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見成效

亳州視訊 發佈 2020-06-14T07:21:00+00:00

6月4日,在蒙城縣立倉鎮大李集村的麥田裡,一台台大型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金黃色的秸稈飄落在茬口齊整的田壟間,緊隨其後的一台台秸稈打捆機將細碎的麥秸撿入囊中,隨後「吐」出了石磙型的麥秸捆包,在藍天白雲下顯得頗為壯觀。

  6月4日,在蒙城縣立倉鎮大李集村的麥田裡,一台台大型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金黃色的秸稈飄落在茬口齊整的田壟間,緊隨其後的一台台秸稈打捆機將細碎的麥秸撿入囊中,隨後「吐」出了石磙型的麥秸捆包,在藍天白雲下顯得頗為壯觀。

  大李集村貧困戶徐玖玲正站在自家田裡看麥收,她告訴記者,往年每到麥收季節她就開始犯愁,小麥秸稈放在地里影響播種,燒了又會污染空氣。「今年好了,政府安排給免費打捆清運,再也不用發愁了。」徐玖玲說。

  立倉鎮鎮長孫松柏介紹,今年午季,全鎮上下在盯人盯地塊盯機械防焚燒的同時,還積極為秸稈尋找「出路」,鼓勵和支持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農業企業,通過訂單、承包、「合作社+農戶」、「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大力開展秸稈收集、儲運業務。

  「打捆離田的秸稈由『燙手的山芋』,變成了企業爭著要的「金疙瘩。」孫松柏說,目前立倉鎮已打捆離田的秸稈有8萬餘畝,這些秸稈一部分運到秸稈發電廠發電,將變身清潔能源;一部分運到家具廠、菌菇基地、養殖場,將變成板材、基料、飼料等。

  在上海電氣(蒙城)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廠區的料場記者看到,一輛輛裝滿成捆秸稈的拖拉機駛入料場,幾秒鐘後,拖拉機就完成了「卸貨」,重新奔回田野拉秸稈。一旁安裝了叉刀的挖掘機,熟練地將秸稈捆碼成「金」字形的切面…… 「要抓緊收儲秸稈,到秋收前的發電原料,都靠這幾天了。」公司生產部部長羅春金說。

  在譙城區,打捆離田的秸稈同樣變成了「香餑餑」。

  譙城區十河鎮種糧大戶孫恆彬說,他剛收割完小麥,地里的秸稈就被菌菇種植企業打包運走了。「我一邊收割,他們一邊打捆拉走,我隨即就可以安排種下茬作物了。」孫恆彬說。

  孫恆彬所說的菌菇種植企業是市鑫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據該公司負責人介紹,他們種植的球蓋菇就需要生長在小麥秸稈上。「秸稈運回來,鋪到林地里,上面再鋪一層土,球蓋菇就可以生長了,而且能保持溫度。」市鑫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紅霞說。

  午收以來,十河鎮一方面推廣秸稈粉碎還田,一方面大力推廣秸稈打捆離田綜合利用。「十河鎮建有一個標準化秸稈收儲廠、一個食用菌培植基地,還有規模化養殖場,通過推進秸稈能源化、飼料化、原料化等方式,來實現秸稈的變廢為寶。」十河鎮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午季,譙城區積極鼓勵菌菇種植戶使用秸稈,實現秸稈的基料化;畜牧養殖場使用秸稈,實現秸稈的飼料化;化肥廠使用秸稈,實現秸稈的肥料化;加工企業使用秸稈,實現秸稈的原料化。通過一系列舉措,實現秸稈利用率達到92%以上,產業化利用量占秸稈綜合利用總量的42%,能源化和肥料化利用達到利用總量的35%。

  據悉,為做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目前,我市正在加大財政投入,落實秸稈產業化利用獎補政策,加快實現結構優化和效益提升,大力推廣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化利用模式,加速建設秸稈現代環保產業示範園區,推動形成布局合理、產業鏈條完整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格局,建立完善秸稈綜合利用的技術標準體系、產業技術體系、政策支持體系,著力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農民參與的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