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6,請讓他繼續霸占熱搜

ahtv張學功 發佈 2020-06-04T05:36:53+00:00

原創 魚叔 獨立魚電影 昨天隨著疫情的平穩,醫生們逐漸從熱搜里走下來。昨天,武漢中心醫院醫生胡衛鋒,搶救無效離世。前天,支援綏芬河醫生於鐵夫,心臟驟停去世。接連兩個在抗疫中做出貢獻的醫生離開,令人痛心。但公眾對醫護人員的關注似乎越來越小了。熱搜,又該「還」給流量明星了嗎?

原創 魚叔 獨立魚電影 昨天

隨著疫情的平穩,醫生們逐漸從熱搜里走下來。


昨天,武漢中心醫院醫生胡衛鋒,搶救無效離世。


前天,支援綏芬河醫生於鐵夫,心臟驟停去世。


接連兩個在抗疫中做出貢獻的醫生離開,令人痛心。


但公眾對醫護人員的關注似乎越來越小了。


熱搜,又該「還」給流量明星了嗎?

魚叔想再次為最可愛的人們搖旗吶喊一次——

《中國醫生戰疫版》

5月13日,這部紀錄片稍顯低調地開播了。

「醫護人員」「新冠戰役」這些關鍵詞,在疫情肆虐的日子,曾多少次登上了熱搜;


可等到這部紀錄片上映時,高達9.6分的豆瓣評分,只有不到1000人評價。


魚叔想為這部良心紀錄片儘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中國的醫護人員值得,


記錄他們的它也值得。


紀錄片的第一集,是從一場直播開始的。



或許很多人都認識他——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科副主任余昌平


他平時自詡為小人物,可這特殊時期,卻意外成為了「網紅」。


在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後,常常直播住院日常,引起了不小的關注。



余昌平對自己的命運,很早就預料到了。


他是新冠疫情防治專家組成員,每天要接觸大量感染患者


儘管患病倒下,但他依舊保持著強大的樂觀態度。


說話語調輕鬆幽默,配著畫面里鋥亮的大腦門,的確有爆款網紅的派頭。

記錄片里記錄下的是他的住院日常。


他關心自己每天有沒有擼夠5000步;


吐槽醫院的盒飯不好吃;


計較自己長胖了三斤......


平凡如我們關心、吐槽什麼,他也同樣關心、吐槽什麼。

那麼我們的害怕、恐懼,他有嗎?


紀錄片里沒有問,留給觀眾自己想。

紀錄片沒有渲染他作為「網紅醫生」的傳奇性,也沒有渲染他戰鬥在一線被感染的悲壯性。


只是記錄他瑣碎的日常,把他還原為「人」。

這也是這檔紀錄片的整體格調。


冷靜客觀地記錄疫情期間武漢醫護人員、支援隊、志願者的日常,讓我們走進了這些稱謂背後,每個鮮活生動的個體。

「這件事不能講」這句話在第一集中出現了兩次。


一次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陳曉蓓說的。


她不能講的是和母親隔著鐵柵欄相見的事,一提就哭。



疫情期間媽媽病了,陳醫生回小區送藥。


隔著鐵柵欄相見的這對母女,彼此牽腸掛肚。


可也只能匆匆握一下手。


另一次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副院長余開煥說的。

他不能講的是同事楊主任搭了心臟支架,還繼續戰鬥在一線。


不能講不能講,一講起來就眼泛淚花。



他們不能講不能提的,是作為普通人的那份人之常情,是作為醫生的那份忍常人所不能忍。

彼此都是成年人,如今的特殊他們都懂。

可小孩子不懂。


終於見到消失多天的爸爸,孩子只想要一個慣常的抱抱。


可爸爸不肯,直往後躲。


小孩就說,「我討厭爸爸」。



小孩子的委屈就是這麼直白。


他小到還不能理解,他的爸爸是疫情期間運送醫生的公交司機這意味著什麼。


但總有一天他會懂,並為此驕傲。

上面提到的陳醫生和志願者司機至少還能見一見親人,在危難之中得到親人的鼓舞和安慰。

可更多的人連這個機會都沒有。


每天看著努力救治的病人接連死去,年輕的護士們受不了,回到家忍不住大哭。


不對。


不是回家,是回到酒店。


不能回家的原因所有人都懂,都理解,可難受這情緒它不懂眼色地還是來了。


沒有家人朋友的安慰,年輕的護士們只能獨自忍受。

從西交大一附院來支援的護士荔緣就是如此。


阻隔她和家人的,除了幾千公里的距離,還有生死。



19年底剛剛領的結婚證,還沒享受到新婚的甜蜜,就遠離家人、愛人,獨自與死神搏命。


醫護這個行業,有太多的壓力和負面情緒,很多話想說卻說不出口,於是慢慢地就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這次支援武漢也一樣。


勇敢和無畏,留給醫院和病人。


害怕、壓抑、還有那句值得,都留在了日記里。


對親人的思念,對死亡的恐懼,這是「醫護人員」和「志願者」同你我一樣的人之常情。

但扛下這一切,卻是他們獨有的堅強。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成為第三批疫情救治定點醫院的消息發布後,一半的保潔和保安都跑了。



改造醫院期間,傳出一個病人發熱做了核酸檢測的消息。


幹活的工人嚇壞了,也跑了,給多少錢都不干。


我們能理解。


每個人背後都有親人老小,都惜命。

害怕是人之常情。


但也正因為人人都會害怕,迎難而上就顯得彌足珍貴。


武漢的醫護人員們堅守陣地,沒在疫情區的醫護人員也有很多主動請纓不遠萬里支援而來。


他們像是往火海里沖,往洪水裡跳的逆行者。


紀錄片里的數據顯示,從1月24號開始,共有四萬兩千名醫護人員奔赴武漢支援,是史上最大規模醫療救援


這句話看起來夠恢弘,夠氣勢。


可魚叔想換個角度給你講這組數據:


某個醫護人員逆行支援武漢這件事,發生了四萬兩千次。


每一個人都不是龐大數字的背景板,都該鮮活生動地站到最前面來。

志願者們也是。


發布招募志願者的消息十個小時後:


某個市民報名志願者這件事,發生了一萬次。


基辛格說,「中國人一直都是幸運的,他們總是被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


這句話我原來就知道,但這一刻更理解。



紀錄片沒有展現這些勇敢的逆行者有什麼豪言壯語,鏡頭平實地記錄著他們治病救人的日常:


全副武裝到病房查房;


開會為病人設計更好的治療方案;


解決氧氣壓力的問題減少病人死亡率......


一定有病人生命垂危而他們力挽狂瀾或者遺憾失敗那些更「動人」的場面吧?


可這部紀錄片都摒棄了。


唯一被展現的是他們作為醫生的專業性。


「我們尊重醫生職業,他們代表了人類用知識和科學去對抗自身的無常與脆弱的希望之光。」


這句被放在豆瓣的劇情介紹,大約可以展示創作團隊的理念。


通過醫護人員的視角,我們也能更深刻地理解,除了直面生死,他們的另一種難。


那一層層的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看著就很難受,但它到底多難受?


愛寫日記的護士荔緣說,帶著護目鏡有哈氣看不清,只能看到眼前10厘米-20厘米的距離。


魚叔把雙手攤放到眼前10厘米遠,壓迫感一下子出現了。

因為長時間帶著口罩會缺氧,忍不住噁心、嘔吐。


但為了節省防護服和口罩,有的護士會把到嘴邊的嘔吐物,重新咽回去


魚叔光是一想就反胃。

普通人能承受到什麼地步?


紀錄片中的一位志願者,穿著整套防護服、護目鏡、口罩、手套、腳套......


第一天只堅持了半個小時,第三天才挨到2個小時。

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醫生和護士們無休息日,每天三班倒,這樣的全套裝備他們一穿就是8-10個小時



當然不能上廁所,紙尿褲維持著最後的體面。

年輕力壯的大姑娘、小伙子們都受不了,還有一些醫生、主任已經年近半百,一樣要這樣熬著。


那位心臟做了支架依然奮戰的楊主任曾講過,只要他在一天,就要守在這

他用了「守」這個字。


不是待在這,留在這,是「守」在這。


就像雄獅守著幼崽,戰士守著邊疆。

為常人所不能為,忍常人所不能忍,他們比普通人更強大嗎?


不是。

陳曉蓓醫生說,好多次都快忍不下去了,可,最終還是忍下去了。



「責任」「偉大」這些詞挺重挺光輝,但對每一個醫護人員來講,那是不忍不行,硬著頭皮扛下去。


他們只能向前沖,因為他們的身前再無戰友,身後是一個個巴巴望著他們的病人。

紀錄片里也有病人向醫生道謝的片段,這是大家理所當然能想到的。


但沒想到的是,那位病人更強調說,只要醫生們來看看我,我晚上就能睡安穩了。

每天來查房的那位醫生,不止救了她的命,也守衛著她心理的防線。



想一想真是這樣。


是醫護人員的一線衝鋒和國家的托底,讓我們沒那麼心慌了。


魚叔還想補充一點。


保潔、保安是逃了一半,可還留下來一半沒被紀錄片提及。


他們以及其他同樣沒有被提及的餐飲服務人員、住宿服務人員......都屬於這些普通戰疫日常中的一部分,值得被銘記。

發生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這些並不驚心動魄的日常,重複了上成百上千乃至上萬次。


這就是這片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剛剛發生過的,驚心動魄的歷史。

在這個煽情也可以被容忍的時期,《中國醫生戰疫版》選擇了克制和冷靜。


一切傳奇、悲壯的東西都被刻意的弱化了,唯有最真實的日常被記錄。



不需要刻意的讚美和拔高,真實自有萬鈞之力量。


感受這些日常的事,活生生的人,觀眾能自己找到答案。


昨天在豆瓣看到這部紀錄片下排第一位的評論,魚叔心裡不是滋味。


他說,這紀錄片講的都是他了解的事情,沒啥意思。


今天看到這條評論已經被頂下去了,稍微放心了一點。

魚叔尊重他表達自己觀點的權利,也不是容不得別人批評這部片。


畢竟「批評不自由,讚美就無意義」。

只是這種「我都知道了,就沒什麼大不了」的論調讓人警惕。


我們對醫生群體的關注絕不該只是「獵奇」而已。


否則,當好奇感被消耗殆盡,新一輪的漠視和無動於衷會重新上演。


這部紀錄片是在回顧這些事實。


也是在讓事實背後的「醫護人員」群體,讓他們以自己活生生的「人」的身份走在大眾面前,不再是個模糊的概念。

他們的喜怒哀樂平凡如同你我,也會害怕、也會恐懼,也會想要放棄,是人之常情。

他們超越常人的「偉大」和「犧牲」,不是因為他們天生勇敢無畏。


英雄的背後也是個血肉之軀在咬緊牙關。


那些屬於醫護人員每個個體,真實而細微的情緒涌動,能透過鏡頭和畫面,穿過我們的目光,和我們的心靈交匯起來。

如此,我們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醫護人員們的這些勇敢和無畏,比我們以為的更加珍貴。

此時此刻,他們值得被一次次提起。


他們應該在熱搜上停留的更久一點。


不是為了熱搜這個虛名,而是為了熱搜背後的大眾關注。


大眾關注更多一些,對他們的理解和包容就會更多一點。


更有益於他們早日得到那些本就屬於他們的東西——


合理的社會地位,更公正、更包容的對待。


「疾病不應該把人們分開,恰恰相反,它應該為人類相愛提供機會」


未來的世界終會恢復常態,醫護人員會重新成為這個社會運行中的普通一環。


而那時候,希望「朝陽醫生陶勇醫生被砍傷」「民航總醫院楊文醫生被殺死」這些悲劇不要再發生了。


世界從未完美,但你我可以讓它走在更好的路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