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發作?兩個截然不同的辦法,醫生做過驗證,值得收藏

中醫科院博士 發佈 2020-06-07T01:39:25+00:00

今天,在嘌小清風友匯原創美文第21期文章中,我們在解讀一個針對痛風急性發作時採用秋水鹼片和桂枝芍藥知母湯的中西醫臨床效果對比研究,希望當痛風突然發作之時,是選用西藥還是中藥或者中西醫結合療法給一個有數據和實證支持的考量。


導讀:嘌小清風友匯原創美文第21期

在嘌小清風友匯原創美文第20期文中,我們分享了全國第五批名老中醫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遼寧中農醫藥大學第二醫院的李中宇教授對痛風各期分期而治的治法治則,並介紹了急性發作期四妙散和緩和期分型而治的桃紅四物湯和二陳湯,以及參苓白朮湯的臨床用法。

今天,在嘌小清風友匯原創美文第21期文章中,我們在解讀一個針對痛風急性發作時採用秋水鹼片和桂枝芍藥知母湯的中西醫臨床效果對比研究,希望當痛風突然發作之時,是選用西藥還是中藥或者中西醫結合療法給一個有數據和實證支持的考量。

夏日地攤經濟:由大排檔引發的生活方式思考

這幾天,重啟地攤經濟成為全國各個城市,和人民群眾的熱議話題。

地攤經濟,尤其是夏日炎炎之下的地攤經濟,大排檔和宵夜肯定是人們夜幕之下最願意也是最喜聞樂見的愛好。

但這會引來健康和疾病博弈的思考。

我們重點說尿酸和痛風。

新冠疫情之後,重啟地攤經濟會不會引來報復性的消費。

似乎,在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在人民幣不成為問題之後,這個問題已經毋庸置疑。

然後,痛風就成了繼糖尿病之後,發病率最高的第二大代謝疾病。

痛風是人體內持續超飽和的尿酸鈉或者尿酸結晶從細胞液外析出並沉積於關節及其周圍關節囊、滑囊、軟骨及骨質所導致的一種或多種病變臨床綜合徵,屬於代謝性風濕病範疇。

痛風的臨床表現為高尿酸血症和一系列由於尿酸鹽晶體堆積造成的症狀。

現代醫學早已經證實,在痛風急性發作期,服用秋水仙鹼片可以減輕關節炎症的反應;可是,所有忍受痛風發作酸痛桎酷的風友,都知道雖然秋水仙鹼能夠取得短期療效,但秋水仙鹼片的負荷劑量和中毒劑量比較接近,服用後的腹痛、腹瀉、嘔吐等腸胃不良反應感同身受。總之,談起西藥治療痛風的藥物中,秋水仙鹼片應該是最不願意服用的藥物之一,治療依從性比較差。

痛風這個疾病的名稱,在中醫上最早出現在魏晉時期的陶弘景(一說其作者不詳)所著的《名醫別錄》中,「獨活,微溫,無毒。主治諸賊風,百節痛風無久新者。」

而痛風,作為一個疾病名,確實金元四大家之一、中醫滋陰派創始人朱丹溪創立的。

使用桂枝芍藥知母湯來治療痛風,文獻記載出現在東漢一代中醫名家、醫聖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他在《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第五》這樣說到:「諸肢節疼痛,身體尫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藥知母湯主之。」

今天我們解讀的這個醫案,就是在痛風突然發作之後,應用秋水仙鹼片和桂枝芍藥知母湯的中醫西醫療法效果對比。

值得詳細閱讀,轉發和收藏。

臨床驗證:治療痛風急性發作,一個中西醫對抗研究

為了獲得臨床治療痛風急性發作,應用中藥桂枝芍藥知母湯和秋水仙鹼片,那個效果更好,井岡山大學附屬醫院的肖麗萍等醫生做了相關研究。

研究者將2017年1~12月收治的40名痛風急性發作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中藥組各20名,兩組組間男女比例接近,均為30~50歲成年人,平均年齡在42歲左右,兩組分組無差異性。他們都符合1977年版的美國風濕病學會的痛風診斷和分類標準,也符合1994年版的《中醫病症診斷療效標準》中濕熱蘊結證型痛風診斷標準,中醫臨床表現都有下列特徵:下肢關節猝然紅腫熱痛,拒按,觸之局部灼熱,得涼則舒,伴口渴,心煩不安,大便質粘不爽,小便黃赤,舌苔黃膩,脈弦滑數。

治療方案:

對照組:常規護理+秋水仙鹼片

口服秋水仙鹼片,每日2次,連服3天,總療程4周。

常規護理:多休息,在急性發作期疼痛未消失前,不做負重活動,減少發作次數;對於已經紅腫熱痛的關節,保持局部休息,並且可以使用保護護架以防止被褥對疼痛引起的關節壓迫,從而緩解疼痛,並把發作關節部位抬高保持舒適性;生活活動緩而慢,避免碰撞,以引起發作部位劇烈疼痛;日用品,尤其是經常用到的,儘量放在距離人體較近的地方,容易取拿;如果下床活動,可以輔以拐杖、助行器等器具,以減緩疼痛;痛風發作時,避免給局部冰敷,熱敷或按摩,以造成更劇烈的疼痛;注意有無發熱情況;注意多喝水,每天保證2000ml以上,保持排尿量,預防尿路結石,保證尿酸排泄量;按時服用藥物以減緩疼痛;嚴格採取低嘌呤飲食;注意服藥的副作用,關注胃腸道出血和腹瀉等並及時處理;痛風急性發作常因關節腔內積液,這個時候可以檢驗並抽出液體,可以減緩受影響的關節腫脹和疼痛。

中藥組:常規護理+中醫護理+桂枝芍藥知母湯

內服桂枝芍藥知母湯,組方:詳細組方鑒於平台限制可@中醫科院博士私信獲取。水煎口服,每日兩次,每次250ml,連續服用4周。

常規護理(略)。

中醫護理:

飲食指導護理:中醫護理強調痛風患者應辨證施食,急性期痛風宜吃清熱涼血、消腫止痛的食物,忌吃辛辣刺激性和熱性食物,應食用含鹼性的食物,如飲用新鮮果汁、蔬菜汁,不宜食用高嘌呤、高糖、高脂類飲食,同時多食用含豐富的維生素 B 食物,可防止尿酸結晶形成,改善痛風的症狀。間歇發作期可食用百合薏米茯苓粥,百合含秋水仙鹼,能明顯緩解疼痛,薏苡仁有利尿排酸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化濕的功能,從而調節嘌呤的代謝紊亂,改善痛風關節炎症狀。

運動指導護理:根據臨床常見辨證分型歸納,痛風急性發作期患者應當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同時需要注意病變關節部位的保暖,避免其受寒,一般選擇在室內小範圍運動為宜,不可過度運動;進行有氧運動,運動強度選擇 3-5代謝當量以下,如中醫特色八段錦、太極拳等有氧運動最佳。

對症護理:痛風最常見的併發症在局部關節的病變,常表現為痛風性關節炎。根據病變部位及中藥劑型的特點,痛風病變部位在指、腕等小關節部位的採用中藥外洗法,病變部位在大關節的採用中藥外敷。

心理指導護理:壓力、疲勞、焦慮、緊張、精神創傷等容易誘發痛風,護士告知病人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起居有常,這是因為除各種心理壓力有效方法。必要時可以結合中醫的情志療法、自然療法、娛樂療法作為輔助治療。

觀察指標:

觀察治療前後的療效、血尿酸水平、血清C反應蛋白、血沉水平以及關節疼痛視變化情況。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衛生部 2002年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標準及臨床具體情況,把療效標準分:

臨床治癒:症狀全部消失,關節活動功能正常,血尿酸等一些炎性指標正常;

顯效:主要症狀消除,關節功能基本恢復,能從事日常勞動,血尿酸等炎性指標明顯降低;

有效:主要症狀基本消除,關節功能有所改善,生活不能自理轉為能夠自理,血尿酸等炎性指標有一定降低;

無效:和治療前比較,各方面均無改善,或治療過程中症狀明顯加劇,需要加用其他止痛藥物。

研究結果:

療效對比:

中藥組總有效率為90%,無效2名,療效顯著好於對照組的70%,西藥對照組5名無效。

炎症因子和血尿酸變化:

兩組的炎症因子、血清C反應蛋白、血沉水平和血尿酸水平在治療前無差異性,與治療前相比,兩組顯著降低,但中藥組要顯著好於西藥組,且差異明顯。

疼痛改善:

治療後兩組疼痛顯著改善,但治療組顯著好於對照組。

以上無論從療效、炎症因子水平、血尿酸水平和疼痛改善水平,均說明採取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痛風急性發作,要明顯好於服用秋水仙鹼片。

桂枝芍藥知母湯治療急性痛風中醫解方

現代中醫世界中的痛風屬於醫聖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並治》所述歷節病內容,並認為痛風多是因為飲食不節,損傷脾胃,運化失調,濕濁內生,或風寒濕邪留滯經脈,壅閉經絡,流注筋骨關節。

痛風發作時,多表現為關節腫大、疼痛、畸形及僵硬。這是因為經絡不通,不通則痛,痛久化瘀入絡。當急性發作期時,有局部關節紅腫熱痛,此時局部有化熱表現,這個情況下,中醫運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化裁往往獲得良效。

中醫認為,桂枝芍藥知母湯方具有祛風除濕、養陰清熱、宣痹通陽之功。

其中,桂枝、防風、麻黃合用既可驅風又可於表通陽;

芍藥、知母則和陰於里;

生薑、甘草和胃調中,桂、麻配白朮,能除表里之濕,又合附子溫經以復陽。

從上述解方可以看出,桂枝芍藥知母湯對於痛風發作的漸次發熱、布局化熱方面,通過祛風除濕、養陰清熱有良效。

而且,現代藥理研究已經表明,芍藥桂枝的主要有效成分為肉桂酸,有抗炎、鎮痛的作用;白芍含有芍藥苷,具有抗炎及免疫調節作用;知母的成分有芒果苷,具有拮抗脂多糖誘導的慢性炎症作用;甘草中含有總皂苷和總黃酮,均有明顯的抗炎活性;防風中含有升麻素苷等成分,可降低核轉錄因子-κB蛋白質水平。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桂枝芍藥知母湯具有抗炎、鎮痛及調節免疫的功效,明顯減輕痛風性關節腫脹程度和一系列炎性指標,緩解並修復關節的損傷方面,表現不俗。

在這個醫案中,不管是中藥湯治療還是內服西藥秋水仙鹼片治療,生活以中醫護理必不可缺,這些措施對於減輕風友疼痛,提升藥效,縮短發作期,提升病患發作時的生活和生命質量,有這個功不可沒的作用。

所以,痛風分作,絕不是吃藥那麼簡單,常規護理外加中醫護理更好。

本文參考文獻(侵刪)2018年第5期《井岡山大學學報》肖麗萍等文章《桂枝芍藥知母湯聯合中醫護理治療痛風性 關節炎的臨床研究》。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讚, 收藏,轉發,不知道怎麼治療痛風、口腔潰瘍、口腔扁平苔蘚,@中醫科院藥學博士尋求答案,我會每天給大家帶來原創美文人文健康資訊,歡迎關注!

@中醫科院藥學博士:多平台原創優質人文健康自媒體,擅長中醫藥解讀,用心為您深度解讀高尿酸血症、痛風、口瘡、口腔潰瘍、口腔扁平苔蘚的病例機理治療藥方經方驗方,分享健康乾貨!痛風痛,口瘡痛,找藥學博士,總有驚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