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源流史》基督教之三十二:基督教人文主義1

麟劍的人類史 發佈 2020-06-16T14:21:59+00:00

基督教之三十二:基督教人文主義1。一些人文主義者對《聖經》研究十分深入,如匹果在1489年曾發表過《聖經.創世記》的評論,特彆強調要根據《聖經》原著來復興教會。


基督教之三十二:基督教人文主義1


  在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的文藝復興,稱北部文藝復興。北部人文主義的特點是十分關心和研究宗教和教會問題,也被稱為基督教人文主義運動。同義大利相比,北部地區城市化程度不高,教會、貴族和騎士控制文化,所以有死神舞蹈等民間風俗,在那裡發展出了騎士文學。這種文學中世紀的味道濃厚,常濫用情感、歪曲真實。騎士理想的表現,主要就是戰爭的浪漫主義和英雄主義。在北部,文化中宗教的成份很大,表現為對死神的崇拜。死亡、魔鬼統治著文化生活。許多人文主義者如喬叟,都對社會病態作了揭露。一些人文主義者對《聖經》研究十分深入,如匹果在1489年曾發表過《聖經.創世記》的評論,特彆強調要根據《聖經》原著來復興教會。另外,在各地興辦的文藝復興學校中,對古代教會奠基人著作和對《聖經》都有專門的研究。


  人文主義傳統和民眾的宗教虔誠運動開始密切聯繫。丹佛特的格拉特.格魯特(1340-1384 年)建立了一個俗人的宗教虔誠派組織,稱" 共同生活兄弟會" ,強調精神信仰和教育的重要性。這個組織對廣大民眾的虔誠運動起了很大作用,主要是對社會弊病和教會腐敗狀況進行尖銳批判,同時強調教育對改進教會和社會的重要意義。它呼籲一種人同上帝進行溝通、虔誠的基督教。15世紀的俗人信教運動進入一個高潮階段。


  " 共同生活兄弟會" 在荷蘭和德國建立了許多中心,隨著其影響的擴大和教徒的增多,天主教會的首領希望把這個組織控制在自己手裡。因為教會不能允許有一個俗人的組織來威脅教會的原則和傳統。教會認識到:如果過分強調人與上帝的直接溝通,就會使神父和主教成為多餘之人。


  


(1)神聖羅馬帝國的人文主義運動


  在神聖羅馬帝國,最為著名的人文主義者是魯道夫.阿格里克拉(1444 -1485年)。他認為文化復興和宗教改革不能分開,所以他是德國基督教人文主義運動的奠基者。他對於宗教研究很深,晚年完全致力於《聖經》文學和語言的研究。其業績主要是結合了義大利人文主義者的工作和共同生活兄弟會的宗旨,希望尋找到一種新的信仰方式。他自己就是在一個共同生活兄弟會的學校受的教育,然後又去了義大利的多所大學就學。伊拉斯謨稱讚他" 如果他不喜歡德國,他的第一的選擇就是義大利"。他對於經院哲學也有研究,但不是很贊同經院派的方法。他認為文化和宗教的研究不是高深之事,而是普通人都很關切的生活中的事情。


  在德國,另一個人文主義者是雅克.維卜菲林(1450-1525 年),他呼籲進行文化改革和宗教改革,並要求改革教會。他寫了100 多本書,但主要是宣傳為主,缺少獨立創新成分。作為一個大學教授和一個天主教的布道師,他特別宣揚教育對於社會改革的重要性。在教育之中,他大力宣揚基督教的道德觀。1480年他寫了一個劇本,提到許多人們不以為然的社會愚昧現象。他也對經院哲學感興趣,主張教會改革需要在羅馬教廷的領導下進行。


  在人文主義者塞巴斯坦.布冉特(1457-1521 年)的《愚人之船》中,尖銳批判了一切機構的愚昧落後狀態。他把教會比作" 聖.彼得之船" ,指出現在這隻航船因為主教和神父們的忽視和自私,已經處在危險之中。這本書在1494年首次出版,成為一本暢銷書,書中描述了教士們的各種腐敗。


  


(2)英國的基督教人文主義運動


  在英國,宗教和人文主義運動也是緊密結合的。英國的基督教人文主義者的目的,是如何運用新的學問來改進基督教會。英國的人文主義者也深受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因他們許多人在義大利留過學。著名的英國人文主義者有威廉.格羅齊(1446-1519 年)、托馬斯.利那克(1460-1524 年)、約翰.考萊特(1467-1519 年)和托馬斯.莫爾(1478-1535年)等人。格羅齊、利那克都在英國牛津大學和義大利大學受過教育,當他們回到英國以後,即熱心研究和傳播古典文化,對傳統的經院哲學和經院式教育進行了尖銳批判。英國在這些人文主義者的倡導下,成為文化研究的中心。


  考萊特對英國的人文主義運動產生過巨大影響,他主要關心的是宗教問題,伊拉斯謨說他簡直就是柏拉圖的再生。他也到義大利留過學,回到英國以後,對經院派的學術研究持完全的否定態度。他成為牛津大學的教師,強調希臘文對於基督教文獻研究的重要意義。他最熱心於提倡基督教經典著作的原著閱讀,曾講授《聖經》中保羅的羅馬通信,因而使他聲譽四揚。他對早期的教會史也有研究。


  考萊特對教育事業信心很足。1505年他成為聖.保羅學院的校長,不久自籌資金興辦了一個隸屬於天主教會的學校。作為著名的學者和教育家,他使許多人相信了他的神學觀念。他把人文主義和基督教加以有機結合,認為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托馬斯.莫爾是著名的《烏托邦》一書的作者。同許多英國人文主義者不同,他不是一個僧侶,但是他十分關心宗教。他在牛津大學和其他幾個學校受教育,熟練掌握了拉丁語和希臘語,並且學習法律。他四處交遊,認識了許多人文主義者,同伊拉斯謨是很親近的朋友。伊拉斯謨的《愚人頌》,就是在他的鼓勵下寫成的。伊拉斯謨還就《愚人頌》的寫作,專門給托馬斯.莫爾寫過信,進行討論。在《烏托邦》一書中,莫爾對社會問題進行了揭露和批判,他要求實現真正的公共利益。他認為英國人私慾橫流,人們自私自利,提出了取消私有財產和貨幣經濟的主張。他反對英國正在興起的圈地運動,認為這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莫爾關心宗教改革,但不主張脫離羅馬教會。在英國宗教改革時期,他為此受到處罰。莫爾也是一個通過教育改造社會的提倡者,他認為只有教育才能真正克服社會的腐敗,建立英國的精神文明。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