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江熱線」新聞發布會丨玉龍縣相關領導和基層幹部就脫貧攻堅問題答記者問

麗江熱線 發佈 2020-06-16T01:28:35+00:00

在今天舉行的麗江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第五場上,玉龍縣相關領導和基層幹部就記者提出的玉龍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相關問題作了回答。

在今天舉行的麗江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第五場(玉龍專場)上,玉龍縣相關領導和基層幹部就記者提出的玉龍縣打贏脫貧攻堅戰相關問題作了回答。

玉龍縣是如何開展社會扶貧工作的?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和獻忠答記者問

雲南日報記者提問

答:玉龍縣充分挖掘社會扶貧資源,調動全民參與扶貧的積極性,形成社會各界凝心聚力、合力攻堅的生動局面,積極開展社會扶貧工作,在滬滇協作、北京師範大學對口扶貧玉龍縣項目、三峽集團幫扶特少民族(普米族)項目工作、社會消費扶貧工作、社會經濟組織帶貧工作五個方面取得了成效。

一是滬滇協作工作。根據上海市、雲南省關於滬滇扶貧協作對口幫扶工作的統一安排和部署,簽訂《東西部扶貧協作協議書》,建立兩地扶貧協作機制。2017年至今,滬滇協作項目總投資9750萬元,共實施基礎設施及產業等44個項目,受益我縣12個鄉鎮14個村委會。同時,舉辦「麗品入滬」農產品博覽會,採取「直銷平台+組團採購」、「網際網路+扶貧」等新模式,線上線下完成銷售農產品2614萬元,不斷深化產業合作和勞務協作等工作,全面增強滬滇協作效益。

二是北京師範大學對口扶貧玉龍縣項目。北京師範大學每年投入幫扶資金200萬元,支持玉龍縣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建設改造工作、支持玉龍縣貧困鄉圖書室建設、設立建檔立卡戶學生資助基金等專項扶貧工作。另外,還通過引進200萬元的幫扶資金、購買當地不少於200萬的農產品、幫助銷售不少於200萬的農產品、廣泛開展培訓等多途徑助力玉龍縣脫貧攻堅工作。

三是三峽集團幫扶特少民族(普米族)項目。2016年—2018年三峽集團累計投入幫扶資金3000萬元,用於支持人口較少民族普米族的石頭鄉利苴村、九河鄉金普村、九河鄉河源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產業發展、實用技術和勞務技能培訓、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通過三峽集團的有效幫扶,安居房建設使115個貧困戶家庭住房實現改善;硬化道路54.62公里,受益人群達到4727人;培育特色產業,272戶建檔立卡戶都發展1項以上支撐產業;通過生態環境建設,使普米族聚居區生態得到有效保護,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提升。

四是社會消費扶貧工作。制定《玉龍縣消費扶貧實施方案》,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加強消費來自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產品和服務,2019年,全縣掛聯幹部累計為建檔立卡戶消費扶貧513萬元,戶均增收1200元,幫助銷售掛包村農副產品434萬元。今年,已完成第一、二批扶貧產品認定工作,正在開展第三批扶貧產品認定工作,推薦企業、合作社入駐扶貧832平台。同時,玉龍縣加大力度,創新方式,打造消費扶貧新格局,形成龍頭企業承銷、商場超市直銷、訂單認購包銷、幫扶單位代銷、物流加工轉銷、電子商務營銷、專場推介展銷、基地認領訂銷、旅遊帶動促銷、勞務就業推銷等多種消費扶貧模式,進一步加大規模實現產品變商品、收成變收入。

五是加大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扶貧車間的帶貧工作。玉龍縣現有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能人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3819個,其中,694個農業專業合作社、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88家,扶貧車間8個。全縣積極探索社會經濟組織帶貧模式,實現黨建引領與產業扶貧、就業脫貧深度融合,通過訂單生產、務工等方式,與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經濟效益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多重全覆蓋。

玉龍縣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扶貧工作,帶動貧困地區增收脫貧,助力決勝脫貧攻堅。下一步將繼續探索和創新社會扶貧模式,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

玉龍縣是如何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人居環境工作的?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正榮答記者問

麗江市廣播電視台記者提問

2020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交帳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

玉龍縣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做到了:2019年玉龍縣實施農村公路311公里,治理隱患路段478公里、改造危橋9座。改造提升農村公路253公里。實施石鼓——巨甸小河口二級公路維修、繼紅橋改造項目。打通縣城斷頭路3條,完成市政道路建設11條。開通麗江至石鼓、黎明、巨甸等鄉鎮城鄉公交專線。鞏固提升1.4萬人飲水安全。開工建設拉市集鎮供水工程。完成土地整治項目5個,新增耕地3613畝。建設高標準農田3.1萬畝。實施城農網升級改造項目22個,新改建電網289千米,新改建農村線路180千米。村(居)委會所在地光纖全覆蓋。劃定停車泊位8371個。建成城鄉公廁103座。實施鄉鎮污水一體化處理項目6個。

2020年來,玉龍縣補齊短板,精準脫貧。整合資金2.4億元,著力補齊教育、醫療、農村基礎設施、社會公共服務等短板。深化滬滇對口幫扶項目。推進就業扶貧,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全力抓好控輟保學,全面落實基本醫療保障。認真落實「兩線合一」兜底政策。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帶貧工程。持續鞏固脫貧成效,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提升人居環境工作方面:2019年完成村委會所在地公廁改造42座、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6711座,9個鄉鎮垃圾處理站、電熱解垃圾處理站建設,鄉鎮鎮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一期工程等項目。2020年有序推進31座村委會所在地公廁改造任務、13716座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計劃,5座垃圾中轉站、1425座垃圾收集池建設,鄉鎮鎮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二期工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資源化利用建設等項目。同時通過創建「百村示範」「美麗鄉村」「衛生鄉鎮」,探索「愛心超市」「紅黑榜」激勵約束機制以及將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村規民約,常態化、制度化、持續化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等方式,進一步發揮村民自治作用,充分調動村民參與村莊環境衛生治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玉龍縣有個地方被很多人稱為是一個「美而不樂」的地方,脫貧攻堅以來,美樂村是如何實現群眾脫貧致富的?

玉龍縣黎明傈僳族鄉美樂村黨支部書記謝良忠答記者問

麗江日報社記者提問

答:美樂村位於黎明鄉西部,是玉龍縣最貧困的村委會之一。近年來,通過大力發展林下產業、租地種烤菸、勞務輸出等措施,使群眾的收入逐年增加,人均純收入從2009年的1000元上升到了2019年的12000元,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0.3%降至2019年的0.15%。過去被人們稱之為「美而不樂」的地方,如今成為了「又美又樂」的傈僳新家園,並實現了脫貧致富。主要做法為:

一是大力發展核桃及林下產業。美樂海拔2200米至2700米,河谷生長大量的野生核桃,品質很好。經過認真分析,覺得發展核桃產業適合美樂。2009年,在縣人民政府及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美樂村成為玉龍縣核桃產業的示範點。經過10年的發展,核桃成為村裡的支柱產業,核桃年收入達到1千多萬元。發展核桃產業,美樂的山綠了,空氣變好了,群眾的產業意識增強了。同時,我們加大發展綠色產業的力度,種植了花椒、櫻桃等近萬畝,拓展了綠色生態產業空間,在核桃樹下,種植高杆作物,如玉米、白芸豆;在高杆作物下種植低矮作物,如魔芋、烤菸、木香、秦艽、重樓等。從而形成了一片林子「三個梯級」作物,一畝地有了三畝地的產出。

二是村「兩委」積極動員大家轉變觀念,下到20公里外的金沙江邊去租地種植烤菸,這樣,做到山上山下有產業,山上山下到處有活干,一戶人家有多份產業。

三是積極組織富餘人員到省內外打工,全村每年有400人以上在省內外打工,取得了可觀的收入,既打開了致富門路,又讓鄉親們見到了大世面、感受到了山外的拼搏氛圍,群眾發展產業的勁頭更足了。

2019年,美樂村累計收入達到3千餘萬元,其中,核桃、花椒產業收入1千萬餘元,務工收入1千萬餘元,其它產業收入1千萬餘元。綠色產業的發展,夯實了美樂脫貧致富的根基,我們村先後榮獲了「全國林下經濟示範基地」、「國家森林鄉村」、「市級生態村」等稱號。

今後,美樂村黨總支將繼續帶領群眾,做大做強核桃等產業發展,讓老百姓的腰包更加鼓起來,為創建麗江市最美麗、最富裕的傈僳族村寨不懈努力。

魯甸鄉是玉龍縣三個省級貧困鄉之一,近年來魯甸鄉黨委政府一直積極探索發展之路,包括「一鄉一品」。請問:作為「植物藥的天堂」和「雲藥之鄉」的魯甸鄉是如何依託「一鄉一品」,推動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的?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政協副主席、魯甸鄉黨委書記張鳳超答記者問

春城晚報記者提問

答: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魯甸鄉是一個集偏遠、高寒、貧困、少數民族聚居為一體的山區鄉鎮,是玉龍縣三個省級貧困鄉之一。2014年,全鄉五個村均為貧困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62戶1419人,貧困發生率為8.19%。

天然林禁伐後,魯甸鄉的經濟一度大幅滑落。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導下,魯甸鄉黨委政府帶領群眾大力發展藥材產業。經過艱難轉型,全鄉告別了「木頭經濟」,走上了綠色經濟的道路,實現了從小農經濟到木頭經濟再到藥材經濟的三級跳,全鄉藥材產業蓬勃興起。截至目前,全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6.5萬畝,產值達3.5億元,全鄉70%以上的土地、80%以上的農戶種植中藥材,90%以上的產值來自中藥材,藥材產業成為全鄉的支柱產業和脫貧產業。是有名的「雲藥之鄉」。2019年,魯甸村被農業農村部評為「一村一品」示範村;今年,魯甸鄉入選全國農業產業強鎮。

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鄉黨委、政府認準了撬動貧困戶發展產業的支點,緊緊圍繞「一村一品」這個平台,錨定「發展1畝藥材脫貧一人,發展3畝藥材脫貧一戶,發展10畝藥材脫貧奔康」的發展目標,以黨建引領,通過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合作社等帶貧主體,對貧困戶的產業發展實行「精準」綁定和帶動,大力提高貧困戶產業的組織化程度,激發貧困戶發展產業的內生動力。現在,貧困戶思路開闊了、產業擴大了,收入增加了,貧困的帽子甩掉了。在這裡我特地向各位介紹三件我鄉脫貧攻堅中出現的新事:建檔立卡戶有了屬於自己的公司。曾經,貧困戶也想哪一天能有自己的公司,這成了天方夜譚,但如今卻變成為了事實。太平村是全鄉貧困程度較深的村委會之一。脫貧攻堅以來,黨總支緊扣「一鄉一品」,以「黨總支+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形式,成立了以建檔立卡戶為社員的平康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檔立卡戶在自己的基地出工出力獲得報酬,先後種植了草烏、百合,在2016、17年分別為70戶建檔立卡戶分紅31.2935萬元、33.5358萬元。為提升全村產業發展的組織化和規模化,2018年,依託滬滇扶貧協作項目產業扶持資金113萬元,由黨總支牽頭成立麗江滬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貧困戶是公司的股東,利益在公司中通過規範化、法治化的方式來保障。通過土地流轉,公司種植高端藥材滇重樓12畝,並和與雲南白藥集團有戰略合作的雲全公司簽訂保底回收協議,五年後實現收益翻番。通過公司基地帶動和農戶自行發展產業雙輪驅動,貧困戶實現長短結合,高低搭配,以短養長、以低促高多樣化發展的產業結構,從而奠定貧困戶從脫貧向致富發展的的基礎。拖八課下組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國棋是最大的受益者,通過到合作社務工並參與分紅,2017、18年他分別拿到了4420元和4378元分紅。麗江滬恩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後,他成為基地大管家,每年不僅可以拿到1.2萬元的土地流轉費和1.2萬元的基地管理務工費,五年後還可以分紅1.2萬元以上。建檔立卡戶有了自己的公司,信心更足了,幹勁更大了。

建檔立卡戶成為「上班族」。為深入推進貧困戶的產業發展和解決貧困戶就地就近務工難等問題,2019年,鄉黨委政府與鄉龍頭企業山芸藥業建立產業扶貧車間。在技術指導和勞務掛鈎的基礎上,扶貧車間與全鄉362戶建檔立卡戶簽訂中藥材訂單收購合同,以高於市場價0.2—1元/公斤的價格收購建檔立卡戶產的藥材。扶貧車間同時提供就業崗位。目前,有7名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員在扶貧車間務工並長期建立勞務關係。2019年扶貧車間利用藥材採挖收購時段,聘用臨時工2000多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00人次,累計勞務支出80多萬元。魯甸村甸頭一組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楊星,從2019年起在扶貧車間長期擔任初加工技術員,每月3500元的固定務工收入,加上平時自家種植的中藥材收益5.6萬元,一年輕輕鬆鬆掙得近10萬元。

建檔立卡戶種上了珍貴藥材。魯甸鄉是全國率先規模化種植滇重樓地方。重樓種植是一個高投入、周期長,收益高的項目,每畝投入需要5、6萬元,許多缺少資金的農戶望而卻步。建檔立卡戶要想種上滇重樓,這尤如登天。魯甸雲鑫綠色生物開發有限公司、志成生物開發有限公司主動投身脫貧攻堅,建立了重樓、珠子參產業黨支部,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一是採用種苗賒銷+訂單方式,在全鄉範圍內對有發展意願的貧困戶給予種苗賒銷和生產物資扶持,無償提供種植技術服務,待產品訂單回收後再扣除成本。兩個公司對全鄉賒銷的重樓苗已突破2500畝。魯甸村甸頭二組建檔立卡戶楊繼勇,在三年前想發展重樓種植,卻因缺乏發展資金,面對昂貴的重樓產業望而卻步。雲鑫公司重樓產業黨支部了解情況後,採取了種苗賒銷、訂單收購,技術支持的方式給予他扶持,楊繼勇成功種植了10畝滇重樓,年產值平均達7.2萬元,一個想發展卻無能力的貧困戶種上了高端藥材,拿到了「真金白銀」。 二是採用代育供苗+保底回收方式,通過項目扶持,公司與農戶綁定受益於扶持產業項目。雲鑫、志成兩個公司利用滇重樓和珠子參優質種源和成熟的育苗技術優勢,為全鄉建檔立卡戶代育種苗,再發放給農戶種植,訂單收購。2019年為全鄉建檔立卡戶供苗30萬苗,2020年將供苗35萬苗,讓建檔立卡戶實現了自己的夢想。2018年,魯甸鄉所有貧困村實現脫貧退出,全鄉建檔立卡戶已累計脫貧343戶1359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34%,剩餘的19戶60人,將在今年全部脫貧。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674元,高於全縣平均水平。實踐證明,「一村一品」的大產業建設是脫貧攻堅的鑰匙,是群眾致富的法寶。

記者/李鐵成 楊國輝 李琳瑛 施源芬

編輯/雷鳳嬌

責編/和寶魁

新聞熱線/0888—5122344

©麗江市廣播電視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