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宋朝國祚能這麼久,或者說憑什麼能這麼久?

小健講歷史 發佈 2020-06-04T05:47:46+00:00

因為無論是對遼夏金蒙,宋朝都研究出了一套可以長期較為有效的攻防戰略和戰術。宋軍雖不止一次出現崩盤,但大部分時候也算得上打得有來有回。

因為無論是對遼夏金蒙,宋朝都研究出了一套可以長期較為有效的攻防戰略和戰術。

什麼叫做「較為有效」?宋遼打了二十多年,宋夏宋金斷斷續續打了幾十年,宋蒙打了四十多年。宋軍雖不止一次出現崩盤,但大部分時候也算得上打得有來有回。我說的「較為有效的攻防戰略戰術」就是指的那些有來有回的時期,所以請不要在我這個回答下玩「挫送」或者「靖康」的梗了,勿謂言之不預。

遼金夏蒙的軍隊共同特點是擅長高速穿插和長途奔襲。缺點是不善於攻城、水戰和常規後勤補給(打草谷屬於非常規補給手段)。宋軍針對以上特點,採取了有針對性的對策。

對遼:

對遼作戰主要兩個戰場:河北和山西。山西的應對策略比較簡單,山西的地形本來就不適合騎兵突襲。遼軍的表現也就那麼回事。河北方向就很麻煩,一馬平川幾乎是騎兵作戰的天堂,但是遼軍也不是沒有弱點。之前說過,遼軍常規後勤補給能力比較弱,一部分糧食供給需要靠搶劫維持。所以宋軍採取的是在一線部署少量軍隊堅守,在二線(灜州、定州、滄州)部署主力。等遼主力突破第一道防線後,宋軍二線主力依託河北地區的幾條較大的河流迅速貼上去。

古代沒有手機,遼軍一旦把打草谷部隊撒出去,主力勢必要停下來等待他們歸隊。這時候如果宋軍主力出現,遼軍主帥要麼選擇和宋軍野戰,要麼只能收攏劫掠部隊繞開宋軍隊野戰部隊。前一個選項遼軍吃過不少虧(比如滿城戰役),但如果選擇繞過宋軍主力,那麼意味著遼軍以戰養戰的目的就無法達成,那就極大縮短了自己在宋境活動的時間。

二十多年的宋遼戰爭,中後期基本就是對遼軍反覆對宋軍一線二線以及開封總預備隊的反覆試探攻擊。在每一條線上都撞的頭破血流後,遼軍選擇了議和。

對西夏

西夏的情況與遼類似,野戰能力更弱一些(好水川五比一優勢打得還是很吃力),攻城能力也不行。但宋夏邊境是由五個被山嶺隔開的獨立山地戰區,這種情況,騎兵更多的西夏在運動戰中有很大優勢。即使在宋夏戰爭後期,西夏都可能利用四條腿跑的更快這點在局部戰場形成巨大的數量優勢。

宋人採取的策略則是:塔防。在山谷和險要地區修築城堡,然後以城堡為依託招募內地漢人百姓屯田,收服周邊小部落作為僱傭軍。說白了主要就是欺負西夏攻城不行:既然局部以少對多是常態,那就讓常態對少數派更有利。再往後,宋軍開始把堡壘修到西夏境內,把守城完成了戰略進攻。

對金

金軍不同於遼夏,金軍的攻城能力比前兩者有很大提升。而北宋末的宋軍素質也不如之前,尤其是宋軍的野戰能力是兩宋的歷史最低點,加上北宋末南宋初決策層的愚蠢,才有了靖康之恥這樣悲慘結局。南宋前中期,對金的作戰基本立足於兩點:恢復的野戰能力以及有效利用水上作戰與補給。

前者沒什麼可說的,就是一個字:練。這就是岳飛因為自己兒子訓練時落馬就會責罰他的原因。

後者說白了就是利用航運解決宋軍後勤的短板。某種意義上也可以抵消掉金軍通過穿插迂迴斷宋軍糧道的部分風險。此外,南宋還通過聯合北方義軍襲擊金朝後方。但是宋金戰爭中還是暴露了南宋一個巨大問題:戰略決策層的低能。宋金戰爭和宋元戰爭長期都是川陝、湖北、江淮延綿整個南北中原的大混戰(時不時還要捎上山東山西)。以當時的通訊能力,協調這麼大範圍的作戰幾乎是不可能的。南宋又把陪都設在偏東南的臨安,這就導致了中後期對四川和山東戰區的頻繁失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