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金融地標-走進銀行博物館,120分鐘速覽上海銀行業170年風雲

陸家嘴金融網 發佈 2020-06-18T13:19:40+00:00

直播開始,主持人在位於上海黃浦區復興中路301號的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門口做了開場,簡單介紹了上海市銀行博物館的基本信息。

直播開始,主持人在位於上海黃浦區復興中路301號的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門口做了開場,簡單介紹了上海市銀行博物館的基本信息。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是中國工商銀行創辦的中國首家金融行業博物館,於2000年4月正式開館,3000多平方米的展廳里陳列了5000餘件展品。上海市銀行博物館濃縮了上海銀行業170多年來的滄桑歷史,已經成為上海金融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開館以來接待各方參觀者已超過100萬人次。

進入一樓大廳,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館長黃沂海加入了直播間,介紹了博物館的歷史和展覽的基本情況。

跟隨著博物館講解員的腳步,直播團隊帶著線上觀眾看到了中國傳統的信用機構錢莊、銀號,看到了專營匯兌業務的票號,識別了各式各樣、功能大不相同的印章,見識到了外灘12號滙豐銀行大樓的奢華,看到了華資金融機構的興起及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金融業的發展,看到了60億元的金圓券才能買到70粒大米,「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後金融業的蓬勃發展。

本次直播也獲得了網友的連連稱讚,贏得了超高人氣,接下來,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場精彩的直播吧!點擊「閱讀原文」,掃碼可回看直播。

典當也稱當鋪或押。舊時以收取動產作為質押,向抵押者放款的機構。「典」資本雄厚,從事長期巨額貸款。明清時期,全國各地當鋪分布廣泛、發展迅速。光緒十四年,全國註冊領帖的典當鋪達7000餘家。北洋政府時期,軍閥混戰,典當業遭受重創,當鋪往往成為搶劫對象,資本稍弱者無力恢復,資本雄厚者不敢開設,當鋪在各省衰落成為普遍現象。到了1950年代,各地典當均被取消。

1921年,滙豐銀行以每畝4000兩白銀的價格,購買了南側的外灘10號美豐洋行,和11號別發洋行,連同老樓的房產,重新建造了一座新樓,這就是外灘12號滙豐銀行大樓。1921年5月大樓開工,1923年6月建成,建造時為遠東最大的銀行建築,也是世界上第二大銀行建築,僅次於英國的蘇格蘭銀行大樓。《泰晤士報》盛讚其為「從蘇伊士運河到白令海峽的一座最華貴的建築」。大堂內有高近20米的穹頂大廳,上層四周呈八角型,每個方向的壁面及穹頂,均有用彩色馬賽克鑲嵌組成的大型壁畫,壁畫內容分別是滙豐銀行設在上海、香港、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曼谷、加爾各答八個城市的銀行建築,也體現了滙豐銀行的張揚。畫面主題是象徵該城市的女神。穹頂壁畫的內容是,希臘神話中巨大的太陽和月亮,並有太陽神、穀物神、月神相伴左右。

中國通商銀行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由督辦全國鐵路事務大臣盛宣懷奏准清廷後,於清光緒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1897年5月27日)成立。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位於外灘6號,建於1906年,由英國人建造。外觀為英國哥德式建築風格,裝飾上很有歐洲宗教建築色彩,大門入口豎有羅馬廊住,底層、二層為落地長窗,券狀窗框,上層為坡式屋頂,一排尖角形窗是大樓的標誌性特徵。四樓高有平台,是觀賞黃浦江的好地方。

銀行為開展業務或逢建行紀念日,常定製業務宣傳品贈送給客戶,以前較為常見的有儲蓄罐。儲蓄罐大多以金屬製成,底部或邊側有鎖孔。在其正面或上方的醒目位置印有銀行名,除存入硬幣的進口,還有圓孔可將紙幣捲起後塞入。這裡展示了60餘個來自不同銀行的儲蓄罐,不同造型的儲蓄罐可以用來贈送不同層面的客戶。儲蓄對銀行是非常重要的業務,而儲蓄在中國傳統觀念中等同於「節儉」二字,所以將儲蓄罐作為銀行禮品既宣傳了銀行業務,又表達了一種傳統美德,是非常具有特色的銀行禮品。

博物館所展示的銀行儲蓄罐從清末至民間時期近百餘件,種類豐富、造型多樣,即有傳統的罐式、箱式造型,也有別致的書本、神佛、動物、撲滿等造型,形態千姿。每一件堪稱獨一無二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和收藏價值。

外灘,素有萬國建築博覽群之稱,也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街。外灘東起延安東路,北至外白渡橋,延綿1.5公里,匯集了舊中國最重要的金融機構。博物館通過聲光電、3D效果還原外灘從白天到黑夜的景色,並對每幢外灘的建築進行介紹。比較有特色的是外灘6號-原中國通商銀行大樓,外灘12號原滙豐銀行大樓,外灘23號原中國銀行大樓,外灘24號原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大樓。

早期商業銀行為了吸收存款,在開辦儲蓄業務過程中,紛紛發行禮券。客戶存入一筆錢款,取得等額「禮券」實為儲蓄存單,到期可還本付息。禮券用於社會各界的往來,免去饋贈禮品之頗多破費,同時又適合中華民族「君子贈人以德「之意。禮券印製精美,多印有祥雲、瑞鶴、鳳凰、牡丹等吉祥圖案,用於婚喪嫁娶,頗受客戶歡迎。

1947年2月17日,國民政府公布《經濟緊急措施方案》,禁止黃金買賣,並規定只能售給中央銀行。1948年8月21日,國民政府公布《人民所有金銀外幣處理辦法》,規定人民持有的黃金於9月30日前向中央銀行或其他委託銀行兌換「金圓券」。初期以金圓券一元收兌法幣三百萬元,但金圓券的膨脹速度比法幣更快,原限定發行二十億元,至1949年5月發行總額高達近六十八萬億元。「金圓券」的出籠,加速了經濟金融的總崩潰。

1948年1月至1949年5月上海解放17個月的電車月票。1948年1月售價為法幣12萬元,以後月月上漲,到9月高達1千萬元。10月開始以金圓券計,為3.33元。到了1949年5月,售價為金圓券112.5萬元,如果倒過來摺合法幣為3萬3千億元,與1948年1月的12萬元法幣相比,單單一張電車月票就上漲了27500000倍,其通貨膨脹程度已經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

折實儲蓄存款是根據過去解放區按實物保本儲蓄的經驗,用貨幣折成以實物為單位,以折實單位牌價進行存取的一種儲蓄業務。折實儲蓄在取款時,按照當時的折實單位牌價支付。在物價上升時,國家要補貼一部分差額。1952年6月,人民銀行要求各地停辦。

儲蓄宣傳畫反映了新中國儲蓄事業的發展歷程,宣傳畫上往往繪有勞動人民積極儲蓄的生動場面,配有醒目的口號標語,有著強烈的時代氣息。儲蓄宣傳畫的背後,蘊含著豐沛的歷史背景、人文觀照和審美趣味,為研究中國儲蓄的演變歷史、百姓理財的生態萬象以及國家政治經濟面貌、提供了由物知史的第一手佐證。

據悉,直播金融地標系列活動後續還將走訪上海黃金交易所、上海保險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等,可關注中國金融信息中心微信公眾號或在抖音搜索「中國金融信息中心」,精彩內容,不容錯過。

掃碼下方二維碼,收看精彩回放,同時,歡迎關注「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微信號,預約參觀。

文字:陳漢

圖片:陳漢

本文來源:陸家嘴金融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