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實現人生逆襲的4條規則,受益終生

包頭髮布 發佈 2020-06-22T02:02:27+00:00

讀書也許不賺錢,但能讓我們越來越值錢。Learn and live。惡意抹黑她的人如同污水,你只看到污水潑在身上不乾淨,卻沒看到: 蘑菇的孢子必須落在泥土裡,吸收淤泥和潮濕才能成長,乾乾淨淨的水泥地反而無處逢生。

讀書也許不賺錢,但能讓我們越來越值錢

Learn and live

最近,朋友圈被來自湖北五峰的一張照片刷屏。

集貿市場的一家滷肉店裡,一張案板,隔著兩個世界。

案板上,是父母忙碌的生活氣息。案板下,逼仄而又昏暗的空間裡,是一位7歲的小女孩,正在努力學習。

就在這樣一個時常會碰到頭的地方,孩子默默堅持了一個多月。她也說,自己長大後要當醫生。只有好好讀書才能實現這個夢想。

所以即使讀書苦了點,難了點,也還是有毅力去堅持。

微博上有位網友說:「沒吃過讀書的苦,但知道生活扇過來的巴掌有多疼!」簡單幾個字飽含了歲月磋磨的心酸。

我們常常以為有人不讀書也能成功,便覺得自己也可以效仿,但這樣的人實在鳳毛麟角。

其實,生活回擊給你最大的難,有時並不是辛苦本身。而是面對現實的苦,無能為力,無從選擇。

你走過最狹窄的地方,你吃過的苦,熬過的夜,做過的題,背過的單詞,都會鋪成一條寬闊的路,帶你去你想到達的地方。

讀書,是人生最好走的一條路。

不甩鍋給原生家庭,是成年人的修養

Believe in yourself

近幾年,「原生家庭」這個詞很火。很多人把它視為生活不順的「原罪」,開始理直氣壯,理所當然地甩鍋。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這一點不可否認。

原生家庭的確會傷人,卻永遠不會毀滅一個人。只有相信它會的人,才可能真的被毀滅。

美國著名的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哈羅德·馬斯洛,就成功地證明了這一點:

馬斯洛其實有一個不幸福的原生家庭,

父親與家人關係冷漠,總是寧可在外面消磨時間,也願不回家;

母親情緒暴躁,甚至會做出一些極端的舉動,讓孩子們膽戰心驚。

按理說這樣的人,一生應該都很不幸,然而並沒有如此,亞伯越長大,越清醒地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

於是他開始研究人的精神性格形成,用來剖析自己,在這過程中他也越來越自信,找到了人生奮鬥的方向,更努力一步步夯實學業事業,成就了不一樣的人生。

東野圭吾在《時生》中說:「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無法選擇父母。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只能儘量打好它。」

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也不能假裝那些傷害不存在,但也可以選擇在痛過之後,冷靜下來,用獨立與新生來與自己和解。

帶著欣賞的心態看待他人的優秀

Envy is pain at other's good

林之野在《尋渡》一書中所說:

「這世上兩個人條件越是接近,越容易產生妒忌心理。

商人妒忌發跡的同行,官員覬覦他人的頂戴,文人鄙夷當紅的福童,男演員們眼紅冉冉升起的小白臉。

總之,財富與知識的積累,無助於人類一澆心中妒忌的塊壘,人們永遠逮著自己的同類項死掐。」

這句話可謂點破了嫉妒之心的真相:乞丐不一定嫉妒百萬富翁,但肯定嫉妒收入更高的乞丐。

見得人好者,總是帶著欣賞的心態看待他人的優秀,為他人取得的成績而高興,心態是愉悅的。

嫉妒身邊人,見不得他們好,是人性里陰暗的一面,也是最大的愚蠢。

因為見不得別人好,自己往往也不會好;見不得別人優秀,自己往往更平庸。

嫉妒別人,其實是拿對方的優秀折磨自己,很愚蠢、很不幸、很可笑。

想有所成就,要擁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能力

Bad times make a good man

89歲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後,被國人推崇為「中國的居里夫人」,但掌聲中也夾雜著一些異樣的聲音。

有人指責她不夠淡泊名利,過於高調;有人認為她不在家帶孩子注重事業,對家庭不負責任。

但屠呦呦並沒有因此停下探索科學的腳步。她將自己關在實驗室里,不斷進行科研,寫出《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等文獻,讓全人類都因此受益。

惡意抹黑她的人如同污水,你只看到污水潑在身上不乾淨,卻沒看到:

蘑菇的孢子必須落在泥土裡,吸收淤泥和潮濕才能成長,乾乾淨淨的水泥地反而無處逢生。

人這一生若想有所成就,就得擁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能力。

正如蘑菇一樣,長在陰暗的角落,長期得不到陽光,也沒有肥料,只能自生自滅;

只有長到足夠高的時候才開始被人關注,可此時它己經能夠接受陽光了,再也無須在意那些污水了。

這就是所謂的蘑菇定律。

有人說:

「人要活成一朵蘑菇,潛滋暗長。躲在暗處的時候,永遠都在為成熟做準備。」

做人,應當如蘑菇,陰暗處品嘗失落,陽光下悄然勃發。你經歷的所有不公和挫折,都有可能是「蘑菇」成長的養料。

來源:人民論壇網

編輯:王瑋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