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瑞明:趨勢預判與系統構建是其最為鮮明的特點

智電網 發佈 2020-06-19T20:24:09+00:00

問及為什麼講那麼快,邊瑞明說到,一般老師講課都是從前往後講,而他是從後往前講,先講整體,再講局部,教導學生在最開始就對所涉及的領域有一個系統的構建,這樣就能很快掌握所需的知識點。

早於三年前,時任中興恆集團董事長的邊瑞明就提出資質的弱化和取消,以及全過程工程諮詢等理念。

對比當時正值火爆的資質與並未被重視的全過程工程諮詢,絕大多數行業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伴隨理念的提出,如此火爆的資質怎麼可能被弱化和取消,以及全過程工程諮詢設計範圍那麼複雜又怎麼可能被普及推廣等,一系列的質疑接踵而來。

的確,縱觀建設行業數十年的發展,各部門、單位均各司其職,「畫地為牢」一般的負責所屬的部分,而資質向來也都是各大企業、單位十分看重的資源。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如今,隨著《關於推進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等政策的出台,以及全國各地住建局陸續公布包括一建、二建、監理、造價等在內的證書異地「掛靠」存疑名單,無一例外的證實了邊瑞明對行業趨勢預判的前瞻性。

此外,面對當下飛速發展的建設行業來說,僅有對趨勢的預判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時刻保持對未來發展的系統構建。

對於邊瑞明來講,系統構建就像是與生俱來的事情。在邊瑞明專訪資料中獲知,他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曾經當過一段時間人民教師,應該半年講完的課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問及為什麼講那麼快,邊瑞明說到,一般老師講課都是從前往後講,而他是從後往前講,先講整體,再講局部,教導學生在最開始就對所涉及的領域有一個系統的構建,這樣就能很快掌握所需的知識點。由此可見,邊瑞明對系統構建的掌握以及靈活運用的程度。

時至今日,不得不承認的是,跨界、融和、創新、發展是中國工程諮詢產業發展趨勢,單打獨鬥的時代過去了,合作共贏才是新模式。在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網絡資訊時代背景下,各產業行業正逐步走向聯合,尋求合作共贏協調發展。傳統的工程諮詢行業也不例外,已經無法滿足市場化發展需求。

為此,邊瑞明聯合業內各相關企業、諮詢機構、行業協會、大專院校和研究機構,在2018年3月舉辦的「首屆中國工程諮詢行業創新發展戰略論壇」會上,發起成立「中國工程諮詢產業發展聯盟(簡稱:中咨聯)」,並就任中國工程諮詢產業發展聯盟協會會長。

值得一提的是,中咨聯的啟動同時也吸引力眾多行業大咖的關注。會上,邊瑞明先生力邀北京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理事長林萌、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理事長助理/規劃發展部主任張興旺、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鄧曉梅、中國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北京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協會常務理事馬楠、中國招標公共服務平台總經理平慶忠、中國採購協會(香港)首席顧問/原中國招標投標協會副秘書長毛林繁、高級工程師/中海通建設集團/北京築信築衡工程設計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宏海、信息工程博士/高級工程師/註冊電氣工程師張江波、北京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閆擁軍、行業優秀企業家代表王敦偉、武漢造價協會汪國剛等業內領軍人物共同參與了「中國工程諮詢產業發展聯盟(簡稱:中咨聯)」啟動儀式,見證這一里程碑式的行業發展新拐點。

作為中國工程諮詢產業聯盟協會發起人,邊瑞明先生也將趨勢預判與系統構建完美的融入到中國工程諮詢產業聯盟協會的發展中。

從中咨聯的組織宗旨獲悉,中咨聯將長期致力於跨界開展各領域合作、融合上下游優勢資源、創新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發展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促進我國工程諮詢產業上下游優勢資源整合,結合國家有關政策,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配合中國工程諮詢產業改革升級與創新發展需求,開展工程諮詢產業各領域跨界合作,探索全過程諮詢「項目合夥化」標準研究,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產業大數據服務平台,加強全國工程諮詢產業企業、協會組織間的資源互補,以科技創新推進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發展,為我國工程諮詢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升級提供「平台+智庫+科技+資本」的全方位一體化資源保障。

如果說中咨聯的成立,是邊瑞明在趨勢預判與系統構建下對行業所做出保障。那麼,在中咨聯成立後提出的三級商業模式的構建,更是邊瑞明面對日益浮躁的行業環境所做出的商業革新。邊瑞明認為,商業創新作為一種新的創新形態,其重要性已經不亞於技術創新。

對於三級商業模式的構建,邊瑞明做出了詳細的講解。第一階段以市場終端客戶需求為導向,設計的行業執業諮詢業務鏈。其核心內容是建立集約型動態組織,依靠「BIM技術的集成應用」與「項目合夥機制」開發工程全生命周期項目管理服務產品,滿足市場終端(建設方)需求,「組織開展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

主要以聯合全國工程諮詢產業志同道合的夥伴,以整合各行業資源,優化配置結構為目標,進行「融人、融智、融資」,依託「BIM技術的集成應用」培養「全過程諮詢師」,以「項目合夥機制」的模式,構建六方密切合作的工程全生命周期項目管理生態系統,實現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系統的商業模型搭建。

第二階段以行業諮詢企業需求為導向,設計的產業服務平台業務鏈。其核心內容是聯合全國工程諮詢企業、行業協會、專家智庫、社會資本,完成資源融合互補的產業矩陣和大數據區塊連結,為企業提供適合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環境和新經濟模式的企業升級改造解決方案,「創立《平台+智庫+科技+資本》四維一體的中國工程諮詢產業聯盟平台服務體系」。

主要以聯合行業協會、專家智庫、優秀企業家共同成立以專業委員會為核心的全過程工程諮詢聯合會,依託聯盟新動能科技研究院,實現BIM、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新動能向產業應用轉換,通過聯盟商學院、開展線上線下會員交流互動、專業標準研究、產業技術革新等服務,打造「建築雲學院、創新人才孵化基地」等品牌項目,為產業培養和積蓄實用型創新人才,圍繞以產、學、研為一體的多元化業務,實現「平台+智庫+科技+資本」的中國工程諮詢產業聯盟服務平台商業模型搭建。

第三階段以產業生態系統需求為導向,設計的產業大數據及雲共享服務平台業務鏈。其核心內容就是依託中國工程諮詢產業聯盟,開發以產業大數據為核心的工程諮詢C2C智能信息雲服務平台,提高產業供給側質量、降低成本、修補短板、促進改善產業經濟結構、優化資源配置結構、調整產業體制結構,為產業結構調整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構建「信息化」+「智能化」的產業大數據及資源共享平台服務系統」。

在智能家裝、智能家居、養老健康、文化傳媒、教育培訓、國際工程等領域深度融合,跨界整合資源,以九大行業平台加一個金融中心為基礎,建立基於BIM大數據的「信息化+智能化」的工程諮詢C2C產業數據化結構平台,開展信息分析、數據處理、諮詢交易、產業報告、市場調研、雲平台共享服務等多元業務。依靠跨界優勢,實現資本導入,完成產業大數據及資源共享商業模型的搭建,構建多領域多層次多元化新經濟時代工程諮詢產業生態圈。

對於中咨聯在未來的戰略規劃,邊瑞明在早期的專訪中就提到,中咨聯將利用2-3年時間,融合縱向各領域專業團隊及智庫,完成橫向行業協會跨界聯盟,設計搭建工程諮詢產業大數據及雲共享平台,踐行全過程工程諮詢項目合夥機制,實現產業矩陣及資源區塊連結。

同時,邊瑞明也對中咨聯的服務做出極為細緻的要求。其指出,中咨聯要嚴格做到服務流程專業細分標準化、融合資源共享化、產業平台合夥化、跨界合作運營一體化、行業服務C端化,為全過程工程諮詢項目創造有利條件。

邊瑞明特別指出,步驟一為服務流程專業細分標準化。旨在聯合行業協會,發揮協會組織專業細分優勢,依託聯盟研究院,大力推進產業研究,在行業準則的基礎上制定產業標準,通過聯盟大型活動中心,組織產業論壇與專題研討會,規範各專業執業服務流程,建立全過程工程諮詢評價系統,設計專業評分機制,實現產業服務質量和標準的量化等級評定,完善專業流程細則,為實現全過程工程諮詢行業間對接做好機制準備。

步驟二為融合資源共享化。旨在整合各行業專家智庫共享智力資源,依託聯盟商學院及學術交流中心,組織產業線上線下培訓授課與學術交流活動,為全生命周期工程項目管理提供專業意見和管理諮詢,同時將前沿的知識與技能普惠行業專職專業人員,培養人才,組建梯隊,利用建築雲學院、創新人才孵化基地等品牌IP,打造工程諮詢產業「黃埔軍校」形成產、學、研一體的智庫人才系統,為創建產業C2C平台,迎接新經濟時代產業革命積蓄力量。

步驟三為產業平台合夥化。旨在建立平台合夥機制,跳出行業看產業,依託聯盟品牌IP,團結一切力量,融合各方資源,實現優勢互補,依託專業智庫和科技創新力量解決平台核心競爭力及沿前技術問題,依靠新經濟下的平台運營模式,解決供給側改革中新舊動能轉化的核心課題。融合「平台+智庫+科技+資本」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和資源配置平衡。

步驟四為跨界合作運營一體化。旨在打破傳統行業孤島,實現行業間跨界聯盟,依託聯盟全過程工程諮詢聯合會及各專業委員會,建立模塊間合作共贏機制,科學設計合作模式,規範產業上下游各專業間的市場運營與利益分配機制,建立項目合夥機制,設計項目積分規則,實現標準化執業作業與科學化績效管理相結合的專業服務流程,為全過程工程諮詢項目運營一體化創造條件。

步驟五為行業服務C端化。旨在建立聯盟會籍管理制度,依託聯盟會員管理中心和品牌推廣中心,大力發展專業社群,組織線上線下會員活動,利用長尾設計,增加會員粘性,實現粉絲社群經濟,同時,建立「信息化+智能化」的工程諮詢C2C平台,解放行業C端生產力,降低項目成本,提高工程質量和效率,依靠工程諮詢產業大數據與資源共享,完成產業結構改革,最終引入資本運作,實現數據資本化和產業平台上市交易。

伴隨著資質的弱化和取消,以及全過程工程諮詢的全面推進,行業產生大量極為戲劇化的就業慌與用工荒雙向存在的問題,並急缺複合型人才支撐行業發展。為此2020年6月,身兼中咨聯協會會長的邊瑞明,特聯合建築雲學院提出「建築雲學院·2020中國建設工程行業複合型百萬英才育人計劃」,為全過程工程諮詢的全面推進儲蓄人才,並緩解行業因資質的弱化和取消而造成的極具矛盾的就業慌與用工荒,助力建設行業健康發展。

時至今日,中咨聯已成立兩年有餘,為全行業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當前,隨著「建築雲學院·2020中國建設工程行業複合型百萬英才育人計劃」的實施,中咨聯的戰略布局正在不斷壯大。

邊瑞明表示,通過三年的時間,此次「建築雲學院·2020中國建設工程行業複合型百萬英才育人計劃」將為中國建設工程行業公益培養100萬高端複合型技術人才、複合型管理人才、複合型師資人才,重新塑造新經濟時代下,建設工程人身份感、價值感、責任感、使命感的新形象,並樹立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實踐經驗,並精通法律法規的德才兼備、道術雙修的中國建設工程行業人的新形象。

而對於未來,中咨聯也將懷著「每10個工程諮詢從業人員就會有1名建築雲學院的學員」的偉大遠景,通過加強技術、經濟、管理、及法律等方面的理論知識的培養,力求率先完成「十分之一」的「建築雲學院·2020中國建設工程行業複合型百萬英才育人計劃」,令每一位學員都能成為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的綜合型人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