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脾虛的人容易胖,2個中醫思路,讓你保持身材緊緻

正安中醫 發佈 2020-06-24T08:56:00+00:00

芒種節氣後,全國大部分地區降雨增多,南方進入梅雨季,陰雨連綿,氣候潮濕,這時候自然界的濕氣極易侵犯人體,加重外濕;

夏天不減肥,穿衣徒傷悲。可是有些人身上的肉就是減不下去!甚至感覺入夏後身體越來越沉重了!


芒種節氣後,全國大部分地區降雨增多,南方進入梅雨季,陰雨連綿,氣候潮濕,這時候自然界的濕氣極易侵犯人體,加重外濕;加上入夏後貪食寒涼瓜果、冷飲,損傷脾陽,滋生內濕。


水濕內停,外濕侵襲,水濕下注,讓一部分人感覺身體好像拖了一個「大水囊」,身體沉重。同時,濕重也會加重脾胃的負擔,從而加重水腫、痰濕肥胖。


圖源:攝圖網


從中醫角度看,肥胖的原因有哪些?


從中醫角度來看,肥胖較常見的就是陽虛肥和痰濕肥。


陽虛肥胖:脾腎陽虛


由於腎陽不足、脾陽不足,也就是脾腎陽虛引起的肥胖,我們稱為「陽虛肥胖」。


一般是怕冷的胖子。表現為人很胖,但是疲乏無力,整個人沒有力氣,很容易累,腰膝酸軟,手腳冰涼。


陽虛生內寒,身體往往會形成更多的脂肪來禦寒。並且一般在腹部、大腿內側、上肢內側(蝴蝶袖),贅肉突出。因為這些位置恰恰都是陰經交匯之處,更易受寒。


「陽化氣,陰成形」,多餘的脂肪也是有形物。想要化掉這些「有形物」,最關鍵的就是扶持陽氣。


痰濕肥胖:濕邪困脾


由於脾虛濕阻、痰濁中阻引起的「痰濕肥胖」,一般表現為腹型肥胖,肚子比較突出、容易浮腫、疲乏無力、肢體困重、頭暈頭脹、口粘或口甜、舌頭胖大有齒痕、大便黏膩等等。


濕邪困脾,脾無力運化濕氣,如此惡性循環,不但體重一路增加,還會出現頭面浮腫、早起腰疼、小腿腫脹等情況。痰濕肥,往往並沒有多吃,但卻日漸肥胖,關鍵在於脾濕不運。


圖源:攝圖網


因此對於胖人來說,扶陽健脾化濕才是正確的減肥打開方式。方法得當,不但能夠減肥,還能調理身體,扶陽散寒,冬病夏治,更有可能讓自己變成「易瘦體質」,這裡給大家提供幾個簡單的食療和艾灸穴位,讓你在減肥路上少走彎路。


陽虛肥:扶陽化寒濕


食療:自製姜棗茶扶陽溫中


食療方面,夏季的早晨、上午,可以喝自製的姜棗茶。


大棗2個,生薑數片,用小火慢煮十幾分鐘;或加入保溫杯、燜燒罐燜泡1小時左右。喝的時候,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入適量紅糖。


生薑辛溫,「走而不守」,扶陽溫中、溫通散寒,與大棗相配,可以補益脾氣,養血安神,加入紅糖,柔和口感,更增益氣血之功。另外,有朋友覺得姜棗茶太辣,過於刺激,分享一個不錯的方法,就是將生薑切細絲,放在水裡浸泡十幾分鐘,然後撈出薑絲,用這個泡姜的水來煮姜棗茶,這樣口感更柔和。泡過的薑絲還可用於炒菜等,一舉兩得。


圖源:攝圖網


艾灸:溫化體內寒濕之氣


艾灸方面,可以選擇:大椎、命門、關元、三陰交等穴。


  • 大椎穴:在第7頸椎棘突下,是督脈及手足三陽經交會之處。督脈為陽脈之海,是提昇陽氣特別好的穴位。「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夏季艾灸大椎,有助於溫化身體內的寒濕之氣。
  • 命門穴:在第2腰椎棘突下,與肚臍正好前後相對。命門,「生命之門」,有強壯元陽之效。命門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第一側線的腎俞穴;命門旁開3寸,是足太陽膀胱經第二側線的志室穴。命門、腎俞、志室,都是與「腎」有著密切聯繫的穴位。懸灸的時候,可以沿著這條線,橫嚮往返迴旋灸,溫煦腎陽,化陰寒,化寒減脂。
  • 關元穴:任脈穴,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陰、元陽之關口,和合陰陽之門戶。關元也是足三陰經與任脈相交會之處,任脈是陰脈之海,關元又與足三陰經交會,所以關元是化寒濕特別重要的一個大穴,而且艾灸關元,能夠很好地減掉肚腩,溫腎暖宮,對於婦科、男科的各種問題,還有調理體質的作用。另外,關元是小腸募穴,心與小腸相表里,艾灸關元,艾灸的能量能夠上俸於心,溫化心的「寒濕」,對於焦慮、抑鬱、情志不暢也都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 三陰交穴:足太陰脾經穴,在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三陰交即足太陽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三條陰經交會之處,可以調經血、主生殖,可肝脾腎同調,化三陰之寒。三陰交也是艾灸上下配穴中,常用的下肢配穴之一。


多曬太陽,適量運動


另外,夏季要「無厭於日」,多曬太陽,適量運動。


「動為陽,靜為陰」,辦公室一族,常常一坐一天,容易引起下焦寒濕不化,臀部涼、腿粗,還容易增加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的風險。夏天散步、曬背,無厭於日,扶陽化寒濕。


圖源:攝圖網


痰濕肥:健脾祛痰濕


食療:陳皮紅豆沙健脾祛濕


夏季健脾祛濕,有一款非常好吃的陳皮紅豆沙推薦給大家。


紅豆利水除濕,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搭配在一起不但能夠健脾祛濕,口感也非常好。


紅豆要選擇長形的赤小豆,利水效果更好。一般250克左右的赤小豆,加入3克左右的陳皮即可,陳皮太多會有苦味。赤小豆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左右,陳皮掰小塊備用。


做法:砂鍋加水,水開後放入赤小豆、陳皮,大火煮開,改為中火,煮到紅豆起沙,出鍋前加入適量冰糖,甜糯可口。如果睡眠不好,還可以另外加入蓮子60克,和赤小豆同時下鍋熬煮。蓮子養心安神,促進睡眠。另外,夏天外環境熱,但脾胃的內環境反而是涼的,陳皮紅豆沙建議溫熱著喝,不要喝冰鎮,會傷脾胃,對減脂化濕也不利。


圖源:攝圖網


艾灸:調和胃氣、祛濕去脂肪


艾灸健脾化痰濕穴位推薦:中脘、水分、豐隆


  • 中脘:任脈穴,在胸劍聯合至臍中1/2處。中脘是胃經募穴,胃也恰恰就在中脘穴的位置。中脘是任脈、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足陽明胃經交會之處,對於腸胃問題有很好的調節作用 。艾灸中脘,可以調胃和中,健脾化濕。
  • 水分穴:任脈穴,在臍中上1寸。水分即是分水,艾灸水分,可以把身體里多餘的水濕分化掉。
  • 豐隆穴:足陽明胃經穴,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條口穴外1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豐隆是治痰要穴。身體的「痰」,不單單是感冒咳嗽時候吐出來的痰,身體里多餘的脂肪也是「痰」。豐隆不但可以化有形的痰,也可以化無形的痰。艾灸豐隆可以調和胃氣、祛濕化痰、通經活絡。


陽虛兼脾虛體質的人,該怎麼調?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是兩種情況並存,既脾腎陽虛,又脾虛痰濕。二者兼有的情況該怎麼調?


可以綜合使用上面推薦的方法。在艾灸方面,除了上面的穴位搭配使用,另外推薦:帶脈穴、承山穴。如果是先天性肥胖,或肥胖導致不孕等嚴重情況,可以使用神闕穴。


  • 帶脈穴:足少陽膽經穴位,是足少陽膽經與帶脈相交會的點。帶脈不僅僅是圍腰一圈,而是從腳到頭都有帶脈的分布。帶脈就像一個筆筒,裡面是縱行的其他經脈。帶脈對縱行經脈有一個約束作用。但是當帶脈失約,失去這種約束力的時候,就會出現啤酒肚、大肚腩,這時候艾灸帶脈穴,有增強帶脈約束力、約束腹部肌肉的作用。另外,每天沒事兒的時候,可以握拳輕敲帶脈穴,也能刺激、激髮帶脈功能。
  • 承山穴:足太陽膀胱經穴,位於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就是承山的位置。承山的名字也很有意思,承受著山一樣的壓力。承山位於小腿部重要的肌肉下,承受的正是全身的體重。我們過於肥胖的時候,承山承受的壓力就會過大,艾灸承山,可以緩解小腿壓力,同時促進身體脂肪的代謝,讓小腿更緊實更有力。同時,除了有形的體重壓力,承山承擔的還有無形的精神壓力,所以艾灸承山,對於抑鬱、焦慮、精神壓力大等情況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減肥一定要吃主食,主食是糧食,是種子,有很強的生髮之機,我們身體的陽氣的生髮,離不開種子的力量。只吃水果不吃主食,即便瘦下來也很容易反彈,因為這樣非常傷脾胃。主食建議吃糙米、全麥面、小米等,營養更均衡,而且比較硬,需要細嚼慢咽。


說到細嚼慢咽,大家可以試試,吃飯的時候,每口至少嚼21下,慢慢嘗試每口嚼49下。現在很多人,吃飯是沒有覺知的,上一口在嘴裡還沒有咽下去,下一口又塞了進來,三下兩下就咽下去了。這樣脾胃的負擔重,很難不胖。


圖源:攝圖網


而且夏天比冬天還容易受風寒,要注意少吃冷飲、冰棍這些寒涼的東西。有意識地避空調,空調溫度不要太低,避免直吹。女孩子最好不要光腿穿裙子,穿上內搭褲。寒邪最易傷人陽氣。「陽氣一傷,百病叢生」,也會讓人變胖。


日常睡前、晨起,堅持揉腹、推腹,疏通中焦,減掉小肚楠。「腹部軟如棉,百病不來纏」,堅持揉腹,有助於保持良好身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