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模式「統治」綜藝圈

骨朵網絡影視 發佈 2020-06-18T10:53:46+00:00

一位資深的綜藝編劇告訴骨朵,好不容易自己覺得這個賽制的整個邏輯鏈條都想明白了,每一部分能夠設想可能出現的情況也差不多了,但等到大家一起討論,或者過幾天再回看時,就會發現好像有個地方不通,某個地方很可能會出現其他情況,那麼就又要推翻了,在一個項目中,這樣的推翻重想他們不下十幾、二十次。

文│ 星 星

隨著上新綜藝數量的增多,大家愈發感覺到,除了肉眼可見的郭麒麟、沙溢等綜藝咖扎堆現身各大綜藝後,潛藏在節目內部的賽制也正在悄然發生著一些變化。

面試、等級評估、1V1battle、站外粉絲能量榜等素人選秀、偶像養成類節目的標配正出現在音樂、舞蹈乃至腦力等專業比拼,甚至是其他非競技類真人秀的節目中。

比如團體概念成為流行,隨之出現了如「極限男團」等男團、女團;《快樂大本營》推出選秀特輯,讓劉敏濤、王鷗、楊蓉等女藝人在節目中跳起了女團舞;科學腦力競技類《最強大腦7》加入了SABC的分級模式,並一直通過最強大腦能量榜讓場外粉絲進行打榜助力。

賽制模式是節目的靈魂,它不僅推動嘉賓之間的碰撞,串起節目的始末,也是節目「內味兒」的核心。轉椅代表了《好聲音》,A-F班代表了《創造101》《青春有你》等偶像養成節目.......縱觀超過4季的綜N代節目,除了常駐嘉賓給了觀眾熟悉與親切感外,賽制模式也是一檔節目的標誌性記憶。而近期隨著大批綜N代節目與小體量的新式綜藝不斷傾瀉出來,很多行業觀察者都感受到,市場上的節目越來越像,甚至有些分不清了。

賽制的創新難問題,一直困擾著整個綜藝市場,而今年隨著綜N代與小體量新綜藝占據主流,大的賽制創新大家都不太敢了。」一位資深的綜藝節目製作人認為。

賽制的結合,特別是與選秀模式的結合,可能成為下一個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結合到底是否能夠適用於所有節目,它是不是創作者偷懶的手段呢?

賽制創新難與資本的裹挾,

綜N代與新式綜藝的困境

當下的綜藝市場正被「綜N代」和小體量的新式綜藝節目占據著。

在整體招商難的大背景下,很多綜藝製作人都不止一次地向骨朵表示,今年大體量的創新綜藝項目數量應該會大幅度下降了,而事實也是最好的證明,縱觀現在的在播綜藝,雖然有《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樣的大型創新節目出現,但《嚮往的生活》等綜N代節目,小體量的創新綜藝如獨居觀察類節目,以及小部分帶貨節目無疑是整個綜藝市場的主力。

與此同時,隨著沙溢、郭麒麟、岳雲鵬等綜藝咖出現在各大綜藝節目中,想要贏得受眾只能依賴綜藝編劇在賽制模式上做出不同了。

但「賽制創新是最難的」這得到了綜藝製作人們的一致認同。

賽事創新的難度在哪兒?

「最容易激起真人秀那種狀態的就是一種好的賽制,但真的很難研發,而且觀眾口味也是不好琢磨的,不同類型的節目對於編劇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一位資深的綜藝編劇告訴骨朵,好不容易自己覺得這個賽制的整個邏輯鏈條都想明白了,每一部分能夠設想可能出現的情況也差不多了,但等到大家一起討論,或者過幾天再回看時,就會發現好像有個地方不通,某個地方很可能會出現其他情況,那麼就又要推翻了,在一個項目中,這樣的推翻重想他們不下十幾、二十次。

因此對於每個團隊而言,賽制研發的任務量都是不一樣的,它不能夠被精準量化,更多取決於編劇團隊有沒有靈感,想得是不是足夠清晰了,特別是綜N代節目。

綜N代的賽制創新很難。第一季經常是一邊拍攝一邊對賽制進行修改,第二季則略少些,而第三季這種情況又多了起來,這是總導演陸偉和團隊在幾季《這就是街舞》(以下簡稱《街舞》)中所經歷的,對於整個團隊而言,賽制研發一直都是一個很煎熬的過程。而且陸偉認為,越成功的節目再創新就越難。《最強大腦7》的總製片人王剛也覺得,那些經典賽制都是一環扣一環,是十分貼合觀眾收視心理的,前面做得越好,每一季改起來的難度也就越大。

在選手資源已經枯竭的情況下,如何讓觀眾和嘉賓感受到新鮮,那麼就只能在賽制上下功夫。可如果只是在一些痛不癢的規則下進行添減,卻也起不到多大作用,如果要大刀闊斧的改制,那麼很有可能砍掉這一盤後,節目便失去了「內味兒」。就像丟了轉椅的《好聲音》還能叫《好聲音》嗎?而古往今來,因為賽制大改給導致觀眾不滿,引發收視率與口碑急劇下降的情況不在少數。賽制大改等同於節目的風險性上升。

除了各大衛視、平台的S級項目外,小體量的新式綜藝節目也是不可忽視的,是市場的中堅力量,但在沒有大牌明星和流量藝人撐場面下,這些節目如何脫穎而出,同樣考驗著編劇。

這是一檔什麼樣的節目?除了在大類型上的分類,是否能夠用最簡單的一句話讓觀眾了解節目的玩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想要讓觀眾追下去,節目必須配以一個簡單且明晰的賽制。一位知情人士還透露,相對於日韓,國產綜藝團隊的話語權真得很低,特別是這兩年,總製片人甚至是資方都有權利對賽制以及相關的一些東西進行修改。雖然這種更改大多數都主要在廣告植入的設計上,但對於節目內容,如果他們覺得這個賽制不好,就會要求更換。

不難看出,賽制創新有本身創作難的影響,同時也受到了多方裹挾,夾雜了很多被動的意味。但即便如此,當下賽制創新的迫切性變得越來越強了。

超女、好聲音、101,

觀眾的需求變了,但熱度不減

在整個綜藝節目中,選秀節目可謂是十分能打的一類,從《超女》到如今的《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十幾年間,選秀節目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熱度卻從未消減,背後的選秀模式也經常被用到其他節目中。

談到這幾年的賽制變化,無論是傳統意義上素人、練習生的選秀節目,還是整個競技類真人秀,都離不開《超級女聲》《中國達人秀》《中國好聲音》《創造101》(以下簡稱《超女》《達人秀》《好聲音》《101》)。

綜藝製作人岑俊義覺得,縱向來看,整個選秀節目的賽制模式變化可以比較明顯的分為三個階段。《超女》是一個節點,《達人秀》《好聲音》可以算一個階段,最近的可能就是《101》這類偶像養成節目了。

在整個內地綜藝市場的發展過程中,《超女》一直都是不可忽視的起點式存在。不設門檻、不限制年齡與唱法,評委明星集體表態、決策,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決議方式決定選手晉級或淘汰,區域海選、淘汰賽、總決賽,最終票選出了第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全民偶像,在電視台傳統的制播模式下,觀眾對於自己擁有投票權便已經十分滿足。

之後這種選秀節目與模式便開始在各大衛視刮起來了。比如江蘇衛視的《絕對唱響》、東方衛視的《加油好男兒》等,此時各式各樣的其他非選秀類節目也都開始使用海選、PK等賽制模式,其中就包括《紅樓夢》的演員招募,彼時是一個屬於超女快男的時代。

而選秀節目的第二個節點出現在2010年,引進國外版權的《達人秀》出現在內地市場,將素人選秀帶入了下一個時代,但直到2012年《好聲音》的出現,才徹底讓綜藝節目迎來了一個收視高峰,一次大的賽制改變也由此出現了。

4個代表不同音樂觀念的明星或4個頂級的音樂人,根據自己的標準選擇自己想要的選手,並在爭搶的選手的過程中,不斷碰撞出火花。這是《好聲音》最基礎的邏輯模式,而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模式中最大的一個亮點在於,導師按動轉椅轉身的那一刻,導師與選手之間的主客關係就發生了變化。轉身前,話語權在導師,而轉身後,決定權則交到了選手手上,彼時的導師們要費盡心思地向選手拋出橄欖枝。

可以說,《好聲音》的賽制既保證觀眾對於專業性標準的需求,也將選手和明星的自由度進一步放大。而觀眾對於這一模式是十分買單的,與此同時,轉椅、拍鍵、反選等模式就立刻被其他節目捕捉到了,《超級演說家》就因為自我介紹、拍鍵選擇、選手反選,導師陣營PK這樣與好聲音十分相似的模式流程,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對此節目導演還做出了回應。

如今,隨著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星粉關係的轉變,觀眾對於自己的話語權和自由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於是101模式正好將其升到了一個制高點。

101位練習生在初評級時被劃分為A到F班,並通過任務、訓練、考核不斷在A到F進行轉換,節目成為了一個小型日常學習乃至社會職場的縮影,這也讓觀眾自然而然地產生一個階層的概念,並從中pick自己喜歡的練習生,陪著他不斷成長與進步。這個過程中,觀眾既是參與者也是評定成團出道人員的最終拍板者。節目中的導師和全名製作人,在節目的中後期所起到的作用也只是把練習生引進到觀眾面前,並在過程中不斷輔助他們成長,這種設置無論是對選手的舞台表現,還是觀眾的選擇,自由度都更大了,這受到了觀眾的追捧。

而此刻,面試、A到F班分級、初舞台評級等賽制模式已經競相出現在了各類綜藝節目中。

從《超級女聲》到現在的《青春有你2》《創造營2020》,選秀節目已經從傳統電視台跨越到了網際網路,無論是觀眾審美還是媒介渠道乃至選秀主體、通道、模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選秀節目與選秀模式似乎一直都是香餑餑,引發了市場和其他節目的競相追逐。

如何結合?

節目還是要保持自己的調性

可以說,無論賽制如何變化,選秀模式都離不開衝突感和緊張感,這也讓節目能夠在行進的過程中源源不斷地迸發看點,這也是每一檔節目,特別是偏競技類節目想要的。但選秀模式能否能夠與當下各類綜藝相結合,卻有待商榷。

拿101模式為例,A-F班的設置,與網際網路投票綁定緊密,整個舞美、賽制與投票邏輯,都一體成形為出道團服務,目標非常清晰,岑俊義覺得這應該是近幾年最出色的一個賽制。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完美,但並不是所有的節目都適合。

101模式的核心在於A-F班的設置,但假設把A—F班搬到《街舞》上能否行得通,陸偉搖了搖頭,文化真的很不一樣,在《街舞》中,選手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實力差距,但他們的實力沒有相差的那麼大。因此不能像一家經紀公司的練習生一樣,被分成A到F班,特別是當一個有實力的舞者在某一場比賽中失利了,但他本身的實力卻是被公認的,這真的不能簡單地被劃分到一定的級別中。

而且,在一個強調專業性的節目,如唱歌、舞蹈等專業競技真人秀中,觀眾對於節目最基礎的標準便是,賽制要足夠公平,評判標準要做到統一,101將最終的全部決定權都交給了全民製作人或創始人的手上,在專業性維度上的評判是做得不夠的,這也是所有僅依靠大眾評審團來決定選手去留的節目飽受爭議的原因之一。

一旦缺乏了公平性,那麼就很容易引起觀眾對節目專業性的質疑,甚至會讓他們立刻喪失對節目的好感。因此傳統的選秀模式或者101模式並不適合所有類型的綜藝。

而從嘗試了分級賽制的《最強大腦7》中也可以窺見一二。

因為加入了SABC的分級模式,《最強大腦7》也被部分網友評價為「最強大腦之創造101」,這讓節目在開始時引發了一定的爭議,但值得注意的是,該節目並沒有完全照搬101模式,而是十分討巧的在首期節目中採用了分級的賽制,整個大的系統賽制以及節目本身的特色和核心並沒有改變,依舊是一場燒腦競技。

總製片人王剛想得也很明白,《最強大腦》與偶像選秀是有很大區別的,節目要樹立是榜樣,而不是偶像。就算節目用了圈層這個概念,但是骨子裡的本質和整個形態,與選秀節目相比卻是有著非常大的區別的。而王剛對《最強大腦7》的賽制創新思路很簡單,哪些節目的邏輯疊代和設計在當下是符合觀眾口味的?哪些是可以為節目加分的,如何與自己的節目進行創新結合?絕對不能照搬過來的抄襲。如今隨著節目的不斷播出,觀眾對於該節目質疑也漸漸落了下去。

可見一個成功的節目與模式是強綁定的。選秀模式有天生的優勢,但能否與各類節目進行結合都是有待考量的,而在結合的過程中,也要把握好一個度,要根據節目的調性以及核心做出取捨。當其他節目想要試圖去擁抱選秀模式時,它只能是一個分支,不能喧賓奪主,需要用的是邏輯創新而不是整個照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