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不該代人受過

生命時報 發佈 2020-06-18T13:31:42+00:00

醫生這一行業在國外也是廣受尊敬的職業,比如在日本,只有兩類人可稱為先生:一是教師,二是醫生。但其原因也多是因醫生太忙,在有限時間內要面對過多病人而引起。

前段時間,武漢新冠疫情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4萬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務工作者與武漢、湖北當地醫務人員並肩戰鬥,挽救了眾多的生命,小至新生兒,老至百歲以上長者。而醫護人員自己卻承受著無限的身體與心理上的衝擊,連續戰鬥,疲憊不堪,甚至有的白衣戰士為此奉獻了年輕的生命。這樣偉大的、史詩般的、令人震撼的場面是世間絕無僅有的,全國人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打動了全世界醫務人員的心,在國際上樹立了捨生忘死、救死扶傷的光輝榜樣。



實際上早在17年前抗擊SARS的鬥爭中,中國的醫務人員就已經用行動,甚至用生命證明了他們是一個優秀的、無愧於人民信任的群體。面對生死考驗,他們無一退縮,個個爭先恐後。在紀念SARS十周年時,筆者在文章中稱他們為「最可愛的人」,沒想到這一稱呼在今天得到了習主席的肯定。主席探訪在武漢的醫務人員時,稱讚他們是 「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並說:「我們永遠與你們在一起」……

醫生與其他工作者的區別,只是職業的不同,他們本就來自於老百姓,也與其他百姓一樣要靠自己從事的職業來養家餬口。但醫生這一職業在國內外都要求有更高的道德標準,因為他們承擔著患者健康與生命的委託。醫生這一行業在國外也是廣受尊敬的職業,比如在日本,只有兩類人可稱為先生:一是教師,二是醫生。至於政治家,甚至領袖,比如日本首相,都只能稱為某某「樣」、某某「桑」,是不能稱「先生」的。同樣是醫生的我,對我國醫務人員這一群體是充滿信心與敬仰之情的。當然,數百萬人的群體中偶然也會發生「一條魚腥一鍋湯」的事。而這樣的個別現象,在醫務人員群體中也是遭到唾棄的。我相信中國絕大多數人選擇從醫,並不是以「掙錢」為主要目的,而是有著崇高的救死扶傷精神。

既然醫務人員們如此優秀,為何仍有激烈的醫患矛盾以至傷醫事件屢屢發生呢?原因是複雜的。回憶多起影響很大的傷醫事件,很少是由真正的醫療事故引起的,有些被傷害的醫務人員甚至可能與治療本身並沒有關係,只是代人「受過」。最近披露的我國仍有6億人月收入在1000元人民幣以下這一事實,反映出很多人依靠自我支付醫療費用的能力是極其有限的。於是患者也就難免將對醫療制度、醫院體制的不滿,轉嫁到直接為他們服務的醫務人員身上。當然,有的時候也會因醫務人員對於關鍵問題未能向患者、家屬解釋清楚而產生誤會。但其原因也多是因醫生太忙,在有限時間內要面對過多病人而引起。應強調的是,醫患糾紛並不只發生在治療失敗的時候,在診治很得當很成功的時候也會發生,這就從另一角度反映出醫患充分溝通的重要性。醫患關係緊張,受傷害最大的是患者。因為在這種情況下,醫生會選擇明哲保身,不肯為患者冒風險,原本能醫好的病,有時也就變成不治之症了。

解決醫患矛盾絕非一日之功。筆者認為,首先社會與各類媒體要充分肯定醫務人員這一群體的奉獻精神,讓尊醫重衛形成社會風氣。其次,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解決醫保、公費醫療問題,縮小國人醫療待遇的差距,讓醫院恢復公益性質而非盈利部門。再者,制訂出明確規章制度與法律,保護醫護人員的權益,如採取門診挂號「預約制、限時制」,將醫生從過度疲勞的狀態中解放出來。建立起良好的社會風氣,文明禮貌的人文環境,提高全體國民的修養,營造出能將矛盾與糾紛化解在最初階段的氛圍,也是非常重要的。▲(呼吸病專家劉又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