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貧如洗,卻將上億美金撒光,只為用一塊布包裹整個地球

美術史知識大全 發佈 2020-06-03T01:33:59+00:00

Art Review|Free Joy: Christo’s Art of Perseverance and Persuasion。


那個曾經包裹柏林國會大廈,引發舉世轟動的大地藝術家克里斯托 Christo Vladimirov Javacheff,於5月31日在紐約家中離世,享年84歲。


作為20世紀最具顛覆性和創造力的藝術家,克里斯托夫婦,可謂前無古人。40多年來,他們自費上千萬美金,耗時數十年的等待籌備,只為實現那些曇花一現的超大型項目。



他們曾包裹「自由女神像」「倫敦塔」「加州海岸線」「柏林議會大廈」等等,完成作品只有屈指可數的19 件,但每件作品都轟動世界。這些宏偉巨製不僅實現難度極大,造價高昂的離譜,卻僅存在短短數周。



1991年的日美兩國盛放的「傘之花」,2600萬美金與6年時光,僅存在18天;2005年中央公園的「門廊」,2100萬美金,僅存在16天,2016年地景藝術「浮動碼頭」,1680萬美金與2年籌備,又僅存在16天。


他們經年累月,苦苦經營的作品,瞬間便消失的無影無蹤。但克里斯托夫婦始終淡然相對:「我們的作品都有關自由,自由的敵人是擁有,因此消失比存在更永久。」這種以天地為畫,以四海為家的創作,堪稱藝術世界的浪漫盡頭。



幾十年來,他們為大地藝術所花的費用早已過億了。匪夷所思的不僅如此,這些耗時耗力聲望巨大的項目收益,克里斯托夫婦卻分文不取,這在商業社會簡直荒謬透頂。


「我們從不接受任何贊助或委任,這是藝術創作的基本底線」。他們甚至拒絕為作品闡釋深義,或貼上某種流派的標籤,因為「那隻關乎歡樂與美感」。


一代藝術伉儷,傳奇隕落

然而自由無畏的精神永存



克里斯托和讓娜·克勞德同年同月同日生,都出生於1935年6月13日,克里斯托是保加利亞人,先後就讀於索菲亞藝術學院和維也納藝術學院,畢業後輾轉來到法國。


1958年,克里斯托在巴黎結識讓娜·克勞德,當時的他一貧如洗。而讓娜則是法國陸軍上校的女兒,身世顯貴,且正值新婚。


兩人的相遇如石破天驚,沒有什麼能阻擋真愛,讓娜的婚姻僅維持21天,兩人就不顧一切,突破門第的懸殊和壓力彼此結合。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遇到克里斯托以前,讓娜從未接觸藝術。婚後,讓娜開始跟隨克里斯多學習創作,並且逐漸成為彼此最默契的藝術搭檔,二人幾十年如一日,共同締造包裹藝術傳奇。



作為很難去劃分以及定義的藝術家

克里斯托夫婦創造的環境裝置藝術

因巨大的體積、超漫長的構思時間

以及前所未有的複雜難度和困難性

早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藝術的範疇

從而開創了屬於自己的,地景藝術



「地景藝術」以高山峽谷、河流湖泊等景觀為畫板,用裝置營造出人類與自然的奇妙反應,超越想像的表現與震撼力,讓藝術表達從真正意義上回歸自然。



克里斯托年輕時就發現,物體包裹後,原有形式被前所未有的陌生化。所有瑣碎平庸都弱化消失,只呈現出最本質和抽象的形狀比例。從那時候開始,克里斯托便欲罷不能,並且開始把這一觀念,在現實中擴展。


1962年,克里斯托夫婦創作了首個戶外作品《鐵幕,油漆桶牆》—— 用240個油桶做了一個臨時圍牆,將塞納河邊的威斯康辛小街堵塞了八小時。


這一作品是為了呼應1961年柏林圍牆的建立,克里斯多作為來自東歐飽受流亡之苦的藝術家,對冷戰時期歐洲的分裂頗有感觸,這個具有「反柏林圍牆」寓意的作品,讓他們名震法國。


1964 年,克里斯托夫婦移居美國紐約,逐漸將目光從包裹雕像到包裹樹木,甚至海岸街道,摩天大樓與橋樑,開啟了他們驚世的「包裹藝術」之旅。


1969至1976年,他們共完成三個最龐大和最富有戲劇性的「地景藝術」作品——「包裹海岸」「峽谷垂簾」和「奔籬」。



1968年,克里斯托夫婦

用尼龍布包裹了雪梨 Little Bay 附近

寬200米,高26米的懸崖



長達16公里的銀白色織物綿延不絕

原先曠野般嶙峋崢嶸的懸崖和絕壁

竟然轉變成了完全陌生的人造世界

剛性海岸變為柔軟而不可知的朦朧


Wrapped Coast


「包裹海岸」花費4周時間、40萬美金

以及17名專業登山員和藝術家的協助

卻因為突來暴雨,28小時就緊急拆除

但作品首次使他們獲得了國際性關注


受到成功的刺激和鼓舞,克里斯托的慾望和膽量也越來越大。


1972年在美國的科羅拉多州,克里斯托耗時28個月,用巨大的尼龍簾幕懸掛在U型峽谷間,完成了另一舉世震撼的地景藝術 ——「峽谷垂簾」。



300多米高的橘色簾幕仿佛大地之翼,傲然矗立在荒蕪人煙的山野,以驚世的美開啟「地景藝術」的全新篇章。



此後,龐大作品的紀錄被不斷刷新。1974年克里斯托在40多名建築工協助下,包裹了250多米長的羅馬城牆。汽車行人往來穿梭其間,充滿了超現實的夢幻感。




然而,克里斯托的野心絕不僅如此

他不斷挑戰自我和藝術的表達方式

1972年 他再次耗費4年的時光心血

在加州起伏的山巒和太平洋海灣間

架設一道蜿蜒長達24哩的 「奔籬」


Running Fence


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地景藝術」之一

「奔籬」 穿越14條公路和16萬碼尼龍

以及2000多根金屬棒、10萬多個掛鈎

通過對自然的重新建構 呈現全新景觀



「奔籬」是克里斯多最複雜詩意的作品

儼然群山萬壑間,起伏蜿蜒的織物長城

親臨現場,眩惑與神秘的美麗令人窒息



沒人知道,這件前無古人的震撼藝術背後的艱辛:因為涉及自然環境,最初的創意,歷經了加州高級法院三次聽證會投票,起草了長達450頁的環境影響報告,才最終得以在藝術史上青史留名。



自此之後

克里斯托的地景藝術越來越大型化

地球的每個角落都成為關注的目標

他的奇思妙想和宏偉氣勢打動人心

令人不由自主的深深震撼嘆為觀止

「原來自然和大地,可以變成這樣」



受莫奈《睡蓮》的啟發,1980年到1983年,克里斯托又在風光旖旎的海上造景「群島飄帶」。用粉色尼龍輕柔的圍繞綠島邊緣,從空中俯瞰,猶如碧海之上漂浮的朵朵睡蓮,綻放出唯美的浪漫。


Surrounded Islands


這一項目的實施也遠比想像中艱難。不僅要通過冗長的內閣投票和州長批准,還要取得環境部門及所有海岸居民的同意。克里斯托現場指揮眾人,在環保團體虎視眈眈的圍伺下,日復一日的艱難作業。



歷經三年的時光以及無數的艱難險阻

最終項目不僅通過了嚴苛的環保監察

而且獲得了前所未有蜂擁而至的好評

為當地贏得前所未有的景觀旅遊效益



至此

克里斯托已不滿足某個地區的輝煌

而是把勃勃野心,擴展到跨洲跨洋

醞釀出更偉大、更震撼的驚世之作

最終,經歷六年的精心策劃和實施

克里斯托在加州東京兩地同時造景



這一次,克里斯托既不包也不圍

而是以「傘之花」作為文化元素

從加州山谷綿延至東京佐藤河谷



在廣大而遼闊的加州山谷之間,黃色雨傘動勢強烈,起伏曲折,與遒勁山勢的衰草黃沙彼此一致。而另一邊,在濕潤的東京河谷上,藍色雨傘流暢自然,起伏和緩,與密集植被的溫暖華滋相互呼應。


「傘之狂想」花費6年的時光,耗資2600萬美金,2000多人共立起3100頂巨傘,總長12英里,覆蓋75平方英里。


克里斯托利用東西半球17個小時的時差,讓兩地「傘之花」在1991年10月9日,太陽升起的同一個鐘點打開,相隔萬里的太平洋兩岸傘花盛開,蔚為大觀。



這個作品在物理空間上的規模,超越了藝術史上,任何單一作品在物理空間上的紀錄,也具有時間上的永恆意義。



若隱若現的3500頂巨傘跨越大洋兩岸

在遠隔萬里之遙的日美兩國同時張開

引發前所未有的轟動和令人窒息的美

不同色彩動勢映襯著迥異的自然人文

藝術在時間和空間都有了永恆的意義



如果克里斯托依然像早期一樣,讓「地景藝術」盛放在荒無人煙之處,實施的艱難程度會小很多,但帶來的視覺衝擊和社會影響也會減少許多。藝術的價值和卓越之處,正是在於不斷的「回歸」和「突破」。


隨著時間的推移,克里斯托夫婦的藝術項目,越來越顯示出無堅不摧的力量。


其實早在1971年初,克里斯托就試圖包裹最具標誌性的「柏林議會大廈」。但作為國家民主的象徵,這一構想在提議之初,就被視為天方夜譚。在1977 、1981 和1987 年被官方3次無情否決。


但越是不可實現,就越是激勵人心。其後漫長的24年間,克里斯托夫婦不厭其煩地修改作品方案,鍥而不捨地遊說全部662個國會代表,向銀行、基金會、藝術機構、民間團體進行廣泛協調。


最終,經過70分鐘激烈的國會辯論,終於在1995 年以292 票對223 票通過了該項目。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1995



克里斯托夫婦向德國銀行借貸了2700萬馬克。1995年6月17日直至24日,在90名登山者和120名工人的協助下,將超過10萬平米的銀白聚乙烯布料,用15公里長的深藍尼龍繩固定。議會大廈仿佛通體銀色光芒的雕塑,既熟悉又陌生。



1995年6月17日,恰逢二戰結束50周年,國會大廈被10萬平方米的銀白色丙烯面料和1.5萬米的深藍繩索包裹起來,成為通體閃爍銀光的巨型雕塑,在陽光的照耀下,呈現出令人驚異的朦朧壯闊之美。


超過500萬觀眾觀看這件嘆為觀止作品,為柏林旅遊,帶來高達十億馬克的收入。雖然這件驚世之作只保留了短暫的14天,然而藝術的無限可能,卻足以震撼世界。


時至今日,歐洲各地上千個畫廊仍出售這件作品的方案複製品。



如果說「包裹議會大廈」是有史以來

藝術在政治面前取得的空前偉大勝利

那麼之後,在紐約中央公園的 「門」

則是藝術和城市生活融合的完美例證


「中央公園」作為紐約的城市心臟,最吸引公眾眼球和刺激社會神經。而未完成這一創意,克里斯托需要在公園打3萬個洞口,嚴重影響生態環境。


牽一髮動全身,實施難度可想而知。為此,克里斯托經過10年不斷的努力和抗爭,紐約政府終於在2003年初,通過了「門,中央公園」這一宏偉的藝術計劃。



2004年6月工程正式啟動,整個中央公園35公里長的道路,都嵌上7500道高約5米的橙紅色「門」。工程耗資2100萬美金,耗材15000鋼座、10萬平方公尺布匹懸垂而下的橙紅簾幕隨風飄蕩,蔚為壯觀。


作為當年世界最具影響力的藝術事件,「門」儘管只存在了短暫的16天,卻改變了公園冬季固有的本色,在冰封的寒冬給所有人帶來驚喜和暖意。


強烈的視覺刺激,不僅宣示著藝術的無孔不入,更以前所未有的大膽和突破,引發現代藝術的全新靈感和創意。


2014年-2016年,克里斯托為了實現「水上漫步」的夙願,耗時2年,在義大利北部 Iseo湖面上,架起3公里長的「浮動碼頭」。


雖然僅存在短暫的16天,卻吸引超過5萬名遊客蜂擁而至,體驗這場前所未有,超越想像的水中漫步之旅。


The Floating Piers


作為當今世界影響最廣大的藝術家之一

出自克里斯托夫婦之手的 「浩大工程」

都帶來無與倫比的視覺震撼和空間體驗

以及前所未有、無法忽視的社會影響力



嘆為觀止的同時,很少有人清楚知道

這些耗費耗時到無法想像的藝術背後

牽涉政治、經濟、法律、外交、消防

保險、交通、安全等等社會各個領域

以及經年累月的艱難險阻和傷筋動骨

複雜程度足以讓其他藝術家瞠目結舌



但無論面對多麼不可思議的質疑挑戰

克里斯托夫婦,始終未想過輕言放棄

耗盡畢生用卓絕的才智、精神及財力

/

不斷突破這思維的極限與認知的想像

天方夜譚的想像變為嘆為觀止的奇蹟

也讓藝術的感染力,牽動社會的神經


「對於我而言,一切都是冒險」!這是克里斯托藝術生涯的真實寫照。


「我的創作幾乎都瀕於不可能的邊緣。但這正是令人興奮之處,儘管道路總是十分狹窄,但這在不可能之上,充滿冒險的艱難過程,卻也是最具魅力的逐夢之旅」。



如今45年過去,從默默無聞到舉世聞名,克里斯托夫婦開闢了異乎尋常的藝術方式,卻始終保持著最簡樸的生活。舉世聞名的他們,仍住在紐約沒有電梯的公寓5樓,每天爬樓,甚至沒有一輛屬於自己的車。


要是坐享其成,他們的財產早已超過數億美金。「你知道這些錢能買多少部電梯嗎?但這是我們選擇的生活方式,我們只按照自己的心愿和夢想而活」。


為了這份洒脫和自由,他們拒絕利益集團的干涉,從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贊助。總額高昂到1.2億的花費,僅靠出售模型、版畫等籌集,甚至展出期間的旅遊收入也分文不取。



為所謂「藝術自由」傾家蕩產、毫無所圖。世間能夠認同和理解這種生活方式的人,絕無僅有。也許,那是常人無法理解的境界和層次。克里斯托夫婦瘋狂的「地景藝術」實質,更如同某種崇高追求的精神嚮往。


2009年,讓娜·克勞德逝世,這對神仙眷侶般的藝術組合,從此畫下句號。他們曾經彼此承諾,即使一方離去,另一方也要將夢想進行到底。


2021年,蓬皮杜藝術中心將舉行他們的回顧展,而因疫情而推遲一年的「包裹凱旋門」將於明年實現 ——無奈,那只能成為克里斯托夫婦的遺願了。


克里斯托夫婦彼此陪伴,用一生的時間和心血,讓公共建築和自然環境,呈現熟悉又陌生的浩然景觀。這些矗立在自然和大地間無法定義的「景觀藝術」,既嘆為觀止又稍縱即逝。


漫長晦澀的淺色籌備期與短暫的深色展示期


誰說,只有存在世間,才能成為永恆

作為當代藝術史上,最為奇絕的一筆

這極其短暫,卻震撼心靈的驚鴻一瞥

只能欣賞無法占有,是對自由的吶喊



卻已經足以讓世人以全新的視角態度

看待世界自然和人造之物的絕美風韻

他們的愛情,也藉由嘆為觀止的藝術

超越世俗,穿越時間,最終締造永恆


References


1. Art Review|Free Joy: Christo’s Art of Perseverance and Persuasion

2. WIDEWALLS|Christo, The Intimate and The Monumental

3. MF|Wrapper's Delight: The Legendary Collaboration of Christo and Jeanne-Claude

4. 藝毒|著名大地藝術家克里斯托去世

5. 鳳凰網|大地藝術家克里斯託辭世:他包裹過德國國會,還要包裹凱旋門

6. 中國藝術現場|克里斯托與讓娜-克勞德 ,「另一種溫柔」

7. Maria Ganeva|中國美術學院|藝術作為對自由的吶喊—克里斯托—讓娜·克勞德

8. GAMECROSS|克里斯托與讓娜-克勞德:他們的作品非常短暫,並將永遠消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