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深:工筆畫要靠「情」抒發更高意境

新快報 發佈 2020-05-31T03:43:31+00:00

黃浩深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致公黨廣東致公書畫院副院長,廣州市海珠區文聯副主席,十香園草堂堂主,隔山藝術館館長。

■華實

黃浩深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致公黨廣東致公書畫院副院長,廣州市海珠區文聯副主席,十香園草堂堂主,隔山藝術館館長

黃浩深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致公黨廣東致公書畫院副院長,廣州市海珠區文聯副主席,十香園草堂堂主,隔山藝術館館長

■收藏周刊記者 梁志欽

工筆畫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唐以前,一直是中國繪畫的主流形式,用考古學、歷史學實證的方法可追溯至兩千多年以前,中國畫兩千多年的沉澱,有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在發展過程中與西方藝術有碰撞也有融合。因此,我認為中國畫創作應該在遵循中國畫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兼容吸收西方藝術,使我們中國畫的發展進入現代性轉型。如果一個藝術家沒有明確定位的話,發展方向就會亂。中國畫不只是一門技術之事,更是一門人生的修養課。在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西方現代藝術的精華,結合當代藝術的語境理念向前發展。所以,歷來對於中國畫理論的研究, 都喜歡把「技而進乎道」「藝而進乎道」作為最高的目標,所謂「技」或「藝」,當然是指技術水平的高低而言;而「道」,則是指人生修養的境界而言。

「盡精微而致廣大」的文化追求及「象性表達」的審美要求,是當下工筆畫最珍貴的精神內涵,這也是中國文化的哲學精神在工筆畫上的折射。精緻刻畫、入微描寫雖是工筆畫的本體特徵,但取精用弘、蘊含大境界,凸顯大格局,有至大、至剛、至中、至正之氣,蘊蓄於胸中,為學必盡其極,為事必得其全,旁及藝事,抒發大美情懷更是其基本文化品格。

因此,工筆畫之「工」不是「工匠」之「工」,應是一種「道」、一種規矩、一種方法、一種相對於寫意畫的創作態度,是母體文化精神的高度凝聚。中國畫對於人品和畫品的要求,無論文人畫還是工筆畫,也無論出世還是入世,其要義不外乎此。

再者,畫者的人生觀和個人認知能力是第一要素。同樣的花,在悲觀者看來是終將逝去的,在樂觀者看來那是將要結出果子的;其次就是花鳥畫傳統學習中一直強調的學養。這是中國傳統繪畫學習最為獨特的部分,畫家在多方面學習和修煉,有了知識的積澱,生活的陶冶,畫者便有情了。同時,畫者的個人人生經歷也造就了個體情感,畫者懷抱情感創作,營造心中的意境。當創作中的取捨和表達都由情而生,由情而動,對花鳥畫而言就是一種感悟能力的培養,花鳥畫創作的「情」靠養。因此,花鳥畫的意境就在「情」的驅動下被營造出來,從創作中體現到宇宙運行的規律和個人心性的生命節奏的同構等等,把筆墨,生命節奏,融合為一體,忠實於自己的生命體驗和心靈獨白,用自己的方式述說時代美、生活美和自然美,會成為當下持久的價值取向,自然而然地去純化和升華,把自己感到親切、生髮自然的表達方式做到極致,個性就在其中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