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壞了3輛三輪車,踩壞了3台縫紉機,87歲的「河南好人」志願服務30年

山西融媒體快報 發佈 2020-06-15T09:38:31+00:00

「快到端午節,我買了10斤粽葉,準備給戰士們包粽子。6月11日,記者在河南省許昌市許繼社區見到了87歲的袁雪雲。

來源:科技日報

「快到端午節,我買了10斤粽葉,準備給戰士們包粽子。」6月11日,記者在河南省許昌市許繼社區見到了87歲的袁雪雲。她耳聰目明,語速極快,始終笑眯眯,毫無耄耋之年的老態。袁雪雲說,逢春節冬至給戰士們包餃子,逢端午給戰士們包粽子,這一習慣已有30年。

袁雪雲

媽媽老了,愛心不老

作為一名黨齡長達70年的老黨員,袁雪雲有著發自內心的自豪感。

20世紀90年代,學雷鋒熱潮高漲,退休後的袁雪雲在社區居委會工作。她說,當時走到大街上,就能看到有人做義診,有人在街邊義務理髮,很多人盡己所能幫助別人。

「我一個老婆婆能幹點啥呢?學雷鋒要辦點兒實事兒,不能光學在口頭上。」袁雪雲說,她也在琢磨為社會做點什麼。

袁雪雲想到自己的兒子當兵時不滿18歲,孫子和外孫進部隊時年紀也都小。「他們去的時候,啥也不會。洗洗涮涮不會,縫縫補補更不會。」袁雪雲說,這一親身體驗,讓她萌生了服務部隊的想法。

袁雪雲找到十幾個姐妹商量:「我們就去部隊上給孩子們搞搞服務,幫孩子們縫縫補補,洗洗衣物。」

姐妹們紛紛響應:「老妹兒,中!」

1990年3月,十幾個老媽媽組成的「老媽媽擁軍服務隊」就這樣成立了。

除了給附近的戰士們縫、洗衣物,老媽媽們還陪他們過節,準備聯歡活動。

為了方便戰士們協調時間,老媽媽們提供志願服務的日子基本固定在每個月的23-25號。後來,戰士們跟袁雪雲熟絡了,衣服和背包如果掛爛,哪怕服務的日子還沒到他們會立馬給袁雪雲打電話:「袁大媽,您幫我們縫縫……」

後來,戰士們用上洗衣機,袁雪雲不再提供洗衣服的志願服務。縫縫補補和逢年過節送慰問則堅持至今,服務隊也增加到30多人。志願服務30年來,袁雪雲騎壞了3輛三輪車,踩壞了3台縫紉機。

讓袁雪雲驕傲的是,前年服務隊還給戰士們補過幾張沙發。還有一回,她們一次性縫補了85條被單被褥。說起這段往事,袁雪雲在空中做手勢比劃著,臉上洋溢著自豪。

後來,經常服務的那支部隊調走了。戰士們捨不得袁雪雲,打電話說:「袁大媽,您也到這裡給我們服務吧。」

2009年,袁雪雲獲得河南省雙擁工作先進個人稱號;2015年,她獲得「河南好人」和河南省文明市民榮譽稱號;此外,她先後多次獲得市區及擁軍優屬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道德模範等稱號。

家風好,生活更好

袁雪雲言傳身教,女兒劉英深受影響。

劉英,擁有一個「特殊」的家庭。除了自己的父母外,劉英還有6個公婆、8個兄弟姐妹、7個妯娌,全家老少一共36口人。劉英的丈夫李雲志是由養父養母帶大的,其生父生母離婚後各自成家,並生育了子女。人多事雜,但結婚20多年來,劉英不僅悉心照顧6位公婆,而且和家人都相處得和諧融洽。

2016年,劉英家庭獲得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稱號,劉英本人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接見。

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的講話中,習近平指出,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說起女兒受到總書記接見,袁雪雲充滿慈愛地笑了。「她去年退休後,也加入了我們的志願服務隊。」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袁雪雲說,吃穿挺滿足,「個人的生活變化可大了。我和老伴兒覺得,生活奔上了小康」。

社會特安定,群眾更安心

「現在社會特安定,群眾更安心。」袁雪雲說,城市綠化也令她滿意。

不過,讓袁雪雲印象最深的還是,許昌市從缺水古都變成了「北國水鄉」。

許昌又名「蓮城」,古時,每入夏,荷花在風中搖曳,如同翡翠點綴著湖泊。但進入現代社會以後,卻因缺水而聞名。後來,南水北調工程讓這座城市重新恢復水潤活力,全長82公里的中心城區河湖水系聯通工程,讓許昌呈現出「五湖四海畔三川,兩環一水潤蓮城」的畫卷。許昌成為國家水生態文明城市。

「以前,我做夢也沒想到能在許昌坐上船,還能擱到水裡游游。船開始運行的時候,我頭一批去買票坐坐,3塊錢一張。」袁雪雲回憶起來,依然激動。

又逢六月,細雨綿綿不絕,蓮城暗香浮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