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志願者為家鄉農產品代言

中國青年網 發佈 2020-06-23T15:16:17+00:00

成立大學生工作室,邀請薊州籍大學生加入,共同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智慧,成為駐村幫扶組打開當地擺脫貧困現狀的一把「鑰匙」。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艷

不久前,天津財經大學法學專業本科生吳欣瑤體驗了一把「直播」帶貨。

她和幾位同學走進田間地頭,在掛滿瓜果蔬菜的田壠間裡,通過直播鏡頭讓家鄉天津市薊州區兩個困難村的綠色農產品在雲端亮相,吸引了全市許多高校師生的關注,為原本靜靜躺在村裡的綠色蔬菜打開了新的銷路。

吳欣瑤的另一個身份是天津財經大學幫扶薊州區下倉鎮喬安子村大學生工作室的一名志願者。自天津市啟動結對幫扶困難村項目後,天津財經大學駐村幫扶組從2017年8月起進駐了喬安子村和與之相鄰的沽東村。成立大學生工作室,邀請薊州籍大學生加入,共同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智慧,成為駐村幫扶組打開當地擺脫貧困現狀的一把「鑰匙」。

位於天津北部的薊州區是全市唯一的半山區,而這兩個村地理位置偏僻,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

一到村裡,駐村幫扶組組長、喬安子村第一書記李強和同事們就一頭扎進老百姓家中,挨家挨戶走訪調研。一圈走訪下來他們發現,如今村裡的主要勞動力,年齡大多六七十歲,村裡還有不少因病致貧的低保戶和特困供養戶。

擺在幫扶組面前的難題一個接著一個:村民普遍老齡化、學歷低、技能單一。最讓人頭疼的是,很多村民和個別村幹部觀念陳舊,對幫扶組開展的一系列改變當地落後面貌的創新辦法並不理解。有的村民甚至直接對李強說,「乾脆一年給我們村20萬元,其他的都別管了!」

李強清楚,要想帶領村民擺脫貧困,首先觀念不能「貧困」。他跟村民聊天得知,村裡歷史上重視教育,近年來出了不少大學生,比起周邊的村莊,這裡的孩子考上大學的比例更高。然而和全國各地其他的村莊一樣,這些年輕人一旦通過高考離開了家鄉,便不再願意回來。

能不能發揮這些大學生的力量,讓他們用自己的好點子給鄉村注入新的活力?幫扶組向以天津財經大學為主的全市大學生們發出志願者招募的消息,沒多久,喬安子村大學生工作室揭牌成立了。天津大學在讀博士生、大學生工作室負責人喬玉茜正是從這個村裡走出的大學生,她太理解農村孩子用知識改變命運的迫切心情,與此同時她也明白,作為「村裡的希望」,自己必須肩負起用所學知識回報家鄉、讓鄉村振興的使命。

大學生的到來,給沉悶的村莊帶來了青春亮色。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群策群力為村裡設計了村徽、村標、村旗,還聯繫天津市的一些幼兒園和小學的孩子們一起來到村裡,一起動手把村裡破舊的牆壁粉刷成一面面靚麗的文化牆。

在幫扶組老師的帶領下,大家開始思考如何能給這個村子找到一條產業發展的新路,真正實現從「輸血」到「造血」。通過調研發現,這裡耕地面積有限,村民大多種植玉米、小麥維持生計,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於是大學生和幫扶組的老師們經過反覆研討,啟動了「為薊州綠色農產品代言」活動。

按照他們的設想,首先邀請農科院專家幫助村民規劃新的種植方案,改良農業生產結構,將種植方向轉向經濟附加值更高的綠色農產品;然後啟動直播代言等銷售方案,解決鄉村綠色農產品進入城市消費者生活的「最後一公里」,提升利潤空間,幫助村內低收入困難群體增收。

薊州區好山好水,為綠色有機優質農產品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當地的黃花山核桃、盤山磨盤柿、天津板栗、紅花峪桑葚等聲名遠播。為了讓兩個困難村通過消費扶貧讓村民的錢袋鼓起來,幫扶組協助村裡成立了拓新農業發展公司和銘心農業發展公司。天津市農科院專家王勝軍受邀多次來到村裡考察種植情況,疫情期間還通過網絡視頻會議的辦法,與農戶交流,同時向他們傳授新觀念、新技術。

大學生們也成為網絡主播,通過一次次直播和線下活動,為家鄉的農產品代言,隨著一批批綠色果蔬農民從大山運進城裡,再擺上市民的餐桌,困難村也在一點點發生變化。李強介紹,目前除了天津財大之外,大學生志願者還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倡議全市其他高校也積極參與進來,把薊州區優質特色農產品直接引入校園,既為薊州農村低收入戶進行捐購,也為各高校師生員工提供優質特色產品。

公司成立2個多月來,已銷售農產品近30萬元。李強說,銷售的農產品不少都是來自村內低收入困難群體家庭,「我們以高於市場均價的價格收購,讓當地農戶看到了通過自身奮鬥改變生活的希望。」

來源:中國青年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