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星!北斗三號出征星辰大海 擺脫GPS「卡脖子」的時刻到了

金融界 發佈 2020-06-16T10:11:23+00:00

在今天上午10點左右,北斗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將會發射,屆時北斗三號系統將正式全球組網。60多年前,美蘇為了證明自己比對方厲害,各出奇招,拚命發展能天上、海里、地心等能震懾對方的「利器」。

在今天(6月16日)上午10點左右,北斗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第55顆)將會發射,屆時北斗三號系統將正式全球組網。

意味著中國向星辰和大海的征途更近了一步。

美蘇的星辰大海之爭

60多年前,美蘇為了證明自己比對方厲害,各出奇招,拚命發展能天上、海里、地心等能震懾對方的「利器」。

而太空戰略,一直都是大國必爭之地。

1957年10月4日,蘇聯首次將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送入空間軌道。

1958年,美國軍方發射了第一顆衛星定位系統,隨後逐漸演變、發展、完善,形成了GPS系統。

隨後蘇聯發現了衛星定位系統的價值,1976年,也開始發展自己獨立的GLONASS衛星系統。

全球四大導航系統:中國北斗,美國GPS、俄羅斯(前蘇聯)GLONASS、歐盟伽利略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其他國家能夠有實力發展自己獨立的衛星定位系統,美國的GPS又完爆蘇聯的衛星定位系統,為全世界各國提供著支持,所以大家後來把衛星定位和GPS划上了等號。

其實衛星定位,那才真的是兵家必爭之地,目前稍微有點國力的國家,現在都希望能分一杯羹。

為啥呢?

第一當然是軍事目的。

衛星定位系統給軍事打擊帶來的準度提升,也就是讓你打左邊這個小炮樓你絕對打不到右邊的小碉堡去。

曾幾何時,美軍飛彈瞄那麼准,靠的就是GPS的升級版GNSS的定位技術。在軍事中,衛星定位就像一雙千里眼,讓你做到隔岸打大炮。

第二,經濟利益。組建一個全球衛星系統,收入真的不菲。

就像普通人心裡把衛星定位和GPS划上了等號一樣,開車走路要用衛星定位吧?

航空航天還需要引路吧?資源勘探、搶險救災,都需要衛星導航系統能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實時的服務,能帶來一個巨大的產業鏈,A股都有相關的概念股,有產業鏈上下游的許多公司,你說說他回報大不大?

為什麼要發展北斗?

美國的GPS很好用,也是免費用的,那我們為啥要造北斗衛星系統,花這錢幹啥?

你想想,如果我們什麼都依賴GPS,哪天美國不給我們用了怎麼辦?

1985年,美國在華盛頓搞了一個GPS系統論壇峰會,當時的態度大概是:

GPS這個東西,我免費給大家用,那這是我的實力,但是要以美國利益為先,我的GPS服務可以隨時隨地想關就關,我還會根據心情降低你的定位精度,降多少我說了算。

今年已經年過80的卜慶君少將,就是當年北斗系統的推進人,也是他給北斗系統命的名。北斗導航系統,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工程,而當年也差點難產。

他曾經在參加國內一期電視節目中說: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由於國內大多數人的認識不足,對關於建立自己的導航系統存有很大的疑問,當時提出了三個主要問題:

我們已經有了GPS可以使用,為什麼還要自己搞一個?

以我們的技術實力,究竟能不能行?

有沒有足夠的經費可以支撐?

但是卜慶君少將堅持:

咱們有了自己技術,才不會任人擺布,說話就硬氣,有實力人家才會看得起你,「自己辛苦研發出來的東西,沒有好處才不會輕易和別人合作」。

看看,不推動自己的衛星定位系統能行嗎?用現在流行的話說,這就是處處讓人「卡脖子」啊。

就這樣,還是經過了幾年艱難的立項,北斗系統終於提上了日程,1994年我國啟動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建設,。

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導航定位衛星「北斗導航試驗衛星」,於2000年10月31日凌晨0時02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在北斗系統研發之初,歐洲當時也為了不過度依賴美國的GPS,便向我們拋出了「橄欖枝」,共同開發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不過由於伽利略系統進度太拖沓,我們還是把精力抽回來,放在了北斗身上。

也幸虧我們和伽利略系統分道揚鑣,你要問伽利略系統的現狀吧…反正它去年癱瘓了整整一周,北斗系統早已把它遠遠甩在身後。

中國發展北斗之路

現在北斗導航系統有啥用呢?有人說,我也沒在哪見到啊?

非也非也,我們其實早就用上北鬥了!

只要是這兩年買的國產手機(除了蘋果),基本都搭載了北斗的晶片,你在用高德地圖、百度地圖的時候,其實就已經使用了北斗系統給你導航。

除了導航以外,再說一個GPS沒有的「北斗功能」——短文播報。

北斗系統用戶終端具有雙向報文通信功能,GPS系統因為不能進行雙向通訊,只能用戶端單向接收。

短文播報你可以理解成簡訊功能,雖然平時生活中簡訊對於你只是看看驗證碼而已,但是你可千萬別小看這個短文播報功能,在遠洋航行中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目前,出海捕魚的漁船上裝的多的都是北斗示位儀。

如果漁民在海上遭受天氣、海況、敵意威脅等險情,可以隨時隨地發出求救信號,有關部門獲取漁船位置信息後,第一時間組織救援。

另外,有了雙向通訊的短文播報功能,漁民可以通過北斗系統在任何地方與別人進行通信,實現海上聯合作業或者海上貿易(有點微商賣貨的意思)。

還有,當年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GPS因為基站被損毀,就根本沒有信號,當時四川震區唯一的通訊方式就是通過北斗一號打衛星電話。

今年4月,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就已經運抵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航天發射場。

這顆「收官之星」意味著什麼呢?

北斗一號是先解決有無:只有4顆衛星,精度幾十米,勉強解決軍方不依賴GPS也能湊合用的需求。

北斗二號是小範圍技術驗證:16顆衛星,精度10米級,覆蓋中國周邊地區,即使GPS沒了,國內各行業也能有衛星定位可以用。

而北斗三號是全球鋪設:35顆衛星,精度1米級,覆蓋全球。

一二三代相互不兼容,可以認為是獨立系統。相比之下GPS總計24顆衛星,北斗三號35顆是增加了備份星和短報文,比GPS要更強大。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工程總設計師楊長風說,在北斗三號完成全球組網後,北斗系統將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將與GPS系統的水平比肩,甚至比它們更好,將向全球用戶提供「好用、管用、實用」的導航定位服務。

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數以上的國家使用上我們的北斗,在最後一星發射後,全球系統建成以後,無論你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北斗都會提供滿意的服務。

後記

星辰大海,看起來非常美好,其實也反映出地球人口增長與資源消耗之間的矛盾,解決方法就只能是拓展星際空間、拓展海洋空間。

海洋的大部分是人類沒有征服的,而星際空間又是無限的。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或許你正在看文章的同時,北斗最後一星就在面對著星辰大海出征,從此便只顧風雨兼程!

本文源自財經早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