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解剖及生理的變化對困難氣道管理的影響

麻醉medicalgroup 發佈 2020-06-05T09:23:14+00:00

氣道管理,是麻醉學科永恆的話題。在不容有失的氣道管理中,麻醉醫師常常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妊娠期增大的乳房及肥胖,可能阻礙喉鏡置人,引起插管困難。

氣道管理,是麻醉學科永恆的話題。在不容有失的氣道管理中,麻醉醫師常常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這並不是因為麻醉醫師所掌握的技術不精,而是由於每次面對的患者都可能存在困難氣道。直到快速把管插進氣管,才能稍稍安心。

如何能從容應對困難氣道,是麻醉醫師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然而,面對個體差異巨大的各類病人,唯有找出其共性特點才能步步為營。

產科麻醉,一直令麻醉醫師很擔心。儘管目前產科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仍然為椎管內麻醉,但近年來的全身麻醉比例逐年上升。而產婦獨有的解剖及生理變化,往往大幅增加困難氣道比例。

下面,我們從《產科麻醉學》中找出相關內容分享給大家:

需要說明的是,在現有的文獻中,對困難氣道的定義尚無統一標準。有據可循的,是ASA有關困難氣道的定義。所謂困難氣道,是指在臨床中,經正規訓練的麻醉醫師無法進行面罩通氣或插管困難,或同時因為以上兩種情況而導致低氧血症的氣道,稱為困難氣道。

在妊娠期,產婦的解剖和生理變化使氣道發生很大改變。因此,產婦可能發生面罩通氣困難、喉罩通氣困難或者插管困難的風險。

關於面罩通氣困難和喉鏡暴露困難,將其風險因素歸咎於孕婦體重的增加、上呼吸道水腫或者胸圍增加所致。在孕婦的子癇前期,尤其應注意可能的上呼吸道水腫問題。另外,妊娠期功能殘氣量減少和循環的變化都增加了低氧血症的風險。

氣道改變方面,主要有三點需要注意:

1.妊娠期激素的變化,尤其是雄激素的上升,增加了孕婦呼吸道結締組織中的基質、循環血容量及體液量,由此導致口咽部、鼻部和呼吸道毛細血管增生及水腫。

2.妊娠期體重增加、子癇前期、醫源性液體超負荷及分娩過程中的下墜力,都會導致呼吸道黏膜水腫。

3.由於呼吸道黏膜血管增生、氣道腫脹及鼻咽部的操作,均會增加產婦鼻出血的風險。

呼吸系統改變方面,主要有三點需要注意:

1.妊娠期持續增大的子宮上移至膈肌,導致功能殘氣量下降20%,仰臥位時該現象加重。此時,應與仰臥位綜合徵鑑別。

2.由於胎兒生長、子宮及胎盤代謝的需要,妊娠期的氧耗和CO2的產生增加20% ~ 40%。這一點常被大家忽視,因此入室後的吸氧尤為關鍵。

3.由於功能餘氣量減少、又伴隨氧耗增加,和非妊娠患者相比,孕產婦對呼吸暫停的耐受較差。因此,不能單純依靠觀察脈搏血氧,而要隨時關注其呼吸動作以及神志。

心血管系統改變方面,主要有兩點需要注意:

1.妊娠期,增大的子宮在仰臥位時壓迫下腔靜脈,導致靜脈回流和心排血量減少。心排血量減少和由此引起的低氧血症,在插管困難或失敗的情況下會使產婦出現心肌缺氧、子宮胎盤灌注不足和心臟停搏的風險。循環影響肺部的氧合,這是常被忽視的問題。

2.子宮左傾、及時建立安全有效的氣道並給予充分通氣和氧合,通過心血管的穩定維持母體和胎兒足夠的灌注,這些對於保證母胎安全十分重要。

胃腸道改變方面,主要有三點需要注意:

1.全麻時胃內容物反流和肺誤吸的風險增加。

2.胃液pH的降低和胃內壓的增加都與胃食管括約肌失效有關,也與肺誤吸的發生有關。

3.ASA產科麻醉指南建議,應及時應用非顆粒型抗酸藥、H2受體拮抗藥及甲氧氯普胺來預防剖宮產時發生誤吸。

最後,在氣道管理方面,有如下建議:

1.放置鼻咽通氣道或經鼻插管都會引起鼻出血,因此要儘量避免放置鼻咽通氣道。

2.黏膜充血腫脹減小了聲門開口的面積,因此推薦應用較細的氣管導管。比如,正常可選用7.0導管時,可選擇小一號的6.5導管。

3.插管時操作要輕柔,因為氣道極易損傷出血。

4.妊娠期增大的乳房及肥胖,可能阻礙喉鏡置人,引起插管困難。解決方法包括:①向兩側和尾部推移乳房;②用毯子或床單墊在肩下形成一個斜坡以獲得合適的嗅物體位;③應用短柄鏡柄。

5.將外耳道與胸骨切跡保持在一個水平線上,甚至產婦頭部高於胸部水平,以促進面罩通氣,達到最佳喉鏡置入和氣管插管的效果。如下圖:

參考文獻及更多產科麻醉前沿內容:詳見《產科麻醉學》

《掌握這些,輕鬆應對產婦硬膜外的意外穿破》

《超聲引導下椎管內麻醉》

《分娩鎮痛需要給試驗劑量嗎?怎麼給?》

《關於產婦硬膜外鎮痛的十二條建議》

《還在為哪些麻醉藥物透過胎盤傷腦筋嗎?看完這篇就全明白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