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婚禮拜堂禮序

黃猛銅仁報道 發佈 2020-06-08T02:31:05+00:00

自古以來結婚就是人生中三大事之一,由於婚禮的重要性,古代婚禮拜堂成親的儀式也是格外的莊重,古代婚禮拜堂的流程,它有何由來?

自古以來結婚就是人生中三大事之一,由於婚禮的重要性,古代婚禮拜堂成親的儀式也是格外的莊重,古代婚禮拜堂的流程,它有何由來?是否有著特殊的含義?



拜堂其實並不是婚禮一直以來的習俗,任何一種習俗習慣,都是經歷了很多年的發展,才最終定型下來的。結婚拜堂也是一樣。現在很多影視劇裡面的拜堂過程都太簡單了,事實上,古代標準的拜堂的流程與其中演繹的很不一樣,過程也不是這樣的過程,那古人拜堂的時候都有怎樣的流程?拜堂這種結婚禮儀又是什麼時候形成的?

拜堂之俗起於何時,尚待考察,但至遲在唐朝時期就已經較為流行。唐人王建《失釵怨》一詩中吟道:「雙杯行酒六親喜,我家新婦宜拜堂。」

司馬光在《溫公書儀》卷三說:「古者婦人與丈夫為禮則俠拜。鄉里舊俗:男女相拜,女子先一拜,男子拜女一拜,女子又一拜。蓋由男子以再拜為禮,女子以四拜為禮故也。古無婿婦交拜之儀,今世俗相見交拜,拜致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廢也。」



在唐代,這項禮俗又叫「見舅姑」,即為拜見公婆。這是一項十分隆重的儀式,一般在次日舉行。新婦見公婆後,還要依次見過婆家尊長和男女老幼一切親屬,新婦在明亮的蠟燭前端坐三天,由親屬們觀看、鬧房。在唐朝,這一禮俗又稱為「觀華燭」。唐朝詩人朱慶餘作詩云:「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就是指這一婚俗。

迎娶之日,新郎新娘舉行拜堂儀式。儐相二人分別以「引贊」和「通贊」的身份出現。拜堂意識程序如下:引贊:新郎佇立於轎前。通贊:啟轎,新人起。引贊:新郎搭躬(拱手延請新娘) 引贊:新郎新娘直花堂前。引贊:新郎新娘就位。通贊:新郎新娘進香。引贊:跪,獻香。通贊: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然後就是電視劇裡面常見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最後才進洞房。



拜堂,中國傳統婚姻禮儀。是婚禮過程中最重要的大禮。拜堂之後,即正式結為夫妻。因古代婚禮中的交拜禮都是在堂室舉行,故稱。又稱拜天地、拜花堂、拜堂成親。廣泛流行於全國許多地區,漢、京、仫佬等民族均有該風俗。

南北朝時,夫妻對拜固定為婚姻禮儀。

唐以前北方地區民間稱「交拜禮」,在特設的青廬(飾青布幔的屋子)舉行。唐時「拜堂」一詞正式出現。

北宋時,新婚日先拜家廟,行合卺禮,次日五更,用一桌,盛鏡台鏡子於其上,望上展拜,謂之新婦展拜。

至南宋,則改在新婚當天。坐富貴禮後,新婚夫婦牽巾到中堂先揭新娘蓋頭,然後「參拜堂,次諸家神及家廟,行參諸親之禮」。後世一般在迎娶當天先拜天地,然後拜堂。



清代和民國時均有將拜天地和拜祖先統稱為拜堂禮之說。近代多於當日辰、巳、午中的某一個時辰舉行。一般在男方家堂拜堂中的夫妻對拜前設供案,置香燭,陳祖先牌位等。

拜堂之始,燃燭,焚香,鳴爆竹,奏樂。樂此,禮生(即婚禮主持人)誦唱:「香菸縹緲,燈燭輝煌,新郎新娘齊登花堂。」新人就位,隨禮生誦唱「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父母),夫妻對拜,送入洞房」,如儀依序跪拜。在封建社會,新郎新娘先至家廟參拜祖先,之後夫妻行交拜。浙江省海產地區稱男家迎親時在花燭之前向天地三拜為拜堂。現代婚禮多不跪拜,改行鞠躬禮,對父母鞠躬、夫妻相對鞠躬的形式,不拘成規。



現有史料上,未見漢代之前有夫妻拜堂的記載,但在《世說新語》一書中有個故事,可證明拜堂風俗始於晉代的徐州。

書中說,當時有個叫王渾的徐州刺史,元配老婆死了,又娶了一個。續娶之妻為顏氏,是個平民百姓,地位比較低。他們拜堂時,顏氏先拜王渾,然後王渾準備答拜。這時,有人對王渾說:你是一個州級高官,怎麼可以拜她?王渾就沒有答拜。為此顏氏非常惱怒。

儘管這對夫妻的對拜沒有最後完成,但說明當時的徐州的確存在拜堂風俗。



如果不是有人挑唆,王渾還是要答拜的。這也說明,夫妻互拜的風俗剛剛興起,王渾不拜也就不拜了,後來風俗成熟時,新郎的官再大也得拜。據《隋書。禮儀志》記載,北齊皇帝舉行婚姻大典時,夫妻也要互拜的。不過仍是女先跪拜,後起;男後跪拜,先起。

始自唐代,自皇室至士庶,普遍行之。宋以後,風行全國,所拜為天地、祖宗、舅姑(公婆),並夫妻交拜,表示從此女子成為男家家族的一員,因而成為婚禮過程中最要的大禮。近化「拜堂」範圍擴大,除天地祖先尊親及交拜外,更須拜畢家族尊親、友好賓朋。鄉村於新婚次日拜宗祠後,尚須拜揖鄉黨鄰里,婚禮始告成立。

那麼拜堂有何特殊的含義呢?

拜堂體現著男女夫妻關係的進一步加固。舊時的拜堂,實際上起著今天的婚姻登記的作用,是夫妻關係確立的真正標誌。現代婚禮中的拜堂,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這種性質。通過拜堂,新郎新娘把永結百年之好的決心公之於眾,讓大家作為他們結為夫妻的見證人,使他們的關係不但具有法律的基礎,而且得到社會的承認。

所以說,雖然拜堂是屬於中國傳統婚禮習俗的禮儀,在現代婚禮中雖然不重視這種形式,但是傳統文化畢竟是有其厚重的歷史寓意的,所以,現代婚禮中帶有濃濃傳統風格的拜堂儀式還是可以有的。



其次,拜堂是新郎新娘真實心情的鄭重流露和表達。現代婚禮中的拜堂,無外乎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互拜、再拜親朋四項內容。它除了有上面所講的盟誓的意思外,還包含有感謝、囑託、關照的意思。傳統中國是一個信仰崇拜天地鬼神的國家,結婚之日感謝天地神靈的恩澤、請他們日後保佑二人白頭偕老,刀是他們的共同心愿。

父母大人含辛茹苦撫養兒女,如今眼見兒女成人成家,其欣喜之情自然難以言表。新郎新娘此時通過拜堂的形式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並表示今後將努力盡兒女之孝心真是再合適不過。夫妻對拜,雖是無聲無語的鞠躬動作,但此處無聲勝有聲,其所包含的真情真義,是任何甜言蜜語所不能比擬的。親朋賓客前來為新郎新娘賀喜祝福,二人理應深表謝意。願從此以後,大家常來常往,互幫互助,共同進步,這是新郎新娘發自內心的無聲語言。



關於拜天地還有許多的神話故事。

相傳女媧造人的時候,開始製造了一個俊俏的後生,這後生雖說有吃有穿,逍遙自在,但孤孤單單一人,總覺得很悶。所以常唉聲嘆氣。

一天晚上,月亮圓了,明光光地掛在天上,小伙子觸景生情,更感寂寞,就對月亮說:「月老月老你細聽,給我找個知心人,我世世代代領你的情!」剛說完,月亮一忽閃,一個白眉長須的老人拄著一根龍頭拐棍來到小伙子的面前,說:「後生不要愁,我給你找個小幫手」。說完後,一陣清風,長須老人不見了。小伙子感到很納悶。過了一個時辰,就見長須老人領著一個姑娘飄悠悠地落到小伙子面前,對小伙子說 :「我到女媧那裡,讓她又造了一個女人,給你領來了。 你們先認識一下, 一會兒我給你們辦喜事。」一忽閃,老人不見了。



小伙子見姑娘臉腮緋紅,像月季花一般,於是喜上眉梢;姑娘見小伙子眼睛明亮,誠實坦白,也覺得情投意合。兩人四目一對,一見鍾情。小伙子結巴著說 : 「你願意和我一塊生活嗎?」 姑娘聽了,臉上飛起兩朵紅雲,說:「 願意。」……「 哈! 哈! 哈!」正在這時,傳來一陣笑聲,長須老人領著兩個白髮白須的老人站在小伙子和姑娘面前,指著兩個老人說:「這是天公和土地,你們以後的生活全都離不開他倆。現在我們給你們辦喜事,首先,給養育你們的天公、土地拜三 拜,『一拜、二拜、三拜』」。隨著月下老人的喊話聲,小伙子和姑娘對天、地拜了三拜。隨後,月下老人笑著說:「我給你們牽紅線,你們還得給我拜拜哩。」「一 拜、二拜、三拜」。小伙子和姑娘又對著月下老人拜了三拜。剛拜完,三位老人全不見了。

從這以後,小伙子每天起早摸黑,在田裡幹活,姑娘在家為小伙子燒火做飯,縫新洗舊,兩人恩恩愛愛,過著幸福的日子。



為了感謝天、地的養育之恩,為了感激月下老人牽線搭橋的情意,從此以後在結婚時必須:一拜天地;二拜月下老人;三拜父母。便形成了結婚「拜天地」的習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