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中大教授走進東莞授「非遺主題」課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0-06-14T11:19:59+00:00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茶山組織開展了「非遺傳承健康生活」2020年茶山鎮非遺大講堂及非遺體驗活動,進一步聚焦非遺在大眾健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

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東莞茶山組織開展了「非遺傳承健康生活」2020年茶山鎮非遺大講堂及非遺體驗活動,進一步聚焦非遺在大眾健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保護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濃厚氛圍。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茶山鎮通過建立「1+N」「非遺+」等工作模式,推動非遺傳承保護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6月13日,多個非遺體驗項目在茶山鎮南社明清古村落傳統文化主題景區舉行。在非遺大講堂上,茶山邀請了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中文系教授劉曉春授課,以《多元行動方、遺產共同體與非遺的保護傳承》為題,解讀了我國非遺傳承保護的現狀和發展,提升群眾對非遺保護的意識。

同時,茶山還在南社明清古村落的不同祠堂內舉辦了茶山公仔、茶山綢衣燈公、茶園松糕等本土非遺美食、技藝的親子製作體驗活動,以及舉行太極、旗袍秀等表演活動,加強了青少年一代對本土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進一步拉近非遺與群眾的距離。

據介紹,近年來茶山全面發動非遺幹事、民間傳統文化愛好者以及文藝協會等力量,形成調研團隊,深入基層開展文化遺產資源的普查工作,成功挖掘茶山綢衣燈公、南社齋醮等一批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首創建立「1+N」「非遺+」的工作模式,以非遺調查研究工作為中心,逐步完成「非遺+制度」「非遺+活動」「非遺+課堂」「非遺+宣講」四大工作體系建設,系統形成非遺工作年曆。

其中,「非遺+制度」擬定《茶山鎮文化精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制定「非遺」傳承人獎勵標準,對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傳承人每年給予一定的獎勵扶持;「非遺+活動」藉助茶園遊會、南社齋醮等民間民俗活動項目,探索非遺與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助推旅遊產業提檔升級,加速形成全域「文化+」「旅遊+」的非遺保護新格局;「非遺+課堂」大力推進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基地工作,共計已培訓學生1萬多人次,力圖培育一批能掌握一門非遺技藝的小傳承人,為非遺傳承孕育人才。

采寫:南都記者 韓成良 通訊員 茶山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