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13名危重傷者情況如何?今天又有9名傷者轉運至浙大二院

浙報融媒體 發佈 2020-06-15T01:20:38+00:00

自6月14日13名溫嶺爆炸事故危重傷員轉運到院後,浙大二院集全院之力,與時間賽跑,竭盡全力挽救傷者生命。

又是一個無眠之夜!

自6月14日13名溫嶺爆炸事故危重傷員轉運到院後,浙大二院集全院之力,與時間賽跑,竭盡全力挽救傷者生命。

6月15日下午到晚上,又有9名危重患者分兩批從溫嶺轉運至浙大二院濱江院區。截至目前,浙大二院總共收治22名溫嶺爆炸事故患者。

6月15日早上7時,浙大二院溫嶺燒傷救治領導小組和專家組、綜合協調組以及家屬關懷組等各功能組召開例會,燒傷科、綜合ICU、急診醫學科、護理部、醫院感染管理科、呼吸內科、神經外科、胸外科、麻醉手術部、心血管內科、血管外科、超聲醫學科、眼科、耳鼻咽喉科、檢驗科等多學科團隊參加了病例討論。浙大二院黨委書記王建安、院長王偉林、副院長黃建、濱江院區副院長王良靜、護理部主任金靜芬等參加例會。

王建安表示:「只要有1%的希望,我們就要盡100%的努力。在救治過程中,我們將根據燒傷創傷患者的特點,充分發揚精細化管理的特色,按照一人一策的要求,將精準救治、精細護理貫穿全過程,最大程度救護患者生命!」

13名傷者目前情況如何?醫護人員是如何開展救治的,還將面臨怎樣的救治難關?

據燒傷科主任韓春茂介紹,目前13名危重傷者中,有11名屬於重度燒傷患者。截至6月14日晚9點30分,醫護團隊已完成對傷員生命體徵和燒傷、創傷整體情況的監測評估與核實。13名危重症傷員均行氣管切開或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已確保呼吸通路和液體循環通路的建立和維持。目前他們的情況暫時穩定。

年齡普遍高、燒傷面積大,加上複合傷,是此次爆炸傷患者救治的最大難點和挑戰。韓春茂主任說,13名傷者中,有8名年齡在60歲以上,其中年齡最高的為94歲;7名傷者燒傷面積在90%以上,最大的燒傷面積為98%,程度均為Ⅱ-Ⅲ度。醫護人員首先要幫助他們渡過生命的第一關——休克關。燒傷患者的休克期一般為48小時,情況嚴重的將延長至72小時。「他們的傷情千變萬化,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韓春茂表示,「我們會盡一切所能,幫他們渡過生命的難關!」

據了解,目前浙大二院已根據傷員病情評估情況,一對一成立救治小組,實行「一人一方案」,每個小組由一名監護室醫生、一名燒傷科醫生、一名創傷醫師組成;實行每天上午7時、下午5時兩次病情討論例會制,針對患者病情進行逐一開展會診,做到精準救治、精細護理。

ICU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牽動人心。綜合ICU主任黃曼和團隊一夜沒有合眼。有位年齡76歲、燒傷面積達96%的女性傷者,曾兩次突發心臟驟停。醫護人員以最快速度進行心肺復甦,將其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但緊接著,她又出現了尿崩症。這對於休克期中的她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在一患一團隊的嚴防死守下,該傷者生命體徵暫時穩定了下來。「這一次的挑戰史無前例,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絲毫不能鬆懈。」黃曼表示。

為全力救治患者,浙大二院緊急調集和購買了最先進的醫療設備和物資,騰空了綜合ICU和急診ICU的專門區域,從各學科抽調了精英力量,以確保救治工作順利展開,並將精細化管理理念貫穿救治全過程。比如,考慮到大面積燒傷患者的皮膚屏障缺失,一點細小的感染都會危及生命,醫院感染管理科專門派出專家,日夜值守ICU,嚴格保障監護室內的環境清潔,以及每位出入醫護人員的穿戴和防護,助力把好救治的感染關。

6月15日晚17時40分,隨著急促的鳴笛聲,8輛救護車載著7名危重傷員(其中1輛為醫療保障車輛),魚貫駛入浙大二院濱江院區。據了解,7名傷者中,5名為燒傷患者,2名為創傷患者。預計晚9時,又有2名傷情十分嚴重的患者將被轉運過來。這也意味著,浙大二院當天將總共收治22名溫嶺爆炸事故危重患者。

國際上公認,燒傷面積在60%以上的患者,搶救成功率只有50%;燒傷面積超過90%的患者,存活率只有5%。面對如此嚴峻的考驗,浙大二院始終與傷者在一起,全力以赴,共克難關。

危重傷員的救治,牽動著無數人的心。而在綜合ICU這個晝夜通明的地方,醫護人員24小時不停守護,就是為把握住每個瞬間,把患者從死亡之門前拉回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