連翹、牡蠣、天花粉。
  • 色斑:加菟絲子、三七、玫瑰花、白芷、白鮮皮。



  • 血脂高、肥胖:加蒼朮、澤瀉、荷葉、絞股藍。
  • 便秘:加瓜蔞仁、火麻仁、郁李仁。
  • 水腫、面浮:加黃芪、木防己、蒼朮;下肢加澤瀉、薏苡仁、冬瓜仁。
  • 耳鳴:加石菖蒲、山茱萸、蟬蛻。
  • 白帶多:加白果、海螵蛸、薏苡仁、茜草。
  • 月經未至:四物湯加大量小麥、牛膝。
  • 月經淋瀝不凈:大量參、黃芪,加荊芥炭、血餘炭、炮姜炭。
  • 足跟痛:加白朮、威靈仙、骨碎補、薏苡仁。
  • 咳嗽:加五味子、乾薑。
  • 痰白:加細辛、半夏、茯苓。
  • 痰黃:加浙貝、苦杏仁、魚腥草。
  • 婦女黃帶:加白果、炒黃柏、炒車前子、炒白朮。

在《醫學傳心錄》中也記載了治病總要訣


頭疼必須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經藥。

太陽羌活少柴胡,陽明白芷還須著。

太陰蒼朮少細辛,厥陰吳茱用無錯。

巔頂之痛人不同,藁本須用去川芎。

肢節之疼用羌活,祛風除濕亦其功。

小腹痛用青皮治,心(下)痞黃連枳實從。

腹痛須用白芍藥,因寒加桂熱黃柏。

腹中窄狹蒼朮宜,脹膨厚朴姜製法。

腹中實熱何所施,大黃芒硝功有力。

虛熱虛汗用黃芪,肌膚浮熱黃芩宜。

脅下疼痛往來熱,日晡潮熱柴胡宜。

脾胃受濕身無力,怠惰嗜臥用白朮。

下焦濕腫兼火邪,知母防(己)龍(膽草)並酒(黃)柏。

上焦濕熱用黃芩,中焦濕熱黃連釋。

渴用干葛天花粉,半夏燥脾斯時禁。

嗽用五味喘阿膠,枳實黃連治宿食。

胸中煩熱梔子仁,水瀉芍藥(茯)苓白朮。


調氣必當用木香,若然氣盛又非良。

補氣必須用人參,肺經有熱不相應。

痰涎為病須半夏,熱加黃芩風南星。

胸中寒痰多痞塞,白朮陳皮兩件增。

胃脘痛用草豆蔻,若然挾熱(黃)芩(黃)連湊。

眼痛黃連當歸根,驚悸恍惚用茯神。



小便黃時用黃柏,澀者澤瀉加之靈。

氣刺痛時須枳殼,血痛當歸上下分。

痢疾當歸白芍藥,瘧疾柴胡為之君。

血痛桃仁與蘇木,氣滯青皮與枳殼。

枳殼青皮若用多,反瀉元氣宜改作。

凡用純寒純熱藥,必用甘草緩其力。

寒熱相雜亦用之,調和其性無攻擊。

唯有中滿不食甘,臨症還須究端的。


提醒:藥方用量請根據醫生建議服用。


我是康健之路,每天分享中醫知識,喜歡的話,可以點擊右上角的紅色關注!

您的點讚與關注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