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攻明|殃及鄰國,淺析萬曆朝鮮戰爭,三敗俱傷卻贏得百年和平

資深人士說文史 發佈 2020-06-25T10:26:09+00:00

日本則國力大損,也沒有實力在對外戰爭,這場戰爭可謂是三敗俱傷,但卻重新整合了東亞地區的政治格局,贏得了朝鮮,日本,中國三國之間將近300年的和平。

在我國歷史上,對日戰爭其實並不多,而且還主要集中在明清時代;但是明朝對日戰爭勝多敗少,而清朝對日戰爭則是勝少敗多;不光光是這樣,明朝對日戰爭還是在國力衰落的情況下進行的;那麼明朝和日本最大的戰爭——韓戰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明朝發展到了萬曆年間,因為一代名輔張居正的病逝,這時候的明朝就陷入了朝政鬥爭的漩渦中,再加上萬曆皇帝不知道為什麼忽然就不上朝了,每天就呆在寢宮裡修道和玩樂;這時候的大明王朝已經開始瞥見危機隱患了。

豐田秀吉統一日本,殃及鄰國

而這時候的東方島國日本完成了統一,豐臣秀吉統一了日本全島,但是這個統一是建立在個人權勢鼎盛的基礎上,事實上國內的各大名都還是口服心不服;豐臣秀吉這個人因為完成統一後,就有些得意忘形,再加上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國內形勢類似我國古代周朝,豐臣秀吉是關白,但是事實上對下面的大名控制力並不強)。

豐臣秀吉就想著開疆闢土,想要打敗朝鮮、女真和明朝,然後再打到東南亞地區,完成東亞地區霸主地位;而鄰國朝鮮也和明朝一樣,國內朝政鬥爭十分的劇烈,並且常年的和平導致了武備極其的鬆弛,朝鮮軍隊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可以說朝鮮士兵就是為了拿份俸祿才當兵,大多數時間都是沒事到處亂逛。

借道朝鮮攻明被拒,日本占領朝鮮

明朝,朝鮮,日本,三國的國家現狀也預示著三國必有一場戰爭;豐臣秀吉開始派使者告誡朝鮮國王,日本想去攻打大明,希望朝鮮能夠讓個道;朝鮮當然不同意,大家可能不知道朝鮮和大明的關係,朝鮮王國還是大明皇帝朱元璋冊封的王國,一直以來朝鮮都是大明的附屬國身份,那麼自己的宗主國要被別人打,誰會願意?

再加上朝鮮國王也不是愚蠢之人,大明這麼大的國家,我跟你一樣去反抗他,那這不是自己找死嗎?於是朝鮮直接拒絕了,這下日本就有理由征伐朝鮮了,豐臣秀吉直接派人以拒絕借道攻明的名義,對朝鮮國王發了戰帖。

朝鮮國王最初還覺得一個日本就想欺負自己,就也沒當回事;但是朝鮮還是低估了日本的實力,日本直接帶了15萬人殺到了朝鮮,更是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占領了朝鮮的王城漢城,這直接給朝鮮國王嚇尿了,他們倉皇逃到了平壤。

後來在平壤的朝鮮國王,依舊把希望寄託給剩下的軍隊,就派人收攏殘兵準備決戰,甚至還專門親臨現場鼓舞士氣;於是二十多萬的朝鮮士兵,被幾萬人的日本士兵給擊敗,這下平壤都待不下去了,朝鮮國王只能逃到了和大明交界的義州地區

朝鮮國王求援明朝

在逃難的過程中,這時候的朝鮮國王就慌了,派了一波又一波的使者去請求大明增援。而大明王朝的態度是什麼?最開始朝鮮使者到了順天說明情況後,大明的官員們根本不信日本有這麼強悍,不到幾個月就占領了朝鮮大部分土地。

朝鮮使者甚至哭哭啼啼地講述日本的兇惡,但大明從皇帝到臣子對出兵沒啥想法;不過這也不是大明不願意出兵,而是有沒有必要出兵,大明從朝鮮使者到來的時候,就派了錦衣衛到處收集日本的情況,他們也知道日本目前豐臣秀吉一統,並且開始對外擴張。不過大明有個顧慮,就是日本會不會和朝鮮聯合一起,當自己軍隊到達朝鮮,然後,兩國直接把大明軍隊給殲滅了,也是這個顧慮大明才一直不願意出兵。

是否出兵援朝,明朝猶豫不決

而當時駐守大明東北地區的精銳部隊,是大明帝國大名鼎鼎的遼東鐵騎,這支部隊人數不多,但是實力非常的兇悍,遼東鐵騎一半兵員都是由女真人和蒙古人組成,可以說組成了大明東北邊防的頂樑柱;假設大明要出兵,那麼遼東鐵騎勢必也要出動一半,假如被日本朝鮮坑了,那麼就得不償失了。

朝鮮國王得到了大明皇帝模稜兩可的回答就慌了,他知道如果大明不出兵,那麼朝鮮根本不可能復國;於是就想親自去大明順天請求援助,後來還是在群臣的建議下,留守義州。後來,朝鮮國王直接讓使者把日本的書信交給大明,大明官員們看到了日本的書信如此囂張,再加上錦衣衛的調查,大明的兵部尚書就打算親自去一趟朝鮮。

當朝鮮國王看到了大明的「國防部長」(兵部尚書類似國防部長),就感激得老淚盈眶,這讓當時的兵部尚書石星很不好意思;但是石星雖然確定了朝鮮王國如今的窘況,但他還是不信朝鮮士兵有這麼弱?當他視察了一下朝鮮的士兵,一個個都聳拉著腦袋,無精打采的樣子,毫無戰鬥力,甚至朝鮮的武器好多都還沒開封。

明朝決定出兵援朝鮮,取得統帥權

石星回國後匯報了情況,當萬曆皇帝聽完後,就下令讓內閣籌劃援朝戰爭,於是大明正式開始出兵援朝,最初朝鮮和大明兩軍匯合的時候,朝鮮將領們和大明將領們還爆發爭吵,爭吵的原因就是統帥權究竟是朝鮮還是大明,後來大明直接要軍餉、軍糧,朝鮮將領們沒轍,就把統帥權給了大明。

統帥權給了大明,但是大明遲遲不見出兵,這又把朝鮮大臣們給急瘋了,就親自來到大明的遼東巡撫這裡詢問,其實兩軍交戰最忌諱的就是貿然出兵,大明這邊的部隊都還沒集結完畢,根本不能夠隨意出兵;但是朝鮮的官員們哭哭啼啼實在沒轍,這個巡撫就派了兩千人先去出兵。

首次交鋒,明軍落敗

不過雖然大明的遼東軍隊強悍,但剛開始時,朝鮮剛好連日的大雨,導致了遼東軍隊手中的火器用不上,再加上日本的作戰方式實在從未見過,於是第一批軍隊就遭到了打敗,2000多人被打散,第一次交鋒讓大明對日本有了最初的了解,大明了解到的日本作戰方式新穎,並且非常靈活。

而日本了解到了大明軍隊作戰個人實力強悍,團隊聯合稍弱,不過大明的火器是極大的威脅,好在下雨讓火器失靈。而這次戰役其實是2000人對戰上萬人,朝鮮給的情報完全是錯誤的,於是大明就開始全方位的派出錦衣衛收集日本情報。

李如松採用新戰法戰勝日本

最初援朝戰爭的統治權是歸遼東地區軍務長官負責,因為失利,統帥權開始被朝廷的兵部掌控;大明陸續派出援軍入朝,後來等到了軍隊集結,大明的反擊戰正式拉響;李如松主導這次大戰,李如松是大明的名將,並且大明還抽出了一萬的遼東鐵騎歸入管轄,李如松的軍隊有近4萬多人,而日本軍隊有十幾萬人,不過李如松並不認為兵少就會輸。

在平壤收復戰中,李如松直接和日本的小西行長部隊開戰,而這次收復之戰沒有下雨,大明的火器開始派上了用場,這也是日本倭兵第一次看到大明正規軍火器,各類大炮火銃輪番射來,平壤的日本軍隊直接被打懵了,李如松就很輕易的收復了平壤,事實證明,大明的炮火攻擊後結合步兵衝擊是很有效的戰法。

日本所預定的陸上戰略徹底告吹,後來的漢城之戰,明軍就陣亡不到1000人,日本卻折損了近萬人,於是大明直接收復了一大半的朝鮮土地;朝鮮國王聽到連續的捷報後十分的興奮。雖說明朝和日本的作戰,在前中期是一直保持優勢,不過後期李如松因為一些戰術判斷錯誤,導致了大明軍隊喪失了強悍的一面,也讓日本有了可乘之機,日本也取得了連日失敗之後的勝利,不過兩軍陣亡都很大。

水上戰役,大明以慘勝而告終

隨著戰役的進行,日本已經發現陸戰的優勢完全喪失,日本根本無力應對大明的火器,於是日本的水軍部隊開始進發,水軍之戰最初是有朝鮮和日本開戰,朝鮮名將李舜臣擊敗了日本的戰艦,取得了水戰的大捷,史稱「鳴梁海戰」。

不過後來李舜臣再也創造不了奇蹟,並且朝鮮的水師徹底崩潰,大明水師開始進入戰場,然而,不管是大明,還是朝鮮都低估了日本水師的厲害,大明在付出慘重的代價下,徹底的擊敗了日本;而日本也無奈地接受了和談,朝鮮光復。

結尾

雖然說,萬曆時期的韓戰第二次同樣燃起,不過明朝數次派出軍隊兩次擊敗日本,終於豐臣秀吉扛不住壓力,被德川家康給鑽了空子,於是日本權力異主,不過這兩次戰役也導致了日本多年都不敢招惹明朝和朝鮮,並維持了近百年的和平。

大明在這兩場戰爭中直接使得朝廷國庫財政陷入赤字狀態,原本張居正苦心經營的改革讓國庫豐盈的成果毀於一旦,經歷兩場戰爭後,國庫直接陷入赤字;並且大明遼東地區大量的精銳喪失,女真最大的威脅遼東鐵騎直接銳減一半,導致了後來的大明遼東危機。

而朝鮮也經過這兩次戰爭,徹底國力不振,根本無力對付女真和日本;日本則國力大損,也沒有實力在對外戰爭,這場戰爭可謂是三敗俱傷,但卻重新整合了東亞地區的政治格局,贏得了朝鮮,日本,中國三國之間將近300年的和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