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茶住新房 脫貧奔富忙

新快報 發佈 2020-06-11T09:16:10+00:00

畢節大方縣:在廣州市天河區投入1725萬元打造的茶園裡務工,僅務工收入一項,已經讓他們穩定脫貧。聯農帶農 貧困戶有了更高收入。

■畢節大方縣:在廣州市天河區投入1725萬元打造的茶園裡務工,僅務工收入一項,已經讓他們穩定脫貧。

■饒平縣浮濱鎮嶺頭單叢茶,是農業農村部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馳名海內外。

■潮州:林金思家用上了全套的現代化制茶生產工具,包括搖青機、炒青機、揉捻機、烘焙機等。

■潮州:66歲的林國營將茶園交給兒子,自己偶爾幫幫忙,大部分時間喝喝茶,生活十分愜意。

■潮州:叫水坑村處處可見曬青的村民。

■畢節大方縣:新茶豐收,茶農們將茶捧在手裡,甜在心裡。

茶葉,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很多人一生都離不開喝茶,可見其受歡迎程度。不少地區根據自身的條件,都將茶葉種植作為一項重要的扶貧產業,促進當地長效脫貧。茶雖不同,但通過茶葉增收,給貧困戶生活帶來的改變和心底的那一份喜悅卻是一樣的。

■新快報記者 夏世焱 攝影報導

潮安區鳳凰鎮叫水坑村:

新墾茶園 一年收入好幾萬元

村民林金思的新房就建在平坦潔凈的柏油主村道旁,屋後被染上一片黛色,青翠的竹林環繞,清幽怡人。新快報記者見到林金思時,他正在新家伺弄著制茶工具,依託幾畝茶園,經過幾年拼搏,他建起了新房,儘管有部分建房款待償還,但由於茶園收成好,他一點也不擔心。

曾經,他是村裡的貧困戶,以一人之力扛起了一家5口的生活重擔,種點茶,一年收成也就1萬多元,日子過得緊巴巴。那時候,村裡進茶園的路是狹小的土路,如今,林金思騎著摩托車,十幾分鐘就能開到茶園。他還跟著村裡聘請的專家學習如何種植和製作茶葉。村裡為扶貧戶提供了購置制茶農具的全額補貼。因此,林金思家用上了全套的現代化制茶生產工具。隨著茶葉品質提升、收入增加,林金思又陸續僱人新開墾了茶園,如今每年採茶一千多斤,收入好幾萬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貴州畢節大方縣雨沖鄉紅旗村:

茶園務工

帶動全家穩定脫貧

57歲的安永開曾經是貴州畢節大方縣雨沖鄉紅旗村的無房戶,現在一家人搬進了白牆青瓦的安置房。安永開的妻子在廣州市天河區投入1725萬元打造的茶園裡務工,僅務工收入一項,已經讓他們穩定脫貧。

站在茶園高處,目力所及,山坡上梯田裡,迎風搖擺著的都是茶苗。這是天河區在產業長短結合的布局中安排的中長期產業。「一年種,百年收,利長遠。」項目甄選期間試種的示範田,已經有了收益。

饒平縣浮濱鎮:

聯農帶農 貧困戶有了更高收入

饒平縣浮濱鎮有件寶——嶺頭單叢茶,它具有自然花蜜香氣、滋味濃醇甘爽,是農業農村部地理標誌保護農產品,其精製品更成為「國賓茶」,馳名海內外。

近4年來,浮濱鎮加大投入,建立聯農帶農機制,採用「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農戶及貧因戶」發展模式,在「一鎮一業」上鼓足幹勁,促成全鎮茶葉產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促進農戶脫貧奔康,實現鄉村振興。

至2018年底,全鎮發展茶葉企業、合作社84家,參與茶業發展農戶數4315戶,占總戶數的62%,其中參與茶業發展的有勞力貧困戶201戶,占全鎮貧困戶的50.6%。參與茶業發展的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超過1.5萬元,比非參與貧困戶人均純收入增1450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