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你THE NINE成團,那些成功出道的男團女團,現在怎麼樣了

dt財經 發佈 2020-05-31T01:16:02+00:00

這個周六,《青春有你2》終於迎來了總決賽。國內選秀的上一次紅火,還要追溯到2005年湖南衛視推出的《超級女聲》,粉絲們用352萬條簡訊,投出了節目總冠軍李宇春。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DT財經(ID:DTcaijing)原創首發,洗稿必究!


這個周六,《青春有你2》終於迎來了總決賽。同類型的女團綜藝《創造營2020》也進入到第二次公演。可以預見的是,周末的微博熱搜榜很快將被這兩檔節目承包。



這幾年,101式綜藝相繼出圈,圍繞被pick的愛豆們也誕生了新一輪的偶像經濟,資本和流量都追逐著「成團「而去。

相比單打獨鬥的明星,組團作戰的偶像們在出道初期似乎更容易成功。但是從已經成團的偶像團體來看,有人一飛沖天、成為頂流,更多成員則隨著團體後續熱度的下降,而陷入不溫不火甚至再度flop的困境。

今天的偶像工業能為我們輸出多少成功案例?這個時代到底能留下哪些偶像?我們選取了從不同101式綜藝中走出來的六個偶像團體(火箭少女101、R1SE、NINEPERCENT、UNINE、新風暴、BlackACE),通過成團後的熱度、後續資源等多個維度上的對比,試著探究在偶像工業化體系下,造星鏈條中的關鍵環節究竟是什麼。

1成功出道的六大偶像團體如今人氣如何


國內選秀的上一次紅火,還要追溯到2005年湖南衛視推出的《超級女聲》,粉絲們用352萬條簡訊,投出了節目總冠軍李宇春。


如今,粉絲們為愛豆打call的渠道早已從簡訊轉為視頻app和微博,票數也膨脹到了千萬級甚至億級。靠著粉絲們貢獻的人氣,已經有六個團體從101式綜藝中成功出道。

各大選秀綜藝打出的初心,基本都是打造中國男/女團,所以,我們首先比較了這幾個團體2020年4月的全網熱度指數,發現各個團體成團之後的發展情況差距其實不小。

同年出道的團隊更具可比性。

2019年出道的R1SE全網熱度最高,同年出道的男團UNINE熱度比R1SE少去了1/3,BlackACE和新風暴熱度則被襯托得有些「低迷」。

同為2018年出道的火箭少女101(下文簡稱火箭少女)和NINEPERCENT(下文簡稱NPC)團體熱度差距也很大,火箭少女現在的全網團體熱度是NPC的近2倍——當然,這跟NPC在2019年10月就已經解散也有一定的關係。


如果按成員個人的全網熱度來看,在2019年10月份已經解散的NPC各成員,已經回到了各自經紀公司的懷抱,個人人氣排名靠前。

還由平台把控後續運營的幾個限定團中,2018年出道的火箭少女和2019年出道的R1SE成員整體人氣最高,其中吳宣儀、楊超越、孟美岐和周震南的人氣在幾個團體中領先較多——僅次於大勢的蔡徐坤。

與R1SE同期出道的男團UNINE成員,人氣上要稍遜一籌。而BlackACE和新風暴的成員們,與其他團相比,整體處於下位區。

成員們的微博粉絲數也與全網熱度數據相似。

6個團體微博粉絲數排名TOP 30的偶像中,回歸個人經紀公司的NINEPERCENT和仍處於成團上升期的R1SE全團入選,火箭少女也占去了8個名額。

UNINE和BlackACE都只有C位成員進入TOP30的行列,新風暴則全員墊底。


2同樣都是出道為什麼大家的發展差距這麼大?


套用基本相同的出道模式走花路,都是依託全民高人氣出道,為什麼不同偶像團體後續發展的差距如此之大?


我們查看了各團出道半年後的熱度變化,發現熱度較出道時上升明顯的團體只有火箭少女101,NPC和R1SE的團體熱度都有所下滑,UNINE的團體熱度垮得最為厲害。


這與大家在出道後的曝光量有很大關係。

當我們從運營的角度來看,可以發現出道以來各個團體拿到的資源並不是那麼均衡。

出道後團體熱度上升最多的火箭少女,確實獲得了最多的資源,包括3個定製綜藝、10支單曲和2張專輯,還合體上了10個綜藝,遙遙領先於其他團體。豐富密集的作品產出和曝光量,也幫助火少拿到了遠超其他團體的獎項。

資源次之的則是火箭少女的師弟團R1SE。R1SE作為成團出道不到一年的新人男團,團體資源不僅超過了NPC不少,也讓UNINE、BlackACE望塵莫及。


相對而言,其他團體出道後的運營資源就比較慘澹。從優酷《以團之名》中走出的BlackACE,僅在近日參加了騰訊視頻的音樂團體競演節目《炙熱的我們》,而這成為他們出道以來唯一合體登上的綜藝。

出道時人氣頗旺的UNINE,在團體資源上也不太給力,成為熱度高開低走的典型代表。

UNINE多少有點延續了他們師兄團NPC的軌跡,直到解散,NPC只合體上過3檔綜藝節目,定製綜藝也唯有解散前推出的《限定的記憶》。

這可能跟愛奇藝系的運營風格有些關係,NPC成團出道後,與平台簽訂的合約較為鬆散,成員背後仍有個人經紀公司「各自為政」。團體運營少,也招來不少粉絲的吐槽。

不難發現,以NPC為代表的愛奇藝系團體,似乎並不是特別看重整個團體的後續運營。

而以火箭少女和R1SE為代表的騰訊視頻系團體,則是在通過平台資源運營整個團體。

這兩種運營方式其實各有千秋。從熱度來看,作為初代101式男團的NPC,團內個人熱度較高,但團體熱度下滑快,基本出道即巔峰。火箭少女101的孟美岐、吳宣儀、楊超越熱度明顯高出其他成員不少熱度,但因為得到大量團體資源曝光,集體熱度也隨之水漲船高。

這種下降和上升的趨勢,在偶像們的消費影響力層面也有所體現。

火箭少女的高人氣成員,在出道半年後的消費影響力出現了上升,而NPC的成員們,在團體出道的這半年,消費影響力反而卻有些下滑。


也就是說,側重團體運營的火箭少女在商業價值上可能反而有更大的上升空間。作為女團,火箭少女在一眾男團里的搶眼表現,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女愛豆不如男愛豆能打的刻板印象,這離不開運營的加成,也從側面說明了,針對組合整體做有規劃的運營,從綜合影響力上可能有更好的收益。

3中國偶像工業化體系下打造偶像團體的關鍵是什麼?


那麼,到底什麼是行之有效的偶像團體運營?在今天的偶像工業化體系下,我們的造星產業發生了哪些變化?


回到2009年,隨著《超級女聲》更名為《快樂女聲》、各家衛視陸續推出自己的選秀節目,國產偶像就陷入了低迷的怪圈。直到2018年,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相繼推出「練習生+成團」的101模式,才極大地激活和顛覆了本來已經沉寂下去的偶像產業。

節目中的練習生們,用幾個月的時間從默默無聞到全民製作,而在資本和流量的協同作用下,一條完整的工業化造星鏈條也初步成型。

在這個鏈條中,練習生和偶像團體就是產品,經紀公司是賣方,而影視綜藝、音樂作品的製作方和廣告商既是買方也是賣方,TA們購買的是偶像集采的注意力,售賣的則是藉助這些注意力推出的作品或是實體商品。最後,這些作品和實體都將由粉絲大眾進行消費。

(圖片來源:不周山學社)從出道到實現商業價值變現,成功的偶像離不開前期的培養投入和出道後穩定的高流量曝光。

在練習生的起源地韓國,這個模式成功的關鍵在於從挖掘、培訓、包裝到市場推廣的一條龍專業服務。韓國經紀公司為培養一個出道團體,往往要花費5-10年的時間,投入幾千萬的成本。

對於國內經紀公司來說,在專業培養體系和面面俱到的娛樂資源方面都有些差強人意。於是,兼具資本和流量實力的網際網路平台,在介入這個產業鏈之後,很快成為造星鏈條中的關鍵一環。

不同於韓國練習生制度,在國內市場對偶像團體未來發展發揮關鍵作用的角色,已經從經紀公司轉變為這些具備強大資源整合能力的平台。平台在其中的角色,與製作方和廣告商類似——既是賣方也是買方。

在練習生成團出道後,如何利用已有的產業資源維繫和擴大偶像團體的影響力,成為造星鏈條中的重中之重。而網際網路平台只有積極在上游開發IP、自主製作作品,通過縱向一體化取得對偶像產業供需兩端的自主權,才能夠將藝人的影響力發揮到最大。

在前文我們比較的六個團體中,在熱度和商業價值表現較好的幾個團體分別來自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的自製綜藝。

單說這兩個平台自有的IP資源和製作能力,我們可以看到二者從IP孵化到分發上都具備豐富經驗和能力。騰訊視頻在擁有創系列、《明日之子》等爆款內容之外,還衍生出如《炙熱的我們》、《超新星全運會》等新秀戰略綜藝,除此也製作了《忘不了餐廳》、《風味人間》、《奇遇人生》等高口碑內容。愛奇藝自製的綜藝則有《中國新說唱》、《青春有你》、《潮流合伙人》、《熱血街舞團》等。

在IP衍生方面,愛奇藝在近兩年自建了漫畫、在線文學、遊戲、電商等板塊,以將IP應用於多種娛樂產品。

而由於背靠騰訊集團完善的文娛生態,騰訊視頻所能觸及的板塊和可調用的資源經驗相比愛奇藝可能更加強大。騰訊數字內容板塊,包攬了網文等自有IP、電視劇、動漫和綜藝節目的製作、音樂等多個資源布局,觸角幾乎延伸到娛樂產業的各個角落。

更全面的資源布局,也意味著在偶像產業中能夠進一步發揮網際網路公司在內容分發上的流量優勢。

我們能看到平台們對偶像團體的規劃意識越來越強。《創造營2020》監製邱越在採訪中就提到:」像今年女生團之後的成團作品、演唱會,適合綜藝類型,包括所有周邊的規劃、粉絲俱樂部的規劃,其實我們已經全部準備起來了。」

從結果上來看,我們就看到以火箭少女、R1SE為代表的團體,在成團後的整體熱度運營較強。而從《偶像練習生》中走出來的NPC,作為初代「101」式男團,卻因為「無團活」、「不營業」飽受粉絲詬病,難以將團體的影響力發揮出來。

一方面,飯圈仍被大眾視為小眾圈層,這意味著粉絲消費市場仍有巨大挖掘空間。另一方面,在各家平台一年一度仍在推出幾百名練習生的情況下,賽道變得日益擁擠。

在這篇稿件發出的當下,火箭少女很快就要解散,騰訊視頻和愛奇藝推出的新女團即將出道,站上舞台中央。

但無論是打造團體還是個人,在可見的未來,如何通過多元化的內容和渠道資源運營,將綜藝時爆發的流量真正留住,並以此為起點進一步滾雪球放大,仍將是國產偶像造星鏈條上繞不開的重心。作 者 | 鍾 黛、何書瑤數 據 | 周雨芮、張廷鈺編 輯 | 何書瑤、小 唐設 計 | 鄭舒雅、戚 震

· 更多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號DT財經(ID:DTcaijing),轉載請添加微信dtcaijing005​​​​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