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協兩任主席和12位畫家聯手創作的《和平頌》

讓小舟飛 發佈 2020-06-04T13:34:06+00:00

1955年6月23日至29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隆重召開世界和平大會,中國是被邀參會的主要國家。郭沫若以世界和平理事會副主席的身份被邀出席大會。


1955年6月23日至29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隆重召開世界和平大會,中國是被邀參會的主要國家。

郭沫若以世界和平理事會副主席的身份被邀出席大會。郭沫若、廖承志、楚圖南商定,為響應美國畫家安東·里費勒吉爾的建議「讓全世界進步藝術家通過他們的藝術而對世界和平大會作出貢獻」的提議,決定邀請我國當代書畫名家14人,合作創作以和平、友誼為主題的巨幅國畫《和平頌》。

這十四人分別是:齊白石、陳半丁、何香凝、于非闇、汪慎生、李瑞齡、馬晉、徐燕孫、楊敏、王雪濤、吳一舸、張其翼、田世光、段履青。《和平頌》的創作團隊包括了第一、第二兩屆中國美協主席和其他12人,如北京畫院首任三位副院長、首批北京畫院多位院內外花鳥畫師。 《和平頌》由14位書畫家在中國美協舊址(北京帥府園),前後歷時十天,於五月完成。郭沫若題寫「和平頌」三個大字和「一九五五年六月郭沫若題」,後鈐印一方。

《和平頌》作品的主體是15隻象徵和平的鴿子(原作近景鴿子身長約25厘米),緊扣主題。7隻飛姿各異,展翅翱翔在五彩繽紛的百花叢中與壯美的松石和溪流之間。其餘8隻形態各異地散落在地面的和平鴿,有的在花叢草地之上,有的在溪流巨石之間,錯落有致。這些和平鴿或覓食、或休閒、或嬉戲。這種輕鬆、優雅的環境氛圍的營造,正體現了愛好和平的人們所嚮往的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

《和平頌》在世界和平大會上產生的歷史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各界人士對傳統中國畫的認知,具有里程碑意義。《和平頌》同時也改變了許多傳統中國畫參與畫家的人生軌跡。2005年,為紀念《和平頌》創作50周年,對外友協把該畫印在賀年卡上,陳昊蘇會長還稱《和平頌》為對外友協的「鎮會之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