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沒歸根:本是徐州人,諸葛亮為何死後卻選擇葬在了定軍山?

有櫻有櫻桃的丸子 發佈 2020-06-03T01:05:44+00:00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出生地的家鄉情有獨鍾,講究「落葉歸根,入土為安」。比如,歷史上的袁世凱出生在河南周口項城縣,卻死後葬在了河南安陽洹水河畔,成為眾人關注和探討的焦點。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出生地的家鄉情有獨鍾,講究「落葉歸根,入土為安」。

比如,歷史上的袁世凱出生在河南周口項城縣,卻死後葬在了河南安陽洹水河畔,成為眾人關注和探討的焦點。

在中國歷史上和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是三國時代舉足輕重的著名人物,是一位通曉天文地理,用兵如神、神鬼莫測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神人,留下了「草船借箭」、「七星壇借東風」、「施空城計」、「死諸葛氣死活仲達」等,民間故事和傳說。

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立下遺言,要求將己埋葬於蜀地的定軍山。

「吾死之後,不可發喪。可作一大龕,將吾屍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吾陰魂更自起鎮之。」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中談道:在生命臨終之際,諸葛亮立下遺言,交待蜀漢官員、尚書令楊儀,將自己的遺體埋葬在定軍山,依山建墳。

除此之外,諸葛亮還要求自己的墳墓只需能容納棺木,遺體只穿當時季節的衣服,無須其他的陪葬器物。

蜀後主建興12年(公元234年)八月底,蜀漢丞相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地區,享年54歲。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

因此,有人說諸葛亮的老家是河南南陽,也有人認為諸葛亮出生在四川成都……

在五丈原諸葛亮的祠廟中,有八個字的兩塊匾額,幾乎概括了其一生光輝:一塊上寫著「南陽純儒」,另一塊上面寫著「西蜀賢相」。

無論何地,但諸葛亮最後都沒有回到自己的故鄉。

那麼,諸葛亮為何要將自己的後事,安排於定軍山呢?結合《三國演義》原著,我們來談談這個問題。

一是定軍山的風水較佳,適合埋葬。

定軍山屬於大巴山脈,連續不絕的大山隆起12座秀峰,如游龍戲珠,因此有「十二連山一顆珠」之譽。

武侯墓背倚筆峰山,西南有定軍山主峰吞吐呼吸,連峰橫亘,壁立如屏。西北則有巴山余脈,高大雄偉,是個風水寶地。

二是諸葛亮北伐之志,至死未改

「得定軍山,則得漢中,得漢中,則定天下」。

這說明定軍山是兵家必爭之地。如此重要的地方,也是諸葛亮生前蜀漢討伐曹魏的前線位置。

可諸葛亮六次北伐,均未能如願,掃平成原,遺憾而終。

他生前忠心護治,鞠躬盡瘁治蜀,死後葬在定軍山,應該有向世人表達,死後仍然護蜀的決心:雖死志猶未改。

三是保護自己的墓葬,不被盜取

據陝西省勉縣縣誌記載:「每當月明,忽見定軍山頭旌旗閃爍,帳房參差。遍訪實無兵至」……

諸葛亮是個出神入化的軍師,對他的生前身後事,都會有一個合理的安排。

三國戰亂年代,成都還是對手控制的地盤,葬在家鄉肯定不安全。

而定軍山較大,不易被發現,能夠保護自己的墳墓不被人盜取。

網絡中,更多觀點認為諸葛亮葬於定軍山,除了該地是個重要的軍事戰略要地,是北伐曹魏的重要路線。諸葛亮更是為了表明一種態度和決心:銘記北伐中原、匡扶漢室的立場,同時告誡和警醒後漢三軍將士,務必居安思危,保住定軍山,守好蜀漢江山。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