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增先:全國美展中的「描」,讓傳統技法蕩然無存

國際藝術大觀 發佈 2020-06-14T03:51:47+00:00

傳 播 藝 術,播 種 幸 福 。喜歡請點讚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種讚賞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傳 播 藝 術,播 種 幸 福 。

國內、外藝術名家 | 藝術品收藏 | 文學 | 音樂 | 視覺

方增先長期探索中國畫尤其是人物畫的傳承與創新,頗有建樹。在全國美展評審人物畫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方增先 母親

我看到,運用毛筆、宣紙、水墨、寫意等傳統元素的畫作很少,我看中的更沒有幾幅。大部分人物畫,輪廓是準的,線畫得比較細 ; 但不用宣紙,而用處理過的紙,在上面反覆磨、不斷改,明顯是慢慢描出來的。中國畫傳統的線、點、皴、擦、染等技法蕩然無存。作品乍一看蠻細緻、蠻像(有些人物原型)的,可明顯是照著照片描的。參考照片不是不可以,可是你要畫出來而不是描出來。」

方增先 雪域高陽

美術教育沒有教你去描嘛。徐悲鴻解釋素描,是畫,不是描。」方增先說,吳昌碩畫的瓢和南瓜,為什麼好,就是「寫」,用筆法,有書法味,傳統的精華都在裡面。

把作畫過程叫作「寫」,十分恰當地表述了近代水墨畫與書法的直接淵源關係。中國繪畫與書法都強調用「線」。文人畫比畫工畫的內涵要多,自有其道理。

方增先直言如今年輕人的繪畫基本功不夠,素描和速寫水平比較弱。他主張,學人物畫要搞懂人體結構,這是最科學的方法;年輕人學畫最好學寫實,當然搞前衛藝術那就不要寫實的功夫。

他說,全國美展是以展示寫實作品為主的,略微誇張點可以,但不能搞「描畫」――「既然五年一次,大家都這麼重視,這個問題要解決。不管是畢卡索或者表現主義、野獸主義的畫,都沒有描的。對著照片描,中外繪畫史上是沒有先例的。」

佛珠

畫,每一筆都要有分量

在我們有些人把繪畫傳統輕棄掉的時候,中國畫的精髓卻逐漸被國外的美術學者和畫家認識、青睞。

方增先提到一位原先在中央美院學習的瑞典女學生,她的中國文人畫很有韻味;後來她發現領悟中國畫的線條和質感,在杭州的環境中更適合,就專門到西子湖邊的中國美院又學了幾年。方增先不無感慨:「我們的年輕人,要能有這麼的認識和執著該多好。」

方增先 粒粒皆辛苦

美術吸取外來元素是完全應該的,但不能良莠不分。

方增先斥責有些所謂創作:「顏色隨便塗上去,人在畫布上滾一滾,甚至叫動物到上面跳一跳……這都是西方的糟粕,我們要有批判的眼光。過去封閉,後來國門打開了,眼花繚亂,五花八門的信息多了,不知道怎麼學。西方繪畫究竟是怎麼發展過來的,要研究,不能東張西望,要有辨別能力,不是樣樣都有用的。」

方增先主張,中國畫的創作、發展要跟中國的環境、現實、文化、歷史相結合。他指出:貼近時代、關注民生、尊崇自然,以高水準而且多樣化的藝術作品滿足人民日益提高的審美需求,是中國畫家應當承擔的社會職責。

方增先 說紅書

- E N D-

方增先:全國美展中的「描」,讓傳統技法蕩然無存!

版權聲明

我們尊重原創。《國際藝術大觀》所推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 敬請原作者告知,我們會立即處理!

合作、投稿:i8art@sina.com

國際藝術大觀 IDgvi-art

旗下品牌 】

收藏國際 ID:shoucanggj

藝術道 ID:yszdao

喜歡請點讚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種讚賞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