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腦血管病突發九死一生,做好「兩早」是關鍵

糖友管家丶王欣 發佈 2020-06-14T01:44:16+00:00

九死一生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聊的話題是:心腦血管病突發九死一生,早識別、早預防是關鍵!為什麼要聊這話題呢?有2個原因:第一個原因:心腦血管病突發意外的幾率實在是太高了,心腦血管病雖屬於慢性病,病程可能長達數年、乃至數十年,但它們一旦突發加重,就非常兇險、非常嚴重,可以說九死一生!



九死一生

大家好,今天想跟大家聊的話題是:心腦血管病突發九死一生,早識別、早預防是關鍵!

為什麼要聊這話題呢?有2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心腦血管病突發意外的幾率實在是太高了,心腦血管病雖屬於慢性病,病程可能長達數年、乃至數十年,但它們一旦突發加重,就非常兇險、非常嚴重,可以說九死一生!近幾年來,我國每年因心腦血管病突發而去世的人超過300萬人,其中心梗突發死亡的超過100萬,僅因熬夜引發的心源性猝死每年就多達55萬人。

因此殘疾的人更是多不勝數,數據表明,我國每年中風330萬,死亡150萬,活下來的人中,有144萬人遺留下不同程度的殘疾。所以啊,在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因中風後遺症而走路劃圈、言語不清或坐輪椅的人,而且各種年齡的都有。

曾在網上看到一家醫院急診科,一天內就收治搶救3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心衰、4例腦梗塞、1例腦出血。可見心腦血管病意外的發生率有多高!

第二個原因:人們雖然恐懼心腦血管病帶來的危害,但真正主動去早預防、去早期識別的人卻少之又少,總是到了「病來如山倒」的地步,才去尋求醫生的治療幫助,期盼醫療的奇蹟!可上帝太忙,怎麼可能恰好關注到你呢?


心腦血管病如地震

心腦血管病防控的現狀讓我想到了一種自然災害,那就是地震。作為汶川大地震的親歷者和災後醫療志願者曾進入災區進行醫療救助,親眼目睹和感受到了地震給人們帶來的極大傷害,近十萬人的死亡和數十萬人的傷殘,難以估量的財產及精神損失。

但回過頭來,我們應該反思,地震為什麼會我們造成這麼慘重的損失呢?有人可能會說,地震是突發的、無法提前感知,這確實是事實,但像日本這種地震高發的地方為什麼傷亡的反而少呢?其實說白了,就是人們缺乏防範地震的意識和手段,房子不抗震一震即倒、地震來了不知道如何避險,相關機構也缺乏早期的地震監測和預警等等。

重在早預防

也就是說,既不能早識別,也沒有早預防,結果地震一來自然摧枯拉朽、傷亡慘重。而日本之所以傷亡小,就是把防震工作做到極致的結果,房子足夠抗震,地震能夠提前發現預警,孩子從小就教授各種防震、避災方法等等。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心腦血管病,與地震何其相似,其血管病變的過程就像地震能量蓄積的過程,心腦血管病的突發就像地震的爆發,都是病變或能量累積到了一個臨界點爆發的結果。你如果不防,就必然會承受傷殘,甚至付出生命的代價。

因此啊,心腦血管病的防控,早預防、早識別是關鍵!

早預防

首先,我們來談早預防,要預防什麼?怎麼預防?

對於心腦血管病的早預防,我們肯定要及早預防的是能引發加重心腦血管病的各種危險因素,比如糖脂壓、肥胖、尿酸等指標的異常;主食、油肉鹽吃的多等錯誤的飲食習慣;吸菸、酗酒、熬夜、不動等不良的行為習慣,以及無知、拖延不改、不查不治、諱疾忌醫等錯誤的觀念認知。具體來看:

第一,就是及早糾正指標的異常。

我們在之前的課程中反覆講過,血管病變的整個過程都離不開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肥胖、高同型半胱氨酸等異常指標的催化與推動,沒有它們的參與,血管內皮不會破損,斑塊不會形成、增大,血管不會狹窄、堵塞,心腦血管病也就不會出現,也更不會有心梗、腦梗等意外事件的發生,也就是說這些指標是心腦血管病最直接的殺手。

因此,控制這些指標是防止血管病變、防止心腦血管病最有效、最直接的措施,而且立竿見影,指標好了,血管環境及血液狀態就能很快好轉,甚至病變還能得到逆轉,比如斑塊會變小等。

第二、就是必須及早改正錯誤的飲食習慣。

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而生百病,飲食的偏好正是導致糖脂壓等指標異常的罪魁禍首!我們在之前的課程中給大家講過,血糖高、肥胖肯定是你吃的多,尤其是主食吃的多;血脂高肯定是你油水吃的足、肉吃的多;高血壓肯定口味重、吃的太咸;高尿酸則肯定海鮮、肉、啤酒等高嘌呤食物沒少吃等等。世界上既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你糖脂壓等指標的增高,也絕不是上天冤枉了你,肯定是你吃出來的。

因此,心腦血管病的防控歸根結底還要落在飲食的管控上!否則,雖然通過藥物能讓你的指標暫時恢復正常,但猶如揚湯止沸一般,只是表面的平靜,下面仍在暗潮洶湧,一丁點的鬆懈就會前功盡棄,甚至還會變本加厲,變得更加嚴重。所以,徹底改正錯誤的飲食習慣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之計,才能真正的防控住心腦血管病的發生髮展!

第三,就是必須及早改正錯誤的行為習慣。

不良的行為習慣雖然不如指標那樣對血管病變、對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影響那麼大、那麼直接,但它們的存在卻是助紂為虐,甚至是心腦血管病突發前的那臨門一腳,是最直接的誘因。比如,吸菸會加重血管內皮的傷害,讓血管病變加速,讓斑塊更加不穩定;熬夜會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風險等等,我們前面講過,我國每年因熬夜猝死的人多達55萬。因此,改正錯誤行為習慣亦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


第四、就是及早改變錯誤的觀念、意識。

雖然我們把它放在後面說,但它的重要性絕不亞於飲食的管控!WHO曾說過:很多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無知表現在哪?表現在不了解、不重視疾病的危害性、不知道飲食與指標與疾病的關係;表現在不知道自身的健康狀況、不知道疾病的程度有多重,該檢查不檢查、該吃藥不吃藥;還表現在諱疾忌醫、明知故犯、拖延不改。這種觀念如果不糾正,那其他一切都休提!

同病不同命

舉個簡單的例子:有媒體曾經報導過這樣一個事例,說是在同一個晚上,先後接診了兩位急性心梗患者,兩人都是50齣頭的男士。第一個人由於平常比較關注冠心病的相關知識,一發覺不對就立即撥打120就診,在醫院時密切配合醫生,經造影、放置心臟支架後,病情得到了控制,恢復良好。

而另一個則由於缺乏相關知識,疼痛出現時還以為天冷受風了,根本沒在意,結果在家拖了6個小時,直到暈倒後才就醫,在醫院更是因為對造影、支架的誤解,擔心對身體不好,猶豫不決,經醫生再三勸說後,才同意先造影再說。結果由於耽擱了太多的時間,剛上手術台還沒造影呢,就發生了室顫而猝死,最終也沒有救回來,丟掉了本不該丟掉的性命。

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年齡、同樣的疾病,卻出現了截然相反的結果,一個活了,一個沒了。原因就是對疾病、對治療措施不同的認知。可見樹立正確的觀念和意識對疾病的防控具有多麼重要的價值!

早識別

其次,我們再談早識別,如何早識別心腦血管病呢?

其實要做到早識別,除了你要足夠的了解心腦血管病,知道心腦血管病有哪些先兆症狀和體徵變化。比如一出現胸痛胸悶你應該想到是心絞痛、一出現肢體麻木或流口水你應該意識到是腦血管病。那最主要、最簡單直接的方法那就是檢查。

因為通過檢查你能夠監控指標的控制情況,能夠了解你的血管斑塊及狹窄情況,能夠了解斑塊的穩定性,能夠明確你是否是心腦血管病及其嚴重程度,也能了解未來發生意外風險的高低。

定期檢查

所以,當你具備心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時,或再退一步講,當你得了糖尿病時,就一定要及早、定期的進行心腦血管方面的檢查,比如糖脂壓、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標的檢測;心電圖、運動平板、心彩超、冠脈CT等心臟方面的檢查,頸部血管超聲、TCD(經顱超聲都卜勒)、頭顱CT等腦血管方面的檢查等等,以免貽誤病情。

總之呢,對糖友來說,心腦血管病不僅高發,而且危害極大,一旦突發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只有針對其危險因素早預防、對血管病變早識別,才能有效的防控心腦血管病,才能避免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

好了,今天的課程就到這裡,感謝你的收聽,如果你對本節課程有什麼疑問,請在下方留言,再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