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為何突然捅了中國這一刀?

思想火炬 發佈 2020-06-13T08:29:36+00:00

中國成了別人口中的「外國勢力」?所謂的「天真」是說,中國社會不會在中歐合作中更加「西方化」,中國和歐盟都主張多邊主義,但雙方有不同的理解,中國在搞「中國優先」。

中國成了別人口中的「外國勢力」?


說這話的不是美國人,而是歐盟「首席外交官」博雷利。一份歐盟委員會剛剛出台的報告,給中國扣上了「趁著歐洲和全世界因疫情手忙腳亂時,大量發布虛假信息」的帽子。而且還說很多歐洲人因此受到了欺騙,讓歐洲陷入陰謀論和更大的分裂對立中。


這個「帽子」可真夠大的。相當於說,中國在歐洲國家疫情虛弱的時候「捅了一刀」。


如何看歐盟這份報告?這是歐洲國家整體的立場?博雷利又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刀哥覺得這幾個問題我們很有必要了解清楚。



6月10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報告,指責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出於「破壞民主辯論」和「提升自身形象」的目的,在新冠疫情期間「散布虛假及誤導性消息」。


在這份長達16頁的報告中,中俄兩國都被扣上了「外國勢力」的帽子。


報告聲稱,由「外國勢力」主導的「虛假信息活動」趁著歐洲和全世界因疫情手忙腳亂時大量湧入,導致不少人受到欺騙,誤信錯誤的衛生建議、陰謀論和仇恨言論。


在當天的記者會上,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我們有責任通過讓公民了解存在虛假信息來保護他們,並揭露從事此類行為的行為人。」


歐盟價值與透明度委員會副主席喬羅娃則進一步描述了「虛假信息」的危害性。



她說:「這不但可以殺害公民,還可以甚至破壞公權力對(疫情的)回應,由此減弱(他們)所採取的措施(效果)。」


其言外之意,顯然是要把責任推給中俄唄。


對此,俄羅斯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負責人斯盧茨基表示,指控俄羅斯和中國的舉動,反映了歐盟為掩蓋冠病疫情下暴露出的自身分歧,而努力尋找「外部敵人」。



雖然博雷利同樣在記者會上重申,歐盟是在應對假消息,不是與中國對抗,「也不會與中國進行任何形式的冷戰」。但有媒體注意到,這是歐盟執行機構首次點名中國為「假消息源頭」。


然而,歐盟報告所引述的「證據」本身就是站不住腳的。


據「今日俄羅斯」報導,歐盟對中俄的指責,是基於歐洲對外行動署及其研究小組EUvsDisinfo所提供的研究。



實際上,這個EUvsDisinfo研究小組早在今年4月就因歪曲俄媒的疫情報導,被英國的媒體監督機構打過假。


「打假報告」揭露了EUvsDisinfo判定「假消息」的套路:省略上下文和公然歪曲言論及其作者。


比方說,RT此前在一篇報導中說,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聲明提到,新冠病毒是美國的生化武器。到了EUvsDisinfo那裡,轉眼就成了RT自己的表態了。


「分析表明,EUvsDisinfo的標題和摘要或者所謂虛假消息本身就接近虛假消息」。


也難怪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會在記者會說:「到底誰才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虛假信息最大的製造者和散播者,所有不帶偏見的人都應非常清楚,歐盟內部是否有人散播虛假信息,歐盟亦心知肚明。」



這份由歐盟委員會出台的報告,能代表整個歐洲國家嗎?

答案是否定的。


以歐洲最發達的經濟體德國來說,其實力目前已經遠超英國、義大利等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近些年,為應對歐債危機、移民危機、英國脫歐、反對美國退出氣候協定,德國的表現都堪稱可圈可點。作為歐盟的主心骨,德國在歐洲國家中是有一定代表性的。



德國近些年並沒有像加拿大、澳大利亞一樣追隨美國的腳步打壓中國,反而保持著一種難得的清醒。前不久,德國開展了一項關於疫情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六七成的民眾對中國控制疫情的成果持稱讚的態度,對中國的好感度也在上升。


相反,控制疫情很糟糕的美國,卻成了德國人眼中的反面教材。


中國駐德國大使吳懇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德作為全方位戰略夥伴,在疫情發生以來,兩國抗疫合作紮實,效果也很好,為全球抗疫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政府高層方面,疫情發生以來,中德領導人多次通電話,舉行視頻會晤。可以說,在疫情背景下,中德高層交往對雙邊關係和國際合作的引領推動作用進一步凸顯。


在抗疫過程中,雙方相互鼎力支持。德國政府兩次向中方捐助物資。中國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等也向德方提供大量捐贈,中國還為德方在華官方採購提供便利,每天有成噸防疫物資通過「空中橋樑」從中國運送到德國。



在社會和民間層面也是如此。


德國杜伊斯堡市和中國武漢市是中德兩國間最早的一對友好城市。疫情發生後,杜伊斯堡市率先支持武漢,提供捐助。大量德國民眾也以不同方式和途徑「力挺中國」。



而在德國疫情吃緊的時候,不少中資機構、企業、非政府組織和旅德華僑華人也積極向德方提供捐贈和幫助,一些醫學專業的中國留學生還投身德國抗疫一線,湧現出許多中德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


不久前,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德國阿登納基金會舉辦的「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的外交及安全政策」研討會上做了主旨發言,對德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期間的工作重點及對華關係做了闡述。值得注意的是,她將對華關係置於接下來雙邊關係工作之首。


默克爾明確提到,對華關係是德國擔任輪值主席期間的工作重點,「歐盟對積極塑造對華合作抱有巨大戰略興趣」。在講到對中國崛起的認知時,默克爾表示,「我們要理解,中國在人類2000年歷史中一直是世界的領跑者,只是在過去的200年中有些落後,中國現在要重新回歸自己原有的位置,這種競爭我們要面對」。



歐洲另一個「發動機」——法國,對中國的疫情防控也予以了正面評價。在最近的6個月時間裡,中法兩國領導人通話四次,如此高頻率的通話並不多見。


中法兩國在對抗疫情的相關醫療技術方面也有著非常多的合作。例如,陳薇院士團隊研製新冠肺炎疫苗就與法國進行了聯動。


法國人尼爾·安德森是的國際出版人之一。安德森熟悉歐洲各國的情況,他肯定了中國的抗疫努力與成果,並通過事實分析,指出歐洲一些國家採取「集體免疫」的特殊及不可模仿。


義大利、西班牙等歐洲國家,也普遍對中國在疫情中給予的幫助和支持表示感謝。中歐攜手抗疫,為雙方深化衛生領域合作帶來了新契機。突如其來的疫情,對中歐雙方都是巨大挑戰,雙方在各自困難的時候都選擇互相幫助。



在中國疫情防控最困難的時候,歐盟積極協調成員國向中國提供三批50多噸物。當疫情在歐洲暴發後,中國克服自身困難,向歐盟提供了醫用口罩、檢測試劑等物資。


在國際海運、空運因各國疫情封閉措施而大受影響的情況下,中歐班列不降反升。根據國鐵集團最新數據顯示,截止至5月22日,2020年共開行中歐班列3626列,發送32.6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26%、30%,綜合重箱率達到98%,架起中歐運輸送綠色通道。



何塞·博雷利是西班牙工人社會黨人,曾兩度就任西班牙公共工程、環境和交通部大臣。2004年6月,他被選為歐洲議會議長。2018年6月,他重返西班牙政府任外交大臣。2019年12月,他改任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



有歐洲問題專家告訴刀哥,博雷利是歐洲政壇「理性派」的代表。當美國總統川普發表「中國病毒」言論時,博雷利曾在推特上強調,病毒沒有國籍,也不在意邊境。新冠病毒不是「中國病毒」。所有人都面臨著巨大的威脅,這需要全球合作,所有人必須攜起手來行動。


博雷利諸如「中國或是歐盟的『系統性競爭』對手,但並不是世界和平的一個威脅」之類的評論,也常被希望聽點狠話的西方媒體視為「不給力」,而招致他們或明或暗的批評。


博雷利有句有名的感嘆,「和超級大國打交道對歐盟來說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歐盟從未放鬆對美國和俄羅斯的防範,在博雷利看來,如今影響力日益增強的中國也應該被拉入這個名單里。



博雷利認為,中歐關係對歐洲很重要,但也不能拿一兩面來涵蓋。中歐要加強合作,但合作中歐盟不能「天真」,應該表明自己的利益。


所謂的「天真」是說,中國社會不會在中歐合作中更加「西方化」,中國和歐盟都主張多邊主義,但雙方有不同的理解,中國在搞「中國優先」。


在中美博弈過程中,歐盟不能站隊,尤其是不能站到美國那邊。但在對華關係中,歐盟又要多強調自己的價值觀。


因此,博雷利提出了中歐關係「三要素」:經濟上的夥伴,貿易和技術上的競爭者,制度上的對手。


專家告訴刀哥,在歐盟內部,博雷利受綠黨、智庫、媒體和議會黨團的壓力非常大,但有的時候,他自己也是這麼想的。對博雷利,以及整個歐盟,我們需要既批評又鼓勵,多做工作。也給他們一個適應中國影響力上升和國際秩序劇變的過程。


(作者:斬魄刀、胡一刀&李小飛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