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鹿城區濱江街道探索垃圾分類「新玩法」

浙報融媒體 發佈 2020-06-18T08:45:21+00:00

6月15日傍晚,在溫州市鹿城區濱江街道聚英家園易腐垃圾生態小屋內,清潔工周紅笑著打開了處置機艙門,把新製成的有機肥分發給爭先上門討要的住戶。

「大家想要的花木盆栽肥料來咯,別急,人人有份。」6月15日傍晚,在溫州市鹿城區濱江街道聚英家園易腐垃圾生態小屋內,清潔工周紅笑著打開了處置機艙門,把新製成的有機肥分發給爭先上門討要的住戶。「這些肥料全部由大家生活中產生的易腐垃圾轉換而來。」周紅告訴記者。

易腐垃圾不出小區,是聚英家園的「新玩法」。「以前每個樓層都有垃圾桶,去年8月,我們實施撤桶並點,要求住戶定時定點將垃圾拿到智能投放設備點,按照廢紙、金屬、玻璃、易腐垃圾等不同類別分類投放。」濱江街道社區幹部卓曉燕告訴記者。

但分類出的易腐垃圾安排專車運出,難免造成滴灑漏等二次污染,垃圾總量也沒下降,能不能就地處置?今年年初,街道在聚英家園專門建設易腐垃圾生態小屋,引入日處理能力達一噸的專業設備,通過粉碎、脫水、發酵等一系列過程,實現易腐垃圾就地轉化為有機肥。

「小區常住人口2000多人,以年輕人居多,每天產生300多公斤的易腐垃圾,生成50多公斤有機肥。」卓曉燕帶著記者來到小區綠化角落的生態小屋內轉了一圈,現場並未聞到明顯異味。

在利用專業設備處置的同時,「紅色管家」同步實施「禾苗計劃」,在小區里建起了「親子一米菜園」,在小菜園裡施用有機肥,引導孩子們從小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為確保易腐垃圾順利就地處置,在「紅色管家」引領下,聚英家園還組建了「垃圾分類督導先鋒隊」和「巾幗志願者先鋒崗」,16個督導員每天身穿黃馬甲,在各投放點巡視檢查。

「紅色管家」還通過二維碼和視頻監控,對垃圾分類情況進行溯源。分對了,可以憑積分到附近超市兌換獎品;分不對,就可能上「黑榜」。目前,聚英家園的易腐垃圾分出率已從一開始的40%提高到現在的99%。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