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及其養生意義

希夷大道 發佈 2020-06-24T18:13:00+00:00

如紀念屈原說:農曆五月初五是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跳入汨羅江殉國的日子,端午節就是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賽龍舟是為了打撈這位英雄的屍體而演化來的活動,包粽子是為了丟入江里讓惡魚吃飽,以保護這位英雄的屍體不被吃掉。祝 各 位 端 午 快 樂 !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版本很多,但靠譜的極少。

如紀念屈原說:農曆五月初五是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跳入汨羅江殉國的日子,端午節就是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賽龍舟是為了打撈這位英雄的屍體而演化來的活動,包粽子是為了丟入江里讓惡魚吃飽,以保護這位英雄的屍體不被吃掉。這樣的傳說是完全經不起推敲的:屈原因楚國被秦國所滅而跳江自殺,或許值得一些楚人紀念其「愛國」精神,但他愛的是楚國,難道與楚國無關的其他國家甚至滅楚的秦國人也要紀念他?說不通!歷史上因國破而自殺殉國者何其多!照這樣的邏輯需要設多少個節日才夠用呢?專門設立一個全民節日去紀念一遇到挫折就自殺的人,有何實際意義呢?也說不通!

還有紀念伍子胥說:五月初五是春秋時的吳國名臣伍子胥被國王夫差逼死、屍體沉江的日子,端午節是為紀念伍子胥而設立的。這個版本不可信的道理與屈原版類似。

其實,端午節遠在屈原、伍子胥之前的時代就早已存在了。

一、傳統節日蘊含天道

中國文化追求的是長治久安,只有遵循天道才能達到這個目的。故中國傳統節日大多不是為了紀念某個人物或人為的事件,而主要與天道有關,因為人是大不過天的,有天地才會有人,地上的人只有與天道合一才能生存。天道的實質就是日月地的運行規律。

日月地運行有固定的規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發生一個比較明顯的變化,於人而言就會感受到氣候的變化。所謂「節」即是「節點」,過了這個節點,氣候將會有所不同,通過設置節日提醒人們注意生活方式要隨節令變化而有所調整,遵循天道生活才能永葆健康。對於人而言,沒有比健康更大的事。

正規的節點一年有24個,即24節氣,其中比較大的節點有8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些節點是地球繞太陽運行而形成的,故與太陽曆有密切的關係。而從夏代以來的中國傳統曆法是結合了月亮運行規律的陰陽合曆,人們日常生活中主要以陰曆為主,因此節日的設置也主要看陰曆。

天地之間最大的節點是四季的更替,故在四季都會設置一、兩個比較大的節日,如春季有春節、清明節,秋季有中秋節,冬季有冬至節。那麼,夏季呢?

二、端午的含義

端午就是代表夏季的節日。

「端」字的本義是「正」,所以我們常說「端正」,一個人如果品性不正我們會說他「品行不端」。「端午」即「正午」之意。「午」是十二地支之一,代表陽氣最旺,故一天中「午時」是陽氣最旺的時間。十二地支與月份相配,五月正好為午月,為仲夏之月(夏季第二個月),「五」又為「午」的諧音,五月五這一天有兩個「五」相重,暗含午月午日的意思,雙午重疊,代表一年中陽氣正旺的日子,所以「端午節」在某些地方又稱「端陽節」,即陽氣正旺之意。

當然,按太陽曆來說,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日子應該是「夏至」,但夏至與陽曆的關係比較恆定(6月21-22日),而與陰曆的關係是不恆定的,故傳統節日除「清明」、「冬至」兩個節日完全遵循24節氣外,其他節日都是在8個大的節點附近找一個固定的陰曆日以方便人們記憶,如春節為春之節,必然在「立春」前後,定為正月初一這個日子是為了將這個節日的時間固定下來,因正月初一每年都是不變的,而「立春」所對應的日子(陰曆日)每年都不同。

夏天是陽氣最旺的季節,代表夏季的節日必然要在陽氣最旺的夏至附近。「五月五」這個「重午」之日正好符合夏季陽氣旺的特點,又接近夏至(如2020年在夏至三天後),故以「端午」或「端陽」為名作為節日。

三、端午節習俗的養生意義

端午既然是「夏節」,就是提醒人們:炎炎夏日已經到來了,生活上必須適應夏天的氣候變化!

那麼夏天要如何生活呢?《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這段話的意思是:夏季,天地的陽氣正在充分展示其功能,使萬物繁榮昌盛,開花結果。人也一樣,要晚一點睡(但不宜超過子時,即23點),早一點起床(5點前起床謂之「早起」),不要厭惡日光而成天躲在屋子裡吹涼風,要使身體的陽氣充分展現出來,從事各種勞作,就像所愛的對象正在外面向你招手一樣,你要以極大的熱情參與到喜愛的事情中去,而不要帶著不情願的情緒去做事,甚至發怒!

我們的老祖宗非常智慧,除了在《黃帝內經》中用文字告訴人們夏季養生的要領外,還專門為夏天設置了一個全民享受的端午節,並為這個節日發明了兩種蘊含夏季養生意義的紀念活動,作為端午節特有的習俗代代相傳:一是賽龍舟,二是吃粽子。

賽龍舟就是一種戶外娛樂活動。敲鑼打鼓、人頭涌涌的龍舟比賽開始了,既需要賽手,也需要拉拉隊員,你還能躲在屋子裡吹涼風嗎?由於夏天太陽大,從事不適當的活動則出汗太多,會耗傷津液和陽氣,而賽龍舟是在水裡進行的,有涼水相伴,水邊一般也是有涼風的,可以在享受戶外娛樂的趣味時,避免過多的出汗對身體健康不利。


吃粽子就是為了解決戶外活動時的飲食問題。粽子的實質就是加了糯米做的飯糰,提示出門在外,飲食不要太複雜,記住最主要的食物——米飯就行了,只要吃飽了米飯就有力氣從事各種體力活動,糯米飯比一般的粳米飯難消化一些,但在戶外活動這個特定情況下卻是一個優勢:比較耐飢餓,吃一次管的時間比較長。粽子用特殊的葉子將飯糰包裹起來,既使飯糰方便攜帶、不易變質,吃完還避免了洗碗及保留餐具的累贅,便於戶外活動,一舉多得!

從古代延續下來的端午節賽龍舟及吃粽子的習俗,提醒人們記住夏季養生的要領:夏天不要悶在屋子裡吹冷風(如現代人最喜歡的空調)、睡懶覺,這樣會使「氣不得泄」,要儘量在自然溫度下生活,讓身體適度出點汗,才能「使氣得泄」;還要儘量從事有意義的勞作,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能。但是也要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戶外活動要在比較涼爽的地方進行以免中暑。飲食要以糧為綱,多吃米飯,吃飽了飯,就有力氣從事各種勞作,即使是體育比賽這類消耗體力的活動也沒有問題。

四、龍舟的意義

端午節划船比賽的船隻為何稱為「龍舟」?

「龍」代表上升的氣象,與春夏陽氣上升的特點相吻合,故有 「青龍」之稱(「青」是木氣上升之色),與代表肅殺之氣的「白虎」相對(「白」是金氣下降之色,「虎」代表殺氣)。


二月二是「龍抬頭」,代表陽氣初升,「見龍在田」(《易經》乾卦九二爻的爻辭);五月五則是陽氣最盛,預示「飛龍在天」(《易經》乾卦九五爻的爻辭),代表陽氣升到最高點,故比賽的船被做成龍的形狀,飛速前行,其寓意是水中的龍就像飛機離地之前加速前行一樣,很快就要一飛沖天,實現「飛龍在天」的目標了。

由此看來,端午節還是一個與「龍」有關的節日!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在端午這個代表盛夏的特別節日裡,如果不能參加「賽龍舟」的活動,該干點什麼有意義的事才能與「飛龍在天」相匹配呢?……

位 端 午 快 樂 !


#我在廣州過端午節##夏季養生正當時##快問中醫##端午節的故事##弘揚傳統文化 共度端午佳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