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站在都市圈超級風口的最頂端

中國經濟時報 發佈 2020-06-19T07:16:24+00:00

都市圈時代,誰更勝一籌 本報記者 王彩娜。藉助五大都市圈規劃,廣東省將形成兩大三小的發展引擎,尤其是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命名,更深蘊對標東京都市圈、紐約都市圈之意。

都市圈時代,誰更勝一籌(2) 本報記者 王彩娜

編者按 隨著都市圈時代的來臨,粵港澳大灣區全新增長極正加速形成,各種機遇與挑戰並存。藉助五大都市圈規劃,廣東省將形成兩大三小的發展引擎,尤其是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的命名,更深蘊對標東京都市圈、紐約都市圈之意。從人流、物流、資金流而言,未來的珠三角將站上都市圈超級風口的最頂端。

風起雲湧的珠三角,正迎來一波前所未有的發展紅利——廣東省五大都市圈呼嘯而至。

根據公開消息,為適應珠三角核心區功能拓展和空間拓展的需求,廣東省已規劃廣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兩大三小的發展引擎呼之欲出。

更重要的是,對都市圈的範圍進行了擴容,像廣州都市圈加入了清遠、雲浮、韶關3城,深圳都市圈則加入了河源、汕尾2城。相對於都市圈原有成員,新加入的城市發展水平略遜一籌,比如河源、汕尾、雲浮,讓他們入圈,無疑是希望都市圈的紅利能更大範圍普及。也正因如此,除了廣州和深圳,廣東還勾畫了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3個尚處於培育階段的都市圈,釋放出強烈的區域協調發展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信號。

在依靠單兵作戰創造諸多經濟奇蹟之後,珠三角如今開始以「都市圈」之姿再次起跑。主要是因為都市圈發展戰略優勢明顯,尤其是突出了中心城市的資源富集與輻射作用,圍繞中心城市的優勢產業和產業鏈條,提升區域經濟規模。同時,也有利於化解中心城市同質化發展的困境,比如減少廣州、深圳兩大城市在產業和資源領域的競爭而造成的損耗,逐步構建各自的重點產業集群,形成自己的特色優勢。

就加強區域協同發展,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9年工作總結和2020年工作計劃中提出,進一步深化與廣州的戰略合作,實現「雙核驅動、比翼齊飛」,共同做優做強珠三角核心區,加強與中山、珠海、江門等珠江西岸城市合作交流。

廣州都市圈與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進一步融合其實也在逐步推進中,比如,廣州地鐵18號線延長線延伸至中山、珠海已進入實質性操作,跨區域的共建共享未來或成常態。

從歐美、日本的經驗看,都市圈並不是毫無關聯的城市疊加,而是經濟活動關聯密切區域的高質量一體化。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時代的到來,以往的排隊吃飯正轉變為圍灣而坐,機會更多、邊界更小,都市圈戰略的高質量推進,更有助於城市抱團迎戰國際競爭。

珠三角的發展速度我們有目共睹,鋪開的藍圖也是讓人充滿期待,但是目前的困難阻力也是不小。

回望10年來取得顯著成效的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經濟圈,其建設過程中也面臨多個難啃的「硬骨頭」,關鍵是要破除行政區域壁壘,以市場經濟的原則跨區域優化配置資源,比如,創新稅收分成、利益共享等機制,實現產業共建共享,並推進市場規則、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全方位對接。

在落地都市圈戰略的過程中,廣州、深圳等地既要通過都市圈做大做強中心城市,也要兼顧區域平衡,讓中小城市也能「上車」。

一張網,一串城,超級都市圈時代正在來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