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高端自閉症三種方法奏效

宅宅新聞 發佈 2012-06-28T17:44:00+00:00

●阿斯伯格綜合徵發病率高於普通自閉症,每萬名兒童中有7位患者 ●政策對該病有效,父母應對孩子持有極大的​​耐心 自閉症

●阿斯伯格綜合徵發病率高於普通自閉症,每萬名兒童中有7位患者
 
●“大棒”政策、“胡蘿蔔”政策、“懷柔”政策對該病有效,父母應對孩子持有極大的​​耐心
 
自閉症還有升級版的“高端自閉症”?其實,它準確來說應叫“阿斯伯格綜合徵”。由於發病隱匿,它常被誤認為多動症,本報曾詳細介紹過此類患兒該如何被父母、老師及早發現,而不至於被胡亂戴上“搗蛋王”的帽子。
 
然而,不少家有自閉兒的家長紛紛反映:發現了又如何?還是拿孩子沒轍。“目前該病教育手段較為單薄,但臨床研究發現,還是有幾類方法可以奏效的,如'大棒'政策、'胡蘿蔔'政策等,總而言之,父母絕不能繳械投降,內心如何想抓狂,也要對孩子有耐心。”
 
招數一:“大棒”政策
 
據該院兒童心​​理行為門診郭嘉醫生介紹,這裡說的“大棒”,並非真的指揮舞大棒敲向兒童,而是說一旦孩子發生了與社會行為規範有嚴重衝突的行為,如對自己、他人人身安全、財產等有損害及嚴重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的行為時,必須拿出家長的架勢,在盡量不使用暴力的情況下明確、嚴厲地制止,而不要讓孩子討價還價,教育孩子時也不要語言模糊不清、喋喋不休。
 
專家介紹,臨床發現,不少青春期的男患兒很可能隨著性意識的發育,對女孩開始產生興趣,他們會下意識地去女洗手間偷看、趁機撫摸女孩或是揪女孩辮子等,不少患兒父母深受其擾並感到羞愧難當,因為不時會收到老師和其他家長的投訴。
 
“甚至有的患兒年齡已經比較大了,洗完澡後不穿衣服就光著身子出來,不管說多少遍,孩子都屢教不改,表現得毫無羞恥心。對於這些行為,一定要嚴肅批評,嚴厲制止,不能因為他們是患兒就有所姑息,因為如果行為不得到矯正,非但難以融入社會,而且還可能愈演愈烈。”專家強調。
 
招數二:“胡蘿蔔”政策
 
一些阿斯伯格綜合徵患兒總是和別人玩不到一塊,其實是因為缺乏必要的社交技巧鍛煉,經常出現把別的小朋友惹生氣了,自己還不知道的情況。“這些患兒往往不會調整自己的溝通方式,不會察言觀色,不會換位思考,這和一般人的不機靈、呆板不一樣。”專家指出。
 
就像要用胡蘿蔔激勵小白兔前進一樣,在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上,也應多藉助表揚而非斥責。羅向陽介紹:“總體方法是對孩子進行充分引導,與其共同商量管理辦法。”
 
父母們應不斷地教導孩子如何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不要顯得格格不入,太受人排斥,多用表揚、獎勵強化他們的良好行為。“教育孩子社交技巧的任務繁雜、艱鉅,家長需要極大的耐心。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產生互動的遊戲,讓孩子在這些遊戲中體會、感受他人的情感,學會與人溝通交流的技巧。如果能夠解決孩子的核心問題——社會交往障礙,便可以培養和促進孩子的良好行為。”羅向陽說。
 
招數三:“懷柔”政策
 
不少阿斯伯格綜合徵患兒都會出現上課不注意聽講、見人不打招呼、坐沒坐相、站沒站相等毛病。在對待這些問題上,醫生往往比老師和家長更寬容。
 
“不要培養十全十美的兒童,尤其是不能對阿斯伯格綜合徵的孩子這麼高要求。例如他上課不聽講,那麼只要他不騷擾其他同學,老師可以不用管他。也不要強求其見人有禮貌、非常注意儀態,因為這些不是教育阿斯伯格綜合徵患兒的核心問題,這些對普通孩子來說非常容易學習的事情對他們來說本身就是大難題。苛刻要求只會加重孩子與家長的衝突。家長需要的是抓大放小,先解決最重要的問題,如社交障礙等。”
 
羅向陽介紹,對待孩子的以上行為不是不管,而是暫且放一放。“因為孩子和家長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眉毛鬍子一起抓'難以解決根本問題,還會引發親子關係緊張,導致患兒產生焦慮、抑鬱等各種負面情緒。”專家指出,只有分層次、有針對性、有目標的對待兒童的行為問題,​​才能達到問題行為的最佳管理,維持家長的一定權威,營造一個安全的學習和生活氛圍。
 
專家強調,每一個阿斯伯格綜合徵患兒都具有獨特的人格。因此,在對阿斯伯格綜合徵兒童的行為管理上,醫生只能提供大的原則和策略,具體的實施還需家長和老師細心觀察,因人而異,總結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一套行為管理方法。
 
每萬名兒童中有7位患者
 
阿斯伯格綜合徵與孤獨症同屬於孤獨症譜系障礙的疾病亞型,是一種較常見的兒童發育行為疾病,其屬於一種高功能的自閉症。其發病率要比自閉症高,大約每一萬名兒童裡,就有7位阿斯伯格綜合徵患者。這些患者中不乏高智商者,據說牛頓、愛因斯坦都是其中一員。
 
“但是,阿斯伯格綜合徵孩子常常多動、不守紀律、心理年齡落後、社會適應性差,這種患兒讓家長很頭疼。”羅向陽介紹,如何管理這些讓人抓狂的孩子,應成為醫生、父母和老師不斷共同學習的重要課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