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頂假髮讓癌症患者重拾尊嚴與勇氣

新快報 發佈 2020-06-25T07:49:35+00:00

徵集時間已過一個多月,記者從活動官方平台《新快報》和「ZAKER廣州」獲悉,已有超2.5萬名選手參賽。

■兩個參賽短視頻的海報。

廣東青少年短視頻大賽作品正火熱徵集和展播,四位參賽選手講述拍攝的精彩內容與思路

為鼓勵和引導青少年用短視頻記錄生活中的真善美,用鏡頭展現年輕人新時代的風貌,抒發愛國主義情懷,傳播社會正能量,由廣東新快報社、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20 廣東青少年短視頻大賽」,於「五四」青年節起面向全省青少年徵集原創短視頻作品。

徵集時間已過一個多月,記者從活動官方平台《新快報》和「ZAKER廣州」獲悉,已有超2.5萬名選手參賽。徵集到的短視頻題材豐富,風格多樣,製作精良,有浪漫的,有紀實的,有文藝的,也有溫馨的;徵集到的很多短視頻無論是表現手法,還是文案、剪輯等都頗具創意。

活動徵集期間,新快報記者將「話筒」遞給了其中四位青年組參賽選手,由他們講述短視頻拍攝的過程與鏡頭背後的故事。目前,這些作品也正在新快報APP「ZAKER廣州」上火熱展播,歡迎垂注。同時,循眾要求,為了讓更多的優秀視頻作品能夠參與到大賽中來,賽事主辦方決定將短視頻徵集截止時間延至7月15日。

●參賽作品1 《解憂假髮店》

癌症患者在假髮店尋回失去的美

「一頭秀髮是女人的珍愛,當你沒有了頭髮,才知道有頭髮是多麼幸福。」這一視角,讓短視頻大賽青年組的參賽者季思岑關注起了癌症患者,因為化療,他們不得不與頭髮告別,有人乾脆剃掉全部,以假髮重新面對生活。季思岑說,癌症患者這種「生存渴望之外的心理需求」,正是她想通過《解憂假髮店》呈現的。

「希望大家關注癌症患者的心理需求」

「現在大家不都調侃自己脫髮嗎?但我發現頭髮對於女生來說還是挺重要的。」季思岑說,「世界癌症日」之際,這個偶然的發現讓她關注起女性的特殊群體——癌症患者,她們也愛頭髮,卻不得不看著它脫落。癌症患者如何面對這一困境?季思岑用了一個多月拍攝,在廣州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對面的假髮店進行了一次紀錄片形式的對話。

「癌症帶來的不僅是死亡威脅,化療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脫髮也給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傷害。」在短片《解憂假髮店》里,來定製假髮的人大多是女性,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因為接受化療而逐漸掉發的癌症患者。而假髮店的店主在季思岑眼裡是一個「旁觀者」,她希望通過店主的視角呈現癌症患者的狀態。

片子從癌症患者接受剃髮的鏡頭展開,店主和店員忙碌著為癌症患者剃髮、定製假髮。「我們也不知道陪哭多少次了,因為會有一些情緒比較低落的顧客,在剃髮的時候不敢看鏡子、蒙面,甚至是哭著的。」店主的話真實地展現了癌症患者的心理狀態。季思岑希望呈現癌症患者群體也有愛美的一面。他們不僅有生存的渴望,也有心理的需求。

而一頂為自己量身定製的假髮承載了癌症患者這一心理需求,讓他們重拾尊嚴與勇氣。片子裡提到,有些痊癒的病人會經常和店主聊天,告訴店主自己頭髮長長了。這在季思岑眼裡也意味著對人生樂觀的態度,孕育著生長的希望。

平凡角落中也有微光存在

在拍攝途中,店主常常提醒季思岑儘量不要拍到癌症患者的正臉,也不建議她去病房拍攝特定的癌症患者,以保護他們的隱私。這讓季思岑意識到,店主是發自內心地關心著這些癌症患者。「她是感性的、善良的,不然也不會堅持做這件事(給癌症患者定製假髮)十多年。」

季思岑拍下了店主在敘述一位特殊顧客流淚時的樣子:顧客的丈夫說不需要假髮了,店主以為顧客是痊癒了並為她感到開心,沒想到是已經過世了。雖然見過假髮店裡很多的悲歡離合,但店主在那一刻仍控制不住自己流下了眼淚,這觸動了季思岑,也讓她多了一份對生與死的敬畏,這是她希望大家能在片子中看到的。

●參賽作品2 《纖維藝術設計》

微觀視覺下的纖維藝術美

提起纖維,你想到什麼?是舒適的衣服?還是賦予建築自然清新氣息的手工藝品?在參賽作品《纖維藝術設計》實驗視覺微觀短片中,來自廣州美術學院的杜力試圖記錄纖維藝術中多樣的纖維材料和手工藝製作過程,「它是開放的,有豐富細節美的。」杜力說。

在杜力眼裡,纖維藝術也是一種開放性很強的藝術,它的表現形式有很多種,纖維材料本身也是很多樣化的。為了表現這種開放性,在構思該短片時,杜力選擇了微觀的表現方式,他使用微單相機和全畫幅微距鏡頭進行拍攝,著重展現不同纖維材料的細微差別。毛線的細絲在空中旋轉,皮革的細屑從刀鋒下噴泄而出。單纖維材料,杜力的短片就出現了毛線、輔料、面料等五種。

短片里還出現了很多種用纖維材料製作而成的手工藝品。植物染、編織刺繡、皮雕,他想在短片中展現的,是現代纖維藝術與傳承至今的手工藝品相互交融的魅力。

●參賽作品3 《不愛紅裝愛武裝》

用朝氣蓬勃的臉龐,展示大學生滿懷夢想的模樣

《不愛紅裝愛武裝》是本次大賽首個成功投稿的作品。「它將鏡頭對準學校的國旗護衛隊員們,記錄下他們平時訓練的點點滴滴。」視頻創作者觀顯鋒說,「希望通過隊員們朝氣蓬勃的臉龐,去展示新時代大學生青春剛強而充滿力量、自信謙虛又滿懷夢想的模樣。」

觀顯鋒表示,《不愛紅裝愛武裝》講述的就是一個關乎成長與夢想的故事。除了正常的上課時間外,戶外無論是酷暑驕陽,還是風吹雨打,國旗護衛隊隊員們的訓練都雷打不動——從早上7點站軍姿、8點練體能,再到下午的隊列訓練,以及晚上的「加餐」站軍姿,他們從未懈怠,臉上寫滿了堅毅與執著,而這點正是最打動自己的地方。

「《不愛紅裝愛武裝》是一個關於快剪類型的短視頻,但是我想用紀錄片的手法去拍攝。」觀顯鋒介紹,為了更好地呈現隊員們的颯爽英姿,自己特意將鏡頭融入到他們的日常訓練中去,長時間的跟蹤拍攝積累下大量的素材,方便了後期的剪輯,也讓視頻呈現更加真實。

●參賽作品4 《愛在指尖,齊心抗疫》

指尖凝敬意,致敬「最美逆行者」

在眾多投稿的短視頻中,由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心理協會手語舞組黃賢昕提交的短視頻《愛在指尖,齊心抗疫》別開生面,視頻中一群來自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將心意凝聚在指尖,共跳一支手語舞,致敬奮戰在不同崗位上的抗疫者。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無論是奔赴一線的醫護,還是堅守在抗疫陣地的社區工作人員、志願服務者,他們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不懈奮鬥著。」黃賢昕說,「我們手語舞組的小夥伴們也想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於是錄製了這個視頻,用手語這種表達方式,聽覺障礙者也能讀懂我們的心意。」

參賽方式

●參賽者按照年齡分為青年組(16周歲-28周歲社會各界青年和大學、中學學生)和少年組【6周歲-16周歲(2004年6月30日前出生)的中學、小學學生】;

●參賽作品為3分鐘以內的短視頻,格式為MP4,大小不超過20M;每件作品需提供一張個人封面海報照片或視頻截圖(尺寸為578×324,大小不超過400K),需附上100字左右的作品簡介(包括標題+作者+文字說明),用文本文檔格式。所有參賽資料壓縮到一個文件通過郵件附件投送,壓縮文件名為「組別+作品名」。

●參賽作品請發送至

xkbdsp@126.com,郵件主題標註:【參賽組別(青年組/少年組)】+【學校或單位】+【姓名】+【作品名稱】+【聯繫方式】。

■統籌:新快報記者 黃聞禹

■采寫:新快報記者 肖韻蕙 黃聞禹

■攝影:新快報記者 夏世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