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風」招牌折射城市治理「狹隘面」

晨湘潭 發佈 2020-06-17T18:19:33+00:00

關於城市門店招牌和企商門面的話題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不外乎個別城市治理者和管理者打著亮化美化的旗號,對門店招牌進行「一刀切」「一模子」打造,損害了城市審美感和文化度,光看起來「齊刷刷、齊整整」,實則談不上多麼耳目一新、甚至「看起令人不舒服」。

段官敬

關於城市門店招牌和企商門面的話題從來就沒有停止過,不外乎個別城市治理者和管理者打著亮化美化的旗號,對門店招牌進行「一刀切」「一模子」打造,損害了城市審美感和文化度,光看起來「齊刷刷、齊整整」,實則談不上多麼耳目一新、甚至「看起令人不舒服」。

這不,最近西安蓮湖區一些商戶的招牌被換成了黑底白字統一款式,引髮網友和當地居民吐槽。「統一店招」、規範管理、嚴格標準,本是好事一件,為何「好事被辦砸」,如此充滿「殯葬風」的招牌,怎麼品都有一種「怪異的味道」。正如有商戶表示,「一個月更換三種顏色的招牌,生意已受影響」。足見,「統一店招」不但毫無個性和賞心悅目可言,還干擾了正常市場經濟秩序,令群眾生厭不滿。

一塊招牌雖小,背後的深意卻大,連著的正是城市治理的直觀觸角。試問,從字體、到顏色、再到大小「一模一樣」如同「孿生」,「誰也不分出哪家店是哪家」,這樣與購物體驗、經濟貿易相悖的操作模式,還能否托舉民生煙火與人性思考的基本邏輯嗎?

不得不承認,少數城市治理做不到亮開胸襟、為一塊招牌留存應有的土壤環境,只不過在「領導意志」上過多用功,忽視了「群眾意願」,若把「殯葬風」招牌作為一個「城市病」來看,那麼還得找到城市治理理念和能力的「病灶」,缺乏因地制宜、統籌謀劃的布局安排,也沒有做足調查研究、更沒有考慮到群眾和居民內心訴求,「拍腦袋」決策、「一刀切」把式等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風氣滋生,自然衍生「清明風」「殯葬風」等「大開腦洞」的招牌設計。

很大程度上,企店招牌、商業廣告等是城市文化的符號象徵,有些商業標誌甚至是一座城市的地方品牌和特色,與城市共融共存,在廣大居民群眾中留下深刻的歷史記憶,成為了一座城文化的承載與內涵。如美國拉斯維加斯的斑斕霓虹,英國倫敦的歷史悠久城區,再到國內上海南京路步行街林立招牌等等,無不是烙印在每個人心中既定的標籤,與城市化為一體的名片元素。

城市管理的科學,在於尊重多元化與維護安全的統一,若為了單純安全管理擠壓城市文化多元化的空間,試想,連一塊招牌都包容不下的城市,是不是照見城市治理的壓仄與狹隘?當然,話得兩頭說才能全。店招文化的保存,不能任由戶外廣告、店企門楣肆意蔓生,亂建亂搭、「五顏六色」、複雜無序,存在「砸傷人」等安全隱患。所以,在平衡店招文化與安全管理的天平上需要一個恰當的「點」。不過,拿出「狹隘面」應對「安全」,並非可取之道,只會讓人吐槽與憤慨。

【來源:華聲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