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河南,探尋北宋皇陵

九哥說歷史 發佈 2020-06-07T08:32:06+00:00

永昌陵是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的陵墓,位於河南省鞏義市。趙匡胤在後周任殿前都點檢之職。公元960年春,在今河南封丘縣陳橋鎮發動歷史上著名的「陳橋兵變」。取代後周,宣布稱帝,定國號為「宋」,定都汴梁。在位17年,終年50歲。為防止歷史重演,他通過「杯酒釋兵權」讓手下大將告老還鄉,成為北宋一朝經典之舉。

北宋是有史以來皇家陵地遠離京城的一個王朝。皇陵選址河南鄭州鞏義,除了風水之因,還有準備遷都洛陽的政治上的深謀遠慮,後因宮廷政治鬥爭,遷都失敗。北宋歷代皇帝生前不建陵寢,而是在死後才建陵墓,皇帝駕崩要先停靈七個月。而後才能葬入新建成的陵墓。

開寶九年(976年)春,趙匡胤親往父母塋地--永安陵進行祭奠。祭畢他抽出一支響箭,搭上弓向著西北方向射去,對隨從大臣說道:「人生如白駒過隙,終須有歸宿之地。你們記住,今日箭落處,就是我百年後長眠之所」。說完,取出石馬,命人埋在箭落處為記。又親自給山陵擬了名稱--永昌。這年十月二十日,趙匡胤在京城(今開封市)皇宮的萬歲殿中死去,年50歲。諡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據說趙匡胤傳旨召弟弟開封府尹趙光義入寢宮相見。光義來到後,命令后妃、宮女、宦者等侍從,一律退往外院,兩人酌酒低語,誰也聽不到在說什麼。只從窗外透過窗紙「遙見燭影下,太宗時或避席有不勝狀」,又見皇帝手持大斧嗵嗵拄地,大聲說:「好做!好做!」隨後就倒臥床上,「鼻息如雷霆」。光義當晚陪宿屋內。天將黎明時,萬籟俱寂,忽聽有人報說:「皇帝晏駕了」。

另傳聞開寶九年(976)趙匡胤病重臥床。趙光義入宮侍候兄長,夜深人靜時,他趁趙匡胤昏迷之際對花容月貌的花蕊夫人進行挑逗。誰知這時趙匡胤醒來,發覺此事。一怒之下,抓起床邊的玉斧朝光義摜過去,卻砸在地上。聽見響聲,皇后和太子都趕了過來,見趙匡胤躺倒床上,只剩下奄奄一息了。第二天清晨死去。

在北宋皇陵中,永昌陵是地面遺蹟保存較好的一座陵寢。神道兩側對稱列置各種石像生,由南向北依次是華表、石象及馴象人、瑞禽、角端各1對,石馬及控馬官、石虎、石羊各2對,「藩使」3對,文、武臣4對。陵園四門外有石獅,南門石獅北有武士,南門內陵台前有宮人。

永昌陵陵台(墳頭)呈覆斗形,底邊東西寬60米,南北長62米,殘高21米。陵園的原有建築,現已無一留存。只有鵲台、乳台的基址土堆尚在。在又平又闊的黃色耕土上,高高的陵丘之前,尚有石雕的獅、虎、馬、羊、角端以及武士、望柱等矗立兩側。這些風格渾厚的古代雕刻,在夕陽餘輝映照下,顯得格外深沉,莊重,使人不由得生出許多懷古之思。

據《宋史》禮志二十六記述,永昌陵原有皇室陪葬墓15座。墓主人見於記載的有許王元僖及夫人李氏、魏王德昭及夫人王氏、楚王元佐夫人馮氏、將軍惟正亡妻裴天等。

永昌陵的首任盜墓者是大齊皇帝劉豫,皇陵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南宋皇帝在金兵撤退後,又開始重新修復被毀的陵園,把慘遭盜劫的陵墓按原樣復原。那些被拋出棺外的屍體被重新安葬。劉豫盜宋陵時,重點是宋仁宗的永昭陵,永昌陵雖然也遭到了較大程度的破壞,但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棺槨並未被打開。永昌陵也就成為北宋鞏義八陵中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個。但是也正因為這一點,永昌陵在躲過劉豫後,卻沒有逃出民間盜墓者的手心。

宋末元初時期,可謂盜墓者的天賜良機。那時,宋朝朝廷岌岌可危,金朝的勢力已經被元朝覆蓋,而當時最為強大的元朝正在到處征戰,以取得全國的統治權。這時的皇陵可以說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誰也不管。民間的盜墓賊朱漆臉正是找准了這個時機下的手。

朱漆臉見洛陽附近大大小小的古墓已經被盜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些不是規模太小不值得盜就是有官兵看守,無法下手。他琢磨再三,決定去盜掘宋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他認為,此時的永昌陵雖然還有個把官兵把手,但都是幾個老弱殘兵,根本不足為懼。再者,其他的北宋皇陵在劉豫時已經被盜空了,後來雖然經過修復,可是並沒有再隨葬什麼珍貴的東西。只有永昌陵是個意外,不僅棺槨沒被打開過,而且在修復時又放入了一些隨葬品。這可能是趙

朱漆臉見洛陽附近大大小小的古墓已經被盜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些不是規模太小不值得盜就是有官兵看守,無法下手。他決定去盜掘宋太祖趙匡胤的永昌陵。此時的永昌陵只剩幾個老弱殘兵把手,根本不足為懼。再者,其他的北宋皇陵在劉豫時已經被盜空了,後來雖然經過修復,可是並沒有再隨葬什麼珍貴的東西。只有永昌陵是個意外,不僅棺槨沒被打開過,而且在修復時又放入了一些隨葬品。

朱漆臉帶領手下人順利地打開地宮、進入墓室。朱漆臉指揮手下打開棺槨,無數價值不菲的隨葬品被盜墓者們收斂盡後,這位戎馬一生的開國皇帝的屍體暴露在人們面前。雖然經過幾百年,可由於防腐措施得當,趙匡胤的屍體並未腐爛,宛若未死一樣腰間繫著一條晶瑩剔透的玉帶,然而由於屍體僵硬,宋太祖的身量比較大,很胖,棺內空間又比較狹小,朱漆臉和手下用盡各種方法也沒能挪動趙匡胤的身體取走玉帶。

最後朱漆臉用一個帶子套上太祖的脖子,另一端系在自己腰間,他跨騎在屍體上一發力,用腰部的力量將趙匡胤的屍體拉了起來。就在趙匡胤「坐」起來的一瞬間,屍體的嘴巴突然張開,一股黑色水液噴射出來,不偏不倚正噴在朱漆臉的臉上。朱漆臉驚得失魂落魄,以為是防盜的毒液,可是過了很久,他也沒有中毒症狀,便漸漸放下心來。鎮定下來後朱老大隨手在臉上抹了一把,取下玉帶,解開自己身上的繩子就溜出了地宮。

朱老大回到家中後,把家人嚇了一跳,他走到鏡子前一看,才發現自己臉上都是一塊塊的黑斑。於是趕緊端來清水洗,但是卻怎麼也洗不掉,臉上就像抹了一層黑漆一樣。不久這件事就在當地傳開了,朱老大也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朱漆臉」。

沒多久,朱漆臉的事傳到了洛陽官府。官府派人將朱漆臉抓去,一通審問後,他將自己盜玉帶的事情供了出來,官府依照法律處死了朱漆臉,沒收了他盜出的玉帶。據傳,洛陽知府為了討好蒙古人,又將玉帶獻給了當時的元世祖忽必烈。

朱漆臉不僅白盜了一回墓,最後連自己的性命也弄丟了,用古人的話說,這也算是惡有惡報了,給他帶來厄運的,正是趙匡胤的屍首吐出的黏液。在今天,也有人認為這些黏液屬於屍毒。不過,「屍毒」一向是小說中的詞語,在醫學上還不存在這個定義,所以這一說法並不能成立。

這是史書中有關屍毒傳說中比較特殊的一種。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據說古人為了防腐,經常在臨死前服下劇毒的藥物,這樣有助於屍體的保存。這種劇毒藥物在人體內會腐蝕掉整個內臟,將其化成液狀存留在體內。當有盜墓者搬動屍體時,屍身受到擠壓,液體就會從嘴裡噴射而出,會灼傷盜墓者的皮膚。這就是形成了所謂的「朱漆臉」的原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