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人物豐富了我們七夕節的傳說呢?

愛文史舞蹈 發佈 2020-06-14T04:44:32+00:00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七夕節是指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情人節。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節是指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為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著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為中國情人節。

一、 從物質追求到精神追求的華麗轉變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

在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禮縣一帶,流傳著關於乞巧的民俗活動已經有1800多年,被稱為中國古代乞巧風俗活化石,這種活動從每年農曆六月三十晚上開始一直持續到七月初七下午,在這期間,未婚姑娘們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歌舞活動,祈求「巧娘娘」保佑自己聰慧、靈巧、婚配如願、生活幸福。整個活動分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送巧七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有歌舞相伴。卜巧也就是乞巧,在七月初六的晚上,未婚嫁的姑娘們在碗裡面盛滿水,把花瓣或者長大的麥芽、小豆芽的葉片撕碎仍在水裡面,看在水裡面的倒影像什麼,像繡花針,說明心靈手巧,像一片雲朵之類的,說明手拙,必須在「巧娘娘」跟前進行祈禱,希望自己能夠心靈手巧,飛針走線。

由於古代中國封建禮教的壓迫,是不提倡男女自由戀愛的,而是採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西周以「禮」治國起,這種方式是唯一男婚女嫁的正統方式。所以過往女子的命運只能嫁作人婦、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織女的傳說,並希望以織女為榜樣。所以每逢七姐誕,她們都會向七姐獻祭,祈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獲得美滿姻緣的節日。這也就是「乞巧」這名稱的來源。

所以,穿針乞巧,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

《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


《輿地誌》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穿針乞巧是農耕文明「男耕女織」小農思想的產物,這種神靈崇拜裡面已經開始孕育著對生活美好的嚮往,她們渴望自己心靈手巧,能夠嫁得一個好人家,有一段美好的愛情生活。

《詩經·小雅》中有一首詩:

或以其酒,不認其漿;鞙鞙佩璲,不認其長。

維天有漢,鑒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牽牛,不認服箱。

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救天畢,載施之行。

七夕鵲橋會大意是說天上的織女星,坐在織布機旁,無心織絹,卻一心一意地想著銀河對岸的牽牛星,而為之眷念不已。可見在西周時代,就有了牛郎與織女愛情故事的想像與傳說。

可以推斷牛郎與織女的悽美愛情故事,大約是發生在西周時代,當時的奴隸社會,等級十分嚴苛,這個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聲與飽受壓抑的寫照,託言天上雙星,也就是人間的實情。

慢慢地,七夕節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悽美、很古老的愛情傳說,卻千百年來經久不衰,可見愛情太過於美好。

人們注重愛情,注重心靈的解放,這是人性自覺的萌芽。


二、 從不離不棄到至忠至誠的完美蛻變

愛情是一個亘古不變的話題,相同的人們演繹著不同的愛情版本。

愛情的方式有著多種多樣,可是戀愛的主題卻是相同的。就是男女雙方祈求愛情能夠長長久久,不管是西方使用鮮紅的玫瑰,希望阿弗洛狄忒在看到鮮紅的玫瑰的時候,會想起自己與情人曾經追求的幸福,渴求她的祝福,還是東方在七夕節祈求心靈手巧、能夠嫁得一個好郎君,從此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本質上是一樣的。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是我國民間四大悲劇傳說之一,作為中國人,都耳熟能詳,雖然悽美,但是,他們卻演繹出了對愛情的至善至美和不離不棄。

牛郎織女的愛情能夠超越時空,它的魅力在於「真、善、美」,它成為我國情人節巔峰般的存在,是它豐富了我們的精神文明,解放了束縛我們內心對真愛的渴望。

1.你可曾知道,是什麼人在七月初七豐富了我國的情人節?

傳說,帝舜執政三十九年以後,曾到長江一帶巡視,不幸死在蒼梧之野,葬在九嶷山上。兩位夫人聞此噩耗,便一起去南方尋找舜王。二女在湘江邊上,望著九嶷山痛苦流涕,她們的眼淚,揮灑在竹子上,竹子便掛上斑斑的淚痕,變成了現在南方的「斑竹」,「斑竹」也稱湘妃竹。舜死了,娥皇、女英痛不欲生,便相擁跳入波濤滾滾的湘江,化為湘江女神,人稱湘君(舜)、湘妃(娥皇、女英)或湘夫人。

傳說大都是悽美的,但卻反應了人性的需求。娥皇女英太過於愛帝舜,她們二人用相擁投入湘江的方式祭祀愛情,演繹不離不棄,天上人間,至死相隨。

2.又是什麼人在七月七為我們的情人節賦予「愛」和「美」?

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白居易的樂府詩《長恨歌》,「……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在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更是進一步豐富了悽美的愛情。

唐玄宗對楊玉環,才是真真正正的付出了愛。楊玉環也超越了歷史上的任何后妃,做了一個皇帝身邊真正能夠持家相夫的好女人。殘酷的宮闈鬥爭,早已使後宮的女人失去了本性,一個比一個沒人性。一個女子在進宮之前,不論有多心地純良,一旦被卷進了後宮風雲,她就再也純真不了善良不起來。因為她要在那個水深火熱的地方立足,就不得不將自己武裝起來,進而再對別的女人攻城掠地。有些女人,也試著對皇帝指手劃腳,企圖干預朝政,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後宮地位。但凡皇帝那時能夠聽她的,便是她使盡了渾身解數,迷得君王辨不清東西南北的時候。

楊玉環並沒將心思集中於此,更沒有以干預朝政來固寵。歷史評她,是唯一一個沒有干預朝政的帝王寵妃。那她靠的是什麼來籠統帝王心,甚至讓唐玄宗甘願捨棄六宮粉黛,專情於她一人呢?除了她傾城傾國的美貌,更重要的一點是,她的品性稟賦贏得了唐玄宗的愛。都說了,自古帝王之家無愛情,但唐玄宗能給得了楊玉環,可見玉環非等閒之女流!唐玄宗也開宗明義地說:「朕得玉環,如得天寶也!」

自從有了你,世界變得好美麗;

自從失去了你,世界變得一片荒蕪。

這種帝王愛,註定了是一場悲劇,在安史之亂之後,唐明皇攜帶楊貴妃在逃往四川的道路上,由於下屬的怨言和威脅,他在無奈之中於馬嵬坡一根白綾賜死了他心愛的女人。他後悔嗎?肯定會的,但是再多的後悔,佳人已去,再也無法陪伴自己。「……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鐘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幸好,唐明皇在風燭殘年之際,追憶曾經的似水年華和歡樂的回憶,用悔恨和淚水澆灌愛情成長,讓愛情的至善至美茁壯成長。

3.又是什麼人在七月七為我們的「基礎情緒賦形」?

北宋宋太宗趙光義是一個典型的小人強盜,他計較出身的卑賤以及文化的自卑感導致他的強盜心理惡性膨脹,所以他把主意打在了李後主身上。

趙光義貪女色,貪圖小周后,自瞻仰過小周后的傾城容顏後,便開始有了邪念,但是他不急,把目光放在了李煜身邊的窅娘身上,蠢蠢欲動。

皇上的瘋狂源自於窅娘,所以這個強盜一直想著把窅娘搶過來,狠狠地占有。

公元977年7月初的一天,皇宮忽然擺出了高六米的金蓮台,窅娘本來想著你這個粗鄙貨哪懂得文藝,正準備粉刺挖苦一番,可走近一看,卻吃驚不小,這不是澄心湖的金蓮台嗎?看來這次逃脫不掉了,她把時間選擇在了牛郎織女相會的七夕跳舞,是有深意的,跳完她就……

七夕節的皇宮,燈火通明,盛裝而出的窅娘果然在高高的金蓮上翩翩起舞,似夢似幻,然而她一直背對御座,向東起舞,襝衽再拜,因為東邊是後主住的地方呢。趙光義妒火中燒,他下命令,讓窅娘轉過身來,可是窅娘根本聽不見,因為七月初七,是後主四十一歲的大壽,她只想把最美好的一面留給後主……因為後主,她不顧一切,縱身一跳,沉入那片清麗帶有噁心的荷花池。

窅娘死了。

死在了貞烈上,死在了寧死不屈上……

李煜若不是出生在七夕,可能他早在第一年的七夕就被處死了。

李煜太過於高貴,他根本不是擁有流氓氣質的趙光義的對手,在趙光義的眼裡,除了搶還是搶,他早就想處死了李煜,出於文化的、政治的、性慾上的……

七月初七,又來了,李煜和往常一樣過生日,這是一個悲涼的時間,也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時間,至美,卻凝重。

七夕,亦稱為乞巧節,凡間的女子向織女祈求織布的技能,如此美麗而又浪漫的時刻,卻有人發明牽機藥,賜給皇帝不喜歡的女人和男人,服下此藥,渾身抽搐,彎曲變形,雙足與頭部相抵、分開,作牽機狀,機械重複直到死亡。

趙光義心狠手辣,帶著猙獰的笑容,帶著滿腔的髒話,帶著強盜的因子,不斷地侵略一切與他無緣的美好。

趙光義殺人,想像力豐富。

時間、地點、毒藥的名稱與功能都恰到好處。

女英因過度悲傷,昏死過去了,醒過來的時候,丈夫的屍身早已被弄走了,這樣也好,在心中永遠還是那個溫文爾雅的後主,也是她的丈夫。

可是,這個永遠也是如此短暫,女英在絕食反抗,一命嗚呼,追隨丈夫而去。

李煜和女英,為我國的七夕節留下了濃重的一筆,也豐富了我們的情人節。

他們贏在了解放人性上,所以永遠存在人類的心中。

因為他們,愛情的話題永遠不會變味;

因為他們,愛情被推向了至善至美、至真至純的地位;

因為他們,愛情有了基礎情緒,哀、愁、怨、恨,那麼的美,美的驚心動魄,美的讓人義無反顧。

讓我用這首詞結束吧:

《鵲橋仙》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寫在最後,感謝我國是一個農耕文明的國家,給我們留下了這麼豐富的「七夕節」傳說,讓我們的愛情故事再也不單調。正因為歷史上這些悽美的愛情,才豐富了我們的精神追求。


部分圖片取材於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愛文史舞蹈# ,願我的文字,溫暖你的世界,歡迎點讚評論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