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少其全集》日前出版 十一卷本演繹他的「與古為新」

新快報 發佈 2020-06-14T03:07:39+00:00

紫冠花與螺璇草 54×54cm 1986年。賴少其先生的創作,在種種進入傳統、又自覺出於傳統以獲取「距離」的征途之中,實現著一次次全新翻覆。

■紫冠花與螺璇草 54×54cm 1986年

■觀落日 82×77cm 1992年

■黃山萬松圖 143×348cm 1980年

■孤雲與歸鳥 67.7×68cm 1986年

■收藏周刊記者 潘瑋倩

「描繪生活之法,不似必矣」。

賴少其先生的創作,在種種進入傳統、又自覺出於傳統以獲取「距離」的征途之中,實現著一次次全新翻覆。

作為20世紀極具個人特色的藝術大家,他不斷「與古為新」的探索和成功經驗,如今,可以於展廳和文書中縱覽。

歷時七年成書,七十芳華盡現

2020年5月28日,生命的輝煌——紀念賴少其誕辰105周年暨《賴少其全集》出版文獻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一樓賴少其藝術館舉行。其時,適逢賴少其誕辰105周年及逝世20周年,又值《賴少其全集》出版,展覽依《全集》序列編排,全面展現這位20世紀藝術大家的瑰奇人生。

展覽負責人、廣州藝術博物院黎麗明博士向新快報收藏周刊記者介紹,該展覽為《賴少其全集》出版的重要系列活動之一。2012年至2018年,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榮寶齋出版社、廣州藝術博物院及賴少其親屬密切配合,在全國各處徵集賴少其各類作品、文獻史料和大批圖片,經資料整理和編輯,並邀請學者撰寫美術評論,歷時七年,全集出版,不日將盛大發行。

《全集》分九類十一卷,包括《山水卷》(一、二、三)《花鳥卷》《版畫卷(附錄:寫生)》《書法卷》《篆刻卷(附錄:刻件)》《晚年作品卷》《文獻卷》《年譜卷(附錄:紀事)》及《私人收藏卷》。其總計各類作品1485件,文獻史料數百件(套),各種圖片1000餘張,專題文章47篇,約25餘萬字。

賴少其女兒賴曉峰女士表示,此書系統反映了賴少其在多個藝術領域的成就,完整體現了他「近七十年曲折生涯所涉及中國近現代政治和文化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以及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而在這裡的貢獻之中,他對繪畫現代性的探索和超越同時代步伐的前行,給予了我們今天以重要藝術啟迪。

從「逆流而上」到「突破重圍」

對山水畫的現代性探索,是從20世紀綿延至今的一個主要研究課題。賴少其終其一生都在尋求創新和突破,尋求最能展現時代和當下表里的形式。

他年輕時從西學入,卻在上世紀50年代,逆「山水畫變革傳統潮流」,溯古而上,這在時人眼裡多少有點不合潮流。然而,這正是賴少其「與古為新」的超前體現和過人膽識。

在與黃賓虹等中國畫耆宿的結識之中,在對多年從事的黑白木刻的熟稔裡頭,捉住冥冥之中被命運安排至安徽的契機,賴少其,從進入傳統的那時起,就與「干筆焦墨」實現了彼此互認;並且,他進一步從漸江、戴本孝那裡,獲得了方塊似的山石結構乃至近西方的整體構圖模式——在上述種種技法當中,他其實早就在實踐如何體現出和傳統山水畫的「不似」。

簡約線條和塊狀結構等等所營造的「不似」。

他曾在1963年畫的《巢湖漁歌·冊頁之一》中說:「學習傳統,先求似,然後求不似,似亦不易,不似更難。生活是源,傳統是流。從生活觀察傳統,能探其源,故知描繪生活之法,不似必矣。余乃在似與不似之間,知路途之遙遠也。」

50年代,他逆流而上,尋得干筆焦墨,拉開與自然山水的距離;80年代上半期,再以寫生技法和古法的並重,逐步拉開和傳統新安一派的距離;至80年代後半期開始的丙寅變法,回到給予他最初西洋美術教育的、如今是當之無愧改革前沿的廣州,他進一步用方形構圖和絢爛色彩,拉開了與蒼茫黃山的距離。

在這種種進入傳統又自覺出於傳統獲取距離的征途之中,他的畫作實現了一次次全新的翻覆,最終形成了「鐵筆刀魂與主輔塊面高度統一的藝術語言」,並在90年代達至筆墨隨心、無分古今中西的境界。

連結

薛永年: 賴少其的四點重要啟示

他給我們的重要啟示,就中國畫而言,我想至少有四點。

第一點是求新與求好並舉。當代的畫家,有的只講新、不講好,有的只講好、不講新。實際上真正的新,必須以好為尺度;真正的好,又不能與古無異。賴少其恰恰既銳意創新,又高度重視藝術質量,他為此研究生活、研究傳統,不斷豐富學養,所以他既新且好的作品,表現了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了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了中國人審美追求,實現了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有機統一。

第二點是中法與西法融匯。20世紀以來的畫家,在藝術的取向上,大體不是引西潤中,就是借古開今。然而,賴少其不是只引西潤中,也不是只借古開今,不是只取一端,而是打通中西。他晚年的山水畫,既有焦墨干筆不斷生髮的圖式,又有印象派的變化莫測的強烈色彩,不但有傳統的散點透視,也使用西方的焦點透視。他善於把中國的筆墨圖式與西方的平面構成融為一體,把唐宋青綠設色與西方水粉交互使用,使中國書畫筆墨運動中虛實與西方木刻的黑白互為補充。他不在畫法上給自己畫地為牢,而是從表現視覺感受和精神寄託出發,把幾乎不能協調的畫法有機地統一起來,還把詩書畫印在金石氣和力之美上統一起來。

第三點是詩情和畫境的結合。賴少其發揚了詩情畫意書勢印學四結合的傳統,而且很到位。他分明看到,詩是語言藝術,畫是視覺藝術,書法篆刻本身比畫抽象,但書寫篆刻的文字又多是詩句文辭,四者的結合是以畫的視覺形象在文句詩詞的引領下,藉助書法的運筆篆刻的布白,實現畫外有畫、畫外有意,在時空的連續和場景的超越中,更充分地寄託感情發揮想像,也啟導觀者的再創造。

第四點是寫生與臨摹的交叉。賴少其的中國畫寫生,是中國式的寫生,不定點的、流動的、有選擇的寫生。他特別注意自己西畫出身的薄弱之處,在臨摹經典上,下了實實在在的兼收並蓄功夫,開始從新安派的程邃、戴本孝的枯筆焦墨入手,學程的蒼茫、戴的枯淡,進一步上追元人,講求元人變刻畫為變化,避免了學西畫出身者寫實的習慣,學到了中國畫的提煉手法。但他還注意到他們都屬於「南宗」,感情又是遺民的、幽寂的、出世的、不熱烈的,為了適應自己的追求,他又學「北宗」的唐寅,補充渾厚,補充細節刻畫,增加生活氣息。

賴少其

1915-2000,中國共產黨黨員,當代著名書畫藝術大師,新興版畫運動創始人之一。

(本版部分圖文資料由廣州藝術博物院和合肥市賴少其藝術館提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