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春期孩子無法溝通?當然,你們一個談情一個說理,怎可理解

小魚奶爸日記 發佈 2020-06-13T15:05:06+00:00

小敏今年13歲,最近性格大變,每次放學回來就把自己關進房間,還要把門反鎖上。這讓媽媽很費解,以前孩子真的很聽話,為什麼現在自己越來越看不懂了呢?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小敏今年13歲,最近性格大變,每次放學回來就把自己關進房間,還要把門反鎖上。這讓媽媽很費解,以前孩子真的很聽話,為什麼現在自己越來越看不懂了呢?

有次她決定和小敏好好談談,敲了半天門,才被允許進入房間,可眼前的一幕讓她很吃驚。地上全是紙片,桌上的本子也破爛不堪。

她很生氣,就問是怎麼回事。

誰知女兒雲淡風輕地說:「不想學習。」

「不想學習就撕本子?長能耐了?」

「對呀,寫作業有什麼用?都學成傻子了。」小敏接著不耐煩地說:「還有別的事兒嗎?」

媽媽把本子撿起來,放在桌上,誰知小敏氣急了,直接終止話題,把她推出了房間。

媽媽莫名其妙,談話還沒開始就已經宣告結束,她覺得這孩子有問題,於是在群里向大家請教。

這樣的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除了少數出建議的之外,大部分都跟著她一起抱怨孩子出現的變化,表示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好像突然之間就長大了、性格大變,自己完全沒準備。


01青春期孩子和父母之間,為什麼總有衝突?

對家長來說,孩子到了青春期就是叛逆,以及出現各種問題,還可能隱瞞自己做出一些危險的事情。在這樣的印象下,便充滿了擔憂和焦慮,想給孩子多灌輸些大道理,這樣才能少走彎路。

然而,家長往往會發現,自己在孩子的變化面前顯得無力又無奈,訓斥和批評換來的甚至只有「反目成仇」。

但你知道嗎?這種行為恰恰是撞槍口上了,批評完全不能解決問題,只能滋生問題。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自己就在和自己較勁,他的內心充滿矛盾,明知自己的能力和認知不足,又渴望他人的理解和關注。

這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也是獨立成長的動力,其實父母沒必要看得那麼「妖魔化」,你越著急問題處理得越糟。

和青春期孩子無法溝通?那是當然的,因為你們一個是渴求關注、需要自尊獨立的孩子,希望和父母談談情緒,一個是只知道說理、挑錯誤的家長,怎可互相理解?

而且,孩子越是想表達自己的力量,家長就越壓榨孩子的想法,不願意承認孩子需要長大。這是個惡性循環,兩人站的角度不一樣,自然只是「雞同鴨講」。


02青春期孩子和父母溝通時,內心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1、說了也不關心,不如不說

為何爸媽總是不知道我真正想要什麼?為什麼即便說了,爸媽還是覺得我做得不對?為什麼我做什麼都要被指指點點?為什麼非要按照爸爸媽媽的思路想問題?我也需要關愛,怎麼就沒有一句溫暖的話?

2、只有爸爸媽媽的事才最重要

總覺得自己說什麼都沒有爸爸媽媽的事重要,自己的事就是小事,敷衍一下就完事,或者答應自己的事各種藉口不滿足。每次自己想說點事,父母就說:「就這點事,值得嗎?差不多得了。」

3、張嘴就是要求,爸爸媽媽卻可以不做

自己滿耳聽得都是這不行那不對,但爸爸媽媽卻可以犯和自己差不多的錯誤,自己如果指出,還會被認為是頂嘴,父母有的要求屬實不合理。

4、沒耐心聽自己真正的想法

對自己提出的希望根本聽不進去,爸爸媽媽只希望自己耐心聽他們說,至於自己說什麼無所謂,他們沒時間聽也不想聽。

5、話題只有一個

仿佛只有自己學習好就是好孩子,又好像只有好孩子才可以提要求,但有時,自己就是想聊聊天,可話題永遠都是學習學習學習,不知道學習是他們的兒女,還是自己的出生是多餘。

6、無盡的說教

爸爸媽媽的經驗雖好,但時間久了真的扛不住。他們說的蠻有道理,但為什麼總要說到自己聽不進去了呢?他們不累嗎?總希望自己用大人的心態來看問題,可這對自己來說真難。

7、情緒為先,說發火就發火

每次犯錯我本身就很難過緊張,想到爸爸媽媽還要發火,內心更恐懼。而且,父母仿佛除了吼叫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除了打罵沒有更好的教養手段,真羨慕那些心平氣和的爸爸媽媽。

8、最後,自己成了父母……

長大後,孩子發現,自己也會下意識和孩子發火,並且不明緣由,意識到時已經晚了。心裡想著不要像自己的父母一樣,但就是控制不住,原生家庭的影響真的很深。

看了孩子以上的心聲,家長是不是覺得做孩子也挺累的?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這樣的情緒下,怎麼會不出現矛盾和爭吵,雙方如何互相理解?


03父母應該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1、明確一點:孩子需要有愛、溫暖、安全的家庭環境

家,永遠是孩子避風的港灣,而父母就是港灣里等待孩子回家,撫平心理障礙的守護者。

青春期的孩子總覺得自己能像大人一樣處理好每件事,但個別能力還是不足的,必要時家長一定要出手相助。

對話過的一位爸爸說:「看著孩子長大很欣慰,就像看見自己當年剛剛成熟的樣子。說不好自己能留給他什麼,只知道,如果孩子在外面碰壁了、失利了、害怕了,回到身邊,我會用畢生的經驗幫他渡過去,因為我是他最親的人。」

家長要好好守護孩子的成長,能陪伴他的時間並不多,短短几十年,最後只剩下相離的背景,說上那句:「不必追。」

2、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間,展示獨立成長的力量

這是孩子提升自我認知的過程,他需要花時間想清楚自己真正該做的,給自己的身份一次肯定,在自己有力量獨立面對事情時,讓別人看見和肯定。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更加清晰什麼叫做「自我」,什麼叫做「利他」。

家長的身份既是守護者又是支持者,孩子也會增加自我認同,找到前進的方向。

3、青春期要注重性知識的傳輸

這個階段孩子的身體和心理都處在發展階段,他們開始發現自己身體的變化,同時又羞恥於這種變化。男孩的變聲期,女孩的特殊時期。

心理上又渴望有人能和他聊聊為什麼自己會變成這樣,有哪些需要注意。

家長要知道,教他性知識和自我保護,比之後再說教訓斥更有效,你不教孩子,不良信息便會趁虛而入。

4、明白孩子的焦慮

青春期孩子會對產生自我懷疑和自我焦慮,覺得自己做什麼都在被盯著。

有的孩子會因為滿臉的青春痘厭惡自己,家長在這個時候就要進行心理疏導,和孩子想想怎麼合理飲食對抗痘痘,怎麼科學運動戰勝青春期肥胖。

給孩子方法,比逼著孩子自己面對更有價值。

當然,這個階段家長也要端正孩子的審美,找一些構圖好看的人物畫讓孩子點評,或者告訴孩子現在有技術可以把拍出來的照片變美。

引導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做一個有趣的靈魂,外表也可以通過穿搭、化妝達到,但那是以後的事情。

5、溝通要做到同頻共振

想達成有效溝通,需要家長和孩子說同一件事,而不是一個談情一個說理,具體技巧參考如下:

  • 放下評判:家是講愛的,不是講理的,一味追求誰對誰錯沒意義,這是變相的強勢壓榨,孩子口服心不服起不到積極效果。家長要聽聽孩子怎麼說,這樣做真實的原因是什麼,幫孩子分析推理判斷,一起解決問題、戰勝困難。
  • 積極的暫停:家長和孩子約定一個手勢,只要兩個人聽不進去對方說話,一方就會雙手交叉,兩個人立刻停止,情緒處理好後再交談。最開始使用得很頻繁,後來就幾乎不用了,解決問題的效率也提高了。
  • 同理心贏得信任:我理解你,我希望聽你說,這樣就給了對方說話的權利,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讓問題不再是問題。
  • 先處理情緒,再說道理:情緒冷靜的情況下,說話才能經過大腦,而且也更有感染力。不要帶著情緒看問題,這樣會引發衝動,傷害對方,至於道理在情緒放鬆時再說幾句,對方更能聽進去。

每個人都經歷過青春期,遇到過各種各樣的問題,平靜面對、用心交流,才能讓成長有愛、明理、向上、積極。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