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項羽要殺自己,劉邦為何還要赴鴻門宴?

喝茶觀史 發佈 2020-06-11T15:42:33+00:00

After the king of Qin won the power to unify the six kingdoms, he fancifully believed that his descendants could rule the world for generati

After the king of Qin won the power to unify the six kingdoms, he fancifully believed that his descendants could rule the world for generations, so he became the first emperor and looked forward to the second and third generations Even for all ages.

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後,異想天開的認為,自己的子孫可以世世代代統治天下,於是自封始皇帝,期待著以後有二世、三世……乃至萬世。可惜的是,他的繼承人胡亥在奸佞趙高的「輔佐」之下,橫徵暴斂,迫害忠良,激起了百姓的反抗,導致秦王朝二世而亡。雖然提起秦朝滅亡一事,人們大都會首先想起陳勝吳廣起義,但是真正在滅秦一事中出了大力的人,卻是項羽和劉邦。



起初,這兩人曾約定誰先攻破咸陽,誰就稱王,可是劉邦拿下咸陽之後,卻僅是留下少數人駐守,又率兵退回了霸上,讓出了王位並憋屈的接受了項羽的封賞。在劉邦主動低頭的時候,還留下了一個典故,即「鴻門宴」。



劉邦深入項羽營中赴宴,數度差點死於非命。其實,劉邦在赴宴之前就從項伯口中得知,項羽對他動了殺心,那麼他明知這場宴會凶多吉少,為什麼還要前去赴宴呢?小編認為,背後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不敢不去,否則會死得更慘。項羽到達函谷關的時候,劉邦已經攻破了咸陽,項羽本就不服氣,這個時候劉邦的左司馬還出面挑拔離間,對項羽說劉邦想要在關中稱王,不僅選定了宰相,還要獨吞秦朝遺留下的所有奇珍異寶。項羽的暴脾氣一點就著,於是下令「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當時「項羽兵四十萬,在豐鴻門,沛公兵十萬,在霸上」,也就是說,從兵力對比來看,項羽是有這個實力的。



如果劉邦毫無防範,他被項羽大軍輕易碾死是必然的,只不過項羽的叔叔項伯是個忠義之人,又與劉邦麾下的張良交情匪淺,於是將來高密,本意是拯救張良,卻被劉邦和張良這對君臣算計,成為了劉邦向項羽「求饒」的使者。他借項伯之口,表達了自己對項羽的臣服,如果不去赴鴻門宴,將前功盡棄,還會被項羽發兵碾軋。也就是說,去赴宴他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不去的話卻被死得非常慘。



第二,維持項伯這條人脈。雖然劉邦是一個非常冷血的人,自己的親爹和兒女都能被他放棄,如果有必要,賣掉項伯這個「隊友」,他也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但是,項伯作為項羽的叔父,是項羽陣營中的核心人物之一,且重情重義又比較好忽悠,如果交好此人,不僅能夠幫自己在項羽面前刷好感度,暫緩自己的危機,還能打探到很多內部消息,利用價值非常大,在他無力與項羽正面抗衡的情況下,必須要維繫好這一人脈,所以當他答應項伯第二天親自見項羽之後,必須言而有信。



第三,了解項羽的性格。當然了,如果劉邦認為自己此行必死無疑,他寧可放棄十萬大軍偷偷逃亡,也不可能以身犯險。既然他敢去赴宴,還是有幾分把握的——他的把握不僅僅是項伯的庇護,還有對項羽的了解。項羽是一個非常英雄主義的人,雖然他不敢向劉邦俯首,但是違反約定逼迫劉邦讓賢,他還是有點心虛,因此當劉邦一昧示弱的時候,就算相父范增提前給他打了預防針,說劉邦圖謀不小,必須扼殺在搖籃中,他還是下不去手,最終讓劉邦順利脫身離開了。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劉邦明知項羽對他動了殺心,還敢深入項羽營中赴宴,並不是追求刺激,而是因為他了解項羽,知道如果去了還有幾分生機,如果不去則必死無疑,此行完全是無奈之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