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被看見的網生導演,需要幾步?丨專訪《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導演田宇

骨朵網絡影視 發佈 2020-06-11T06:28:49+00:00

在這個成功作品才是有效名片,資本不斷「掐尖」選擇成熟團隊的行業,沒有過拍攝網劇經驗的田宇,及其背後的開火文化,打造網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的過程里,遭受太多質疑。

文│ 夏 天

最近,找到導演田宇的劇集項目,開始比以往的網絡電影項目還多起來。

網生內容從野蠻生長時的一本萬利,到工業邏輯的秩序建立,5年時間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影視行業中的一股力量。新媒介的崛起帶來多元內容,也為嚮往中國影視工業的年輕創作者們,提供了一條新的通向觀眾的途徑。田宇,就是其中的一員。

在此之前,他拍攝過四部網絡電影。在這個成功作品才是有效名片,資本不斷「掐尖」選擇成熟團隊的行業,沒有過拍攝網劇經驗的田宇,及其背後的開火文化,打造網劇《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以下簡稱《做朋友》)的過程里,遭受太多質疑。現在,在資金短缺,成本有限的條件下,交出豆瓣評分8.6的成績單,外界也不得不開始正視這支年輕團隊,迸發出的能量。

這部用一場奇幻旅行,講述叛逆少女如何與18歲媽媽成為朋友,最終母女和解的故事,探討著親情、友情、愛情以及代際話題,同期收穫多個媒體與自來水安利,是2020年截至目前口碑最好的青春劇,是田宇執導的第一部網劇。

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編導專業,成長於網生內容興起之時,發展路徑貼合影視行業風向,「網生」內容給了他進入行業磨鍊的機會,也讓他不停迎接嘈雜聲音,面對兩難選擇。

現在,局面發生了些變化。對於年輕導演來說,從被動選擇到擁有選擇權,是一部部成功作品的距離。隨著《做朋友》熱播,田宇作為導演的職業生涯,也正在寬廣起來。

克制的寫實主義

儘管是第一次拍攝網劇,田宇倒沒有對自己產生過懷疑。用他的話來說,這是因為對題材足夠喜歡,對市場足夠了解,以及準備得足夠充分。

2018年,開火文化總製片人王珍妮找到田宇時,洞悉市場風向,兩人很明確要打造一部青春劇。作為重度青春片愛好者,他先把市面上同類型青春劇、電影都二刷了一遍。與已經有過網劇拍攝經驗的朋友交流取經,為可預知的困難提前做準備,當然,還花費了大量精力專研劇本,思考怎麼在拍攝層面,形成劇集獨有的風格。

田宇最喜歡的青春片是日本純愛電影《情書》,也喜歡經典韓劇《請回答1988》對細節的處理,這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做朋友》的風格氣質。克制的情緒,值得二刷的細節,與豐滿的群像呈現,這些被觀眾稱道的看點,也正是青春題材劇集裡更難完成的地方。

在劇本定調為要探討母女代際關係後,他一直希望作品不要太過傷感沉重,由此特地融入大量喜劇元素。但這所謂的喜劇,也不能是外放誇張的,反而需要克制,「生活流的幽默」,以潤物無聲的方式,融入在「鐵原破爛團」等人的日常相處里。跨年、打雪仗、吃燒烤、拔河打架,一群人做著很簡單的事,但就是能讓人感受到角色的快樂。

這種克制手法同樣體現在其他情緒的表達上。

比如在李五四去世後,需要表現人物悲傷的一場戲。青桐媽媽、李青桐、李進步三人吃著飯,氣氛沉重壓抑,「要有台詞嗎?」,這一點田宇認真思考了很久。作為一部生活流作品,「吃飯」在劇里占據了不小的戲份。開心要吃飯,難過也要吃飯,怎麼在相似的場景里呈現不同的情緒,這同樣需要費番功夫。

最終他選擇的呈現方式是:李五四愛喝酒,青桐媽媽一直不讓他喝,他們還是給李五四放了一副碗筷,青桐媽媽給那一方倒了一杯酒,自己倒了一杯,對著遺像說,「老李吃飯了」。全程只安排了這一句台詞。

演員表演與人物情緒是克制的,反倒擋不住悲傷的暗流。

細節見真章

《做朋友》中的大量情緒與情感,隱藏在看似平淡的人物行動和細節里。

「有網友還解讀到了,我還挺高興的」,說到這兒,田宇話明顯多了起來。據他透露,劇中多個細節都有對後續情節發展的暗示。比如吳智勛第二次高考成功,與李青桐開心的擁抱,畫面落幅在一架飛機上。兩人異地戀後,用QQ交流,李青桐網名「輕舞飛揚」,來自當時最火的網絡小說開山之作《第一次親密接觸》,而吳智勛的QQ名,就是「遠走高飛」。

這都暗示著人物的命運走向。田宇喜歡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在主線情節之外融入巧思,而且還「不刻意給特寫」。

「群戲很大的難點,就是六七個人就怎麼展現。雖然一場戲主人公就是某兩個或三個,但會希望每一場是連貫的。」田宇告訴骨朵,如何連貫,同樣是靠細節來體現的。有些戲裡部分人物雖然不是主角,但演員也需要做符合人物思維的行為。例如愛吃零食的范水水吃著零食,段霄一直關注著李進步,吳智勛埋頭學習不愛說話。在拍攝里,他十分注重這樣的鏡頭的捕捉。

有時候演完劇本內容,田宇不會直接喊卡,而是讓演員繼續演著,現場發揮。部分被他剪進了正片里,比如一幫一學習小組,吳智勛在黑板上寫下李青桐的名字,「本來寫完就完了,班主任說下回有什麼事說一聲,也是演員加的」。這些小細節不改變情節走向,但對體現人物性格有著獨到的張力。

這都有助於影像構成一個「場」,每個演員沉浸在氛圍中,帶來更立體的人物形象,觀眾也更願意相信,在另一個時空里真的存在著李青桐、李進步、吳智勛們,經歷著他們的悲喜和憂愁。這些細節都是創作者精心埋下的密碼,等待觀眾挖掘,迎來心領神會交流的時刻。

不過這種對寫實和細節的追求,到並非沒有為團隊帶來難題。為了群像戲呈現更為寫實化,《做朋友》基本全現場收音,拍了一半突然遇到火車聲,下課鈴響了,鏟雪車路過,都得再重新拍一條,「很多次是因為聲音重拍」,田宇說。

這部東北校園青春劇,大量戲份就在東北零下二三十度的環境下拍攝而來。當時很多演員和工作人員都凍進了醫院。最誇張到有一天,導演組只剩下田宇和攝影戴越兩人沒有倒下。戴越拍著拍著得自己搬設備,為了不耽誤進度,兩人當天又加長拍了兩個小時。後來,由於長期趕進度久坐,拍完後第三天,田宇腰間盤突出的毛病就犯了,在床上躺了二十多天。

一直拍下去

毫無疑問,《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是田宇目前最重要的一部戲。

未來,可能還會有反響更好,體量更大的作品,但這種頂住壓力邁出第一步,面對質疑忠於內容表達,最終還獲得市場認可,是只有第一部網劇作品才能帶來的唯一體驗。

成為被看見的網生導演,看似只需要一部——一部成功的劇集作品。但人們不會知道,冰山下隱藏著什麼。

在現實題材網絡電影《火海營救》拍完同一年,《做朋友》開拍。在網生領域沉浮五年,田宇逐漸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節奏。不過他倒從沒有覺得懷才不遇的時候。在天賦型導演還是努力型導演的選項里,他堅定的選擇了後者。

作為導演的田宇,有著屬於網生導演才有的成長軌跡與標籤。

2009年,中國傳媒大學編導碩士畢業後,沒有拍片機會,田宇選擇進入一家國企。近三年後,2014年網絡電影風口起,他堅定辭職,等來了進入行業的機會。那時候他已經快要30歲,對於導演來說,還很年輕,但對於年輕人來說,這已經是而立之年。

這一路走來不算一帆風順,但對行業的堅持和喜歡,能從他的表達里直觀感受到。他愛看電影,喜歡錶達,需要表達的出口,既然尋找到了影視,他選擇堅定抓住它。

在加入開火文化前,田宇和王珍妮合作了一部青春題材網絡電影《那女孩真帥》,兩人對內容的理解和判斷相似且一致,促成了現在的合作。這家年輕影視公司,正致力於原創內容的開發,古裝、都市、懸疑等各品類都在孵化中。

「網際網路給我們這代年輕人太好的舞台了。」田宇忍不住感嘆,伴隨網生內容成長而來,他珍惜每次機會,並從中學習著。《做朋友》熱播後,豆瓣、微博、彈幕,B站上的評論他都會仔細看。「最後是一場夢的話,就很傷心啊」,有不少評論說,這倒是導演田宇從來沒有想過的反饋,「其實夢只是一個載體,更多的還是希望能讓觀眾感受到成長和溫暖」,他告訴骨朵,「這些反饋會幫助他們在下一部作品裡提高。」

儘管已經有所成長,對於《做朋友》,「細節可以做得更好的」,兩次採訪里,田宇都對骨朵提到了這一點。這也是他要在下一部作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作為導演,他會坦誠大學時期的作品不夠好,也承認之前拍攝的作品,包括《做朋友》也有進步空間,他清醒的知道自己所處的狀態,並以誠懇學習的態度向前邁進著。

網生內容的發展給了熱愛影視的年輕人步入行業的機會,也絲毫不用懷疑這個年輕人對內容的堅持和喜歡。「我會一直做導演,一直到拍不動的那一天。」被問及未來的職業規劃,田宇回答得很堅定,「除非……除非沒有想表達的了」,他頓了頓,「不敢想像那是怎樣的一個境況,到了80歲,安享晚年了?」

如果你是熱愛這個行業的人的話,你應該是終身做一件事情的。這能讓你興奮,同時可以讓你生活下去的。」他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