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才不遇 | 貞觀之治,魏徵屢次陷害李世民,卻成大唐護航人

資深人士說文史 發佈 2020-06-04T11:38:00+00:00

這個人叫魏徵,而且他還是秦王的大哥太子李建成的心腹謀士,並且多次差點置李世民於死地,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在玄武門之變之後,李建成倒下後,而作為心腹幕僚的魏徵卻獨善其身,並且還被太宗重用。

大唐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有一個人他並沒有為大唐的建立付出多少戰功,也並不是秦王李世民下屬的幕僚;這個人叫魏徵,而且他還是秦王的大哥太子李建成的心腹謀士,並且多次差點置李世民於死地,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在玄武門之變之後,李建成倒下後,而作為心腹幕僚的魏徵卻獨善其身,並且還被太宗重用。

那麼這個魏徵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竟然能夠讓自己的處境起死回生,還輔助唐太宗李世民開啟大唐盛世。

魏徵書生出身,謀職一個公務員

其實魏徵在歷史上真名叫魏徵,只不過因為一些史書常用他的別稱,導致我們真的以為他真名叫魏徵;魏徵最開始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讀書人,後來為了謀生在武陽郡丞的手裡幹活,也算是一個地方公務員。

後來隋煬帝楊廣的暴政讓天下人都反他,其中瓦崗寨是農民起義最大的一個勢力,魏徵就跟著自己的老大投奔了瓦崗李密,李密初見魏徵的上司極為驚喜,因為魏徵的上司給李密的建議和計策都是極好的,李密覺得魏徵的上司是個可造之材,就專門接見這個人。

  • 魏徵才華驚艷瓦崗寨,卻不受重用

然而,李密在一問一答中就分析出這個人並非這些奏摺的撰寫之人,他的背後一定有高人相助,李密就問:「你的奏疏是何人所寫?」他就說:「是我帳下的一名小吏」,於是李密就和魏徵第一次相見,也是這第一次相見,魏徵所展示出的才華和謀略讓李密極為讚嘆。

但是那時候隋唐時期,文人的臉皮都薄,李密覺得魏徵比自己厲害就心理有一些不舒服,魏徵提出的十條計策,李密只是接受了,但從未實施過,並且對魏徵也並沒有怎麼重用。而魏徵也是一個心高氣傲之人,他認為李密不是一個有大作為的人,於是就離開瓦崗。

魏徵也是經歷了很多的坎坷和歧視,他遇到了許多首領都是目光短淺之人,李密擊敗王世充,瓦崗軍都士氣高漲,但魏徵卻發現更好的擊敗王世充辦法,於是就上前給其長史說:「首領多次勝利,但是也折損很大,並且我們還沒有自己用作賞賜的府庫,瓦崗軍得到了戰功也沒有什麼好處,洛陽已經陷入了糧食斷絕的境地,不如我們和他們持久戰,等洛陽沒糧食之後,一舉擊破。

魏徵這個做法其實非常明智,王世充在前線靠什麼在戰鬥,就靠著一股士氣,而這股士氣如果一味地猛攻,只能是適得其反,如果圍困洛陽,那麼王世充這股士氣也不能長久,那時候才是出擊的好時候,可惜的是李密手下人太沒眼光了,魏徵氣的再也不說話。看到這裡,我們也能知道魏徵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一個懷才不遇、心中有大韜略的人,但一次次的遇到這些無能之主,他也只能感慨世事的無情,亂世竟然有這麼多的無能之輩。

魏徵被李建成發掘

魏徵後來跟著瓦崗老大李密投奔了李唐,而魏徵也正式開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魏徵的第一個伯樂應該就是李唐太子李建成,李建成這個人很有識人之眼,在第一次見魏徵,李建成就覺得這個人有大作為,可堪大用。

不過,魏徵後來機緣巧合成為竇建德軍中的一個謀士,這讓李建成很失望,不過好在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攻打王世充洛陽的時候,竇建德跑來作死,於是就被李世民給擊敗了,而魏徵也成功歸入李唐。

但歷經戰亂的魏徵也消磨掉了那股傲氣沖天,他也看透了因為戰亂國家和百姓遭受的苦難,魏徵希望能夠輔助一個明君,為這個傷痕累累的天下好好的修生養息;當灰塵土土的回到了長安,迎接自己的竟然是李唐的太子李建成,並且李建成十分誠懇的邀請魏徵作為自己的幕僚,魏徵十分感動,於是就成為了李建成手下的心腹。

李世民、李建成兄弟相爭,魏徵成為核心人物

而秦王李世民其實也在尋找魏徵,但是聽說被哥哥李建成捷足先登,十分的失望,自己也多次派遣手下去邀請魏徵,然而魏徵只說自己無法身兼多職而婉拒,也因此,李世民斷了邀請魏徵的念頭;而這個魏徵也成為了李建成和李世民鬥爭中的核心人物。

李建成是皇太子身份,因此,出行和說話都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魏徵覺得這樣會讓太子失去人心,於是就多次進諫太子,希望他能夠禮賢下士,對任何人都平等;李建成明面上答應魏徵,但是該怎麼幹還是怎麼幹,這讓魏徵有一些失落,原本以為太子是一個棟樑之君,但是從現在看,太子也不長久,但是沒辦法,誰讓自己是太子的幕僚,既然食君俸祿就要為君操心,魏徵還是為李建成而盡心盡力。

李建成不採納魏徵的意見,弄巧成拙

後來李元吉加入太子黨,李建成十分的開心,認為自己和三弟的聯合是珠聯璧合所向無敵,但魏徵看出其中的風險,首先,權力鬥爭最忌諱的是一方勢力過大,另一個方面就是看似兩王聯合,但李元吉的狼子野心,魏徵是看的清清楚楚,李元吉絕對不是一個屈於人下之人。

魏徵也幾次隱晦的和太子李建成談這個事,但太子也只是雲淡風輕的說:「我不信任我的弟弟,我還能信任誰?」其實說這話也有打臉的意味,你信任你弟弟,那麼秦王也是你弟弟,你不是還處處針對他嗎?但是魏徵多次勸也沒有什麼作用,也只得作罷。

後來,李建成為了防止別人害自己,竟然讓心腹去邊關走私一批兵器,這可是犯了唐朝律法的大忌,唐朝是不允許除皇帝所轄任何人擁有大規模的兵器,魏徵極力反對這種做法,認為這種做法就是給對手攻擊中傷可乘之機。

但是李建成一意孤行,趁李淵去避暑的空檔,用自己皇太子的身份給各關卡發放太子令,這事很快就被李世民手下發現,李世民直接讓自己在一些關卡的舊將上書給李淵,揭發太子私運兵器的事情;當李淵在行宮裡喝酒作樂的時候,一個告發的奏摺打亂了行宮裡愉快的氣氛,李淵看到李建成的所作所為,氣的直接把李建成喊過來罵了一頓。

同樣李淵也是人精,很快就發現告發李建成的不只是一個小關卡守將,更是李世民的心腹,於是同樣的把李世民罵了一頓;之後就不了了之了,對!李淵並沒有怎麼降罪給李建成,李建成還是太子,反而是李世民卻被李淵猜忌了。

魏徵獻策李建成,外調李世民剝奪軍權

李建成知道事情之後,氣得要死,就喊來所有的幕僚商量著怎麼搞垮李世民,魏徵之說了一句話:「讓秦王外調不就可以了!」 魏徵的建議的確是最好的措施,第一因為李淵最見不到兄弟相殘,如果李建成對李世民直接下手,那麼李淵一定會提防李建成,如果因形勢所趨,將李世民外調,這也遂了李淵的想法,畢竟李世民手中掌握著不少軍權,李淵早就想把軍權奪回來,外調也是最好的拿回兵權的辦法。

而這一次李建成接納了魏徵的意見,上書給李淵,希望讓秦王外調,李淵心底是同意這個建議的,但是當準備下詔,北方的蒙古十八部就打來了,李淵無奈只能讓李世民在統兵去平定,於是李世民逃過一劫。

之後李建成氣的和李元吉合夥給李世民下毒,而魏徵知道後,對李建成徹底失望,他也不再給李建成獻計,因為李建成的這種做法不是一個未來國君所作所為;下毒失敗後,李世民也開始了反擊,這就有了玄武門之變,於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勢力徹底退出李唐政治舞台。

魏徵輔佐李世民開啟貞觀之治

當李世民成為太子之後,開始清算太子黨的那些心腹,但清算到魏徵時候,李世民卻不忍心清算他,於是就叫來他,詢問:「你為何要幫助隱太子殘害我,而離間我們兄弟之情。」 魏徵之說了一句話:「太子要按照我使得做,就沒今天的禍患了。」

李世民破天荒覺得魏徵說話很有意思,就不忍心殺他,並且還重用了他,而魏徵也成為了李世民的心腹;在之後的政治生涯里,李世民只要有一點做法和政策不到位,立馬就引來魏徵的直諫。貞觀盛世其實也有魏徵的一部分功勞,如果沒有他的直諫,那麼或許就沒有李世民的不忘初心,從一而終的貞觀之治。

小結

魏徵去世的那一天,李世民親自來看望他,魏徵知道自己時日不多了,於是就在病榻上細數李世民近年來為政的一些弊端,並表示希望陛下能夠重用直臣和賢臣;李世民在長孫皇后病逝時候哭過幾次,而在魏徵去世時候,這個千古帝王的真實情感也表露了出來,再一次哭泣。

李世民說的這句話也是千古佳話:「用銅鏡可以端正自己衣冠,以古史作為鏡子,可以知曉興衰更替,以人為鏡,可以看清得失,而魏徵的去世,就讓我少了這面鏡子,」魏徵的去世,何止是李世民少了一面鏡子,更是少了一個知己,大唐少了一個護航的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