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衝突的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中印打起來的機率不大

阿爾法軍事 發佈 2020-06-19T12:18:02+00:00

加勒萬河谷地區的邊境衝突,來得很突然,也很暴力。但我們從此次衝突的一個細節便可以看出,中印打起來的機率不大。

加勒萬河谷地區的邊境衝突,來得很突然,也很暴力。

兩軍數百人參與械鬥,蓄意發動攻擊的印軍損兵折將,指揮官當場殞命。截至印度軍方目前給出的數據,共有20名印軍官兵死亡。區區一場邊境的肢體衝突,竟然造成這麼慘重的損失,印巴邊境的熱兵器衝突都自嘆不如,堪稱戰爭衝突史上的奇聞。

衝突發生後,兩國網絡輿論場上群情激憤,喊打聲一片。中國網民更是自創了「列印、雷射列印、快速列印、雙面列印、3地列印」等眾多諧名,求戰欲爆棚。但我們從此次衝突的一個細節便可以看出,中印打起來的機率不大。

雙方官兵背著槍打群架,一次性打死打傷幾十人。生死關頭,竟然沒有一個人動槍動炮,可見大家的克制力有多強。對於軍人來說,有什麼能讓他們面臨生死考驗仍不敢越雷池半步?想必只有軍令了,而且這絕不是一般級別的軍令。

從這一個細節可以看出,中印兩國的領導層是清醒和克制的,都不願意因為邊境問題引發戰爭。當然,兩國不願意因邊境衝突開戰,原因卻不一樣。

對於中國來說,主要戰略方向還是東邊的東海、台海和南海,最兇惡的對手還是美國。當前,中美兩國在多個領域、多條戰線進行著激烈的較量,中國面臨的壓力不可謂不大。如此吃緊的時候,中方自然不願意西部再起狼煙,讓自己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

與此同時,中國的國力一直保持快速上升的勢頭,時間是我們的朋友。很多問題,我們採取的都是一個「拖字訣」,很多問題時機成熟自然迎刃而解。比如當年的南海問題,中國雖然有心卻無力控制局面。可當實力具備後,抓住對手送來的一次機遇,瞬間就逆轉了局勢。

對於印度來說,無論是國力、軍力還是國家的凝聚力,都差中國太多。不打仗,印度老百姓怎麼嘴炮都行,在神油和西方的加持下,印軍1個打我軍10個都沒問題。可出水才知兩腳泥,僅僅是一場冷兵器時代的肢體衝突,就輕鬆看出中印之間的距離有多大。

高原鬥毆,考驗的不僅僅是雙方的組織力、戰鬥力,還有以國力作支撐的保障力。印軍死亡的20人中,竟然有85%的是死於救治不及時,未來這一數據可能還得增大。如果發展成熱戰,中國雄厚的工業能力會像二戰時期的美國一樣,將迅速轉化成令人恐怖的戰爭機器。

​對於中國的實力,印度的精英可比普通老百姓清醒多了,平時利用民粹情緒忽悠選票可以,但不知死活試頭鐵不鐵的事,他們可不會做。中印只要發展到刀兵相見的地步,保准藏南和拉達克都得回歸,印控克什米爾能不能保住那都是不好說的事。

有些人也許會問,既然印度明知打不過,老老實實地守住當年侵占的一畝三分地不就行了,怎麼時不時就捅咕中國一下?這與印度愛投機的民族性格有關,他們一方面不敢把中國逼急眼,另一方面卻又趁中國分身乏術之際偷摸地搞些蠶食動作,能賺一塊是一塊。

中國不想打,印度不敢打,註定兩國打起來的機率不大。印度不擦槍,中國也沒必要走火。當然,歷史很多時候並非理性的,偶然因素改變歷史走向的事也不少。這一次衝突,很大可能就是印軍一線指揮員自作主張造成的。

國家之間的博弈,最終都是靠實力說話。不管對手千變萬化,我們只要把國家的實力搞上去了,就把主動權牢牢地抓在了手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