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證收緊、留學黃金時代已逝「美國這條路,今年很難走」

美國僑報網 發佈 2020-06-25T14:04:42+00:00

廣州的高三學生陳曉,今年初拿到了2020年秋季包括UIUC、普渡大學等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本科offer。「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去美國旅遊,印象深刻,從那時候起就計劃好了去美國讀書。

【訊】新冠疫情席捲全球,留學生涯前途未卜。廣州的高三學生陳曉,今年初拿到了2020年秋季包括UIUC、普渡大學等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本科offer。「小時候和父母一起去美國旅遊,印象深刻,從那時候起就計劃好了去美國讀書。」

當地時間6月22日,紐約曼哈頓地鐵2號線,乘客上下車。當日,紐約市按預定計劃進入第二階段重啟,市政府預計將有約30萬人重返工作崗位。(圖片來源:中新社)

深圳《時代周報》24日報導,海外疫情爆發後,陳曉準備去的學校開不了學,中國也約不了簽證面談。因為從來沒有把中國高考作為人生選項,他只能一邊在家準備美國大學預修課程考試(AP),一邊著手申請歐洲的大學作為備選。

「我很不喜歡自己的生活中充滿了不確定性,但現在生活中唯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性。擺在眼前的道路很多,但仿佛每一個選擇都是錯的。」知乎上,一個拿到2020年秋季加州理工大學入學offer的學生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最新出爐的2021QS世界大學排名中,加州理工大學排名第四——世界頂級名校的offer無法衝破疫情的阻隔。

同樣在知乎,一個名為「2020秋季美國留學的同學們現在心裡都是什麼感覺?」的提問下,325人寫下了自己的經歷,得到了143萬次瀏覽。

6月9日,中國教育部發布2020年第1號留學預警。提醒廣大留學人員做好風險評估,當前謹慎選擇赴澳或返澳學習;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疫情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6月23日,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903萬例,美國累計確診230萬例。簽證縮緊,示威仍在持續。

秋季開學日期臨近,但大部分國外高校並不能如期線下開學。「疫情結束後,中國留學的黃金時代也要結束了。」今年四月,北京大學教授何帆如此判斷。

節點

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國際生源國。據今年三月份公布的教育部數據,從1978年到2018年底,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達585.71萬人,2018年一年就達到66.21萬人。

雖然2019年的數據還未公布,但一些研究報告認為,2019年將成為中國學生留學史上的重要節點。美國2019年門戶開放報告數據顯示,2018—2019學年的赴美中國留學生近37萬,占美國國際留學生的33.7%——雖仍保持增長,但同比僅增1.7%,增長率再創新低。

「美國這條路,今年是很難走了。」6月20日,陳國輝說。

陳國輝和他太太都是「資深留學生」,夫妻倆在不同國家前後讀完不同學科的四個碩士學位。陳國輝自己也是留學行業的資深從業者。自2001年起,他在新東方教授GRE、GMAT、雅思等22門課程,這些年送出國的學生不計其數。

「2013年,我的學生里,還有能從廣東工業大學申請到哥倫比亞大學的,今年不太可能了。」陳國輝特意舉了一個令他印象深刻的例子,「今年申請美國研究生的一個孩子,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本科畢業,GPA、科研經歷都無懈可擊。可是錄取他的最好學校就是紐約大學,他希望去的計算機牛校都沒有錄取他。」

留學圈有一個大家常常調侃的「留學鄙視鏈」,不管順序怎麼變化,美國一直處於鄙視鏈的頂端。但今年,美國不是第一選擇了。

「以往,不少華人加拿大高中生或者本科生,會申請去美國讀書。然而今年,我第一次碰到了有美高學生主動來申請加拿大本科入學的學生。」陳國輝介紹道。

變化

大家都清楚,目前去美國要面對的是什麼。

「就算高校對中國學生仍然敞開大門,也擋不住美國簽證政策的變化。」陳國輝提到,入境官員對中國留學生的審查變得越來越嚴格。

「越來越多拿著offer的學生在申請簽證的時候被拒,或者簽證到手了卻在入境的時候被攔下。」陳國輝無奈地說,「入境審查本來只是個走過場,現在卻越來越多地行使生殺大權。」

前途未卜的,不僅僅是拿到今年秋季美國高校offer的學生。不少去年拿到美國offer的學生,同樣面臨兩難選擇:由於簽證局勢不明朗,回國後很有可能無法再次返回美國境內。

這意味著:每一次回國,都要做好放棄學位的準備。

「我認識一些碩士或博士研究生,確實在考慮別的方向,例如轉而申請英國大學的項目,或者考慮中外合辦的大學以便在國內就讀等等。」6月20日,美國喬治亞大學政策與管理系副教授、寧波諾丁漢大學李達三健康經濟學首席教授、前美國疾控中心資深經濟師陳茁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雖然大部分美國高校仍然支持學生的學業與科研,但簽證政策的收緊會對探親等帶來影響,尤其是那些選擇了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敏感專業的學生。」陳茁強調,「當然,不只是中國學生面臨這些,目前美國聯邦政府政策和大環境決定了美國目前的移民政策不是很友好。」

政策壓頂,為減少學生流失,美國各大學仍在努力自救。

加州理工大學、紐約大學等為學生提供延期半年或一年入學的選擇,大部分高校提供網絡授課的選擇;為了吸引更多學生申請,UCSD等高校將2020年秋季錄取截止日期延長到了6月30日,這在以前幾乎從未發生過。「這樣的學校,往年一般1月份就截止錄取了。」陳國輝說。

實際上,優質的生源流失對任何一個學校都是損失,一些香港大學看到了機會。

5月底,香港大學發布公示表示,將增加獎學金,擬錄取無法在海外完成學業的大陸學生。公告指出:「如果學生是持有學士學位一級榮譽或同等資歷的優秀申請人,同時擁有全球其他頂尖大學2020-2021學年的博士入學通知書,那麼就可以申請香港大學的『總統博士獎學金』,申請截止日期為6月30日。」

但這還是打亂了不少人的原有計劃。

「家裡的經濟狀況很一般,我好不容易說服父母,自己能用獎學金把美國的學位讀下來。」一個學生在知乎上寫道,「現在聽說要延期至少一年,父母又開始勸我放棄了。」

「今年的AP考試改為線上進行,考試形式和時間也有所改變。」陳曉說,「這意味著,以前做的功課要推倒重來。」他目前唯一慶幸的,就是SAT和托福成績都有了。因為今年上半年的雅思、托福等標準化考試都取消了,「就算下半年恢復,本來就很難預約的考試只會更加搶手」。

裁員

「6月9日發布預警後,暫時還看不出中國留學生的數量變化,因為邊境暫時關閉了。」雪梨科技大學澳中關係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澳大利亞能源轉型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施訓鵬說。

施訓鵬談到,由於收入銳減,不少澳洲大學開始削減成本甚至裁員。而就在上個月,澳洲迪肯大學宣布裁員400人。根據當地媒體報導,澳洲高等教育聯盟倡議高校職工減薪15%以保住崗位,熬過這場危機。

「對於留學生而言,今年還不是最困難的一年。」曾留學澳洲阿德萊德某高校、現在澳洲做博士後研究的華人Ray稱,「明年可能更困難,因為裁員導致的教職工缺口將依然存在。」

目前,中澳之間仍有少量航班計劃,但留學生和新移民很難坐上回國的航班。採訪中,Ray傷感地說,自己好友的父親剛剛在中國診斷出胃癌,但朋友沒法回國探望、陪伴。

「查的時候都有航班,但買的時候就沒有了。」Ray說,他和太太已經做好近一兩年不回國內的心理準備。

選擇海外高校時,移民政策也是相當一部分留學生考慮的重要因素。陳國輝說,自己有一個學生在美國一所TOP50的高校護理學院中任職副教授,雖是熱門的移民專業,但今年也面臨轉綠卡至少排隊兩年的窘境。目前,澳洲雖然沒有這樣嚴格的限制移民政策,但今年的失業群體同樣龐大。

Ray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七年前,步入「中年危機」的他從上海到澳洲阿德萊德攻讀博士,太太雖然是以陪讀身份過來的,但也很快找到了工作。

今年就很難了。「受疫情影響,華人很難找到工作。」 Ray說,「我身邊的非理工科和醫學等專業的中國學生,很多人一畢業就失業。」

失業

失業的不僅是中國留學生,還有留學中介。

某個廣州留學中介的培訓群里,每天都有不同的中介出來哀嚎:

「想問一下做澳洲留學的同行,現在澳洲市場是不是要涼了?我這邊想去澳洲的學生都猶豫了。」

「美高早涼了呀。」

「加拿大也涼,不少省份移民政策又變了。」

如果不是海外疫情突然爆發,留學行業本可在教育行業一枝獨秀,因為大部分業務是線上進行的。

天眼查數據顯示,今年3月,留學諮詢相關企業新註冊量足足增長273.76%,但國外疫情集中爆發後,留學行業也隨之陷入窘境。今年5月,留學行業相關企業的吊銷註銷量,首次超過企業的新註冊量。

業務縮減凸顯不規範的市場亂象。

2020年5月,在不少顧問「失聯」已久後,武漢至美前程教育諮詢有限公司向部分已經簽約的客戶出具了一份破產聲明。此前,留學顧問們曾給學生髮來長長的消息,表示由於1月至今的工資和績效都還沒有發放,他們決定罷工,2020屆和2021屆學生的留學申請工作自此全面擱置。

公司申請破產,諮詢費能不能拿回來成了未知數。更重要的是,無數人的人生因此改向。

「我叫MKT」是一個專注留學行業評論的公眾號。今年4月份,該公號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超過40%的留學機構實施了裁員或者降薪,其中不乏新東方、新航道、環雅等大機構;在接受調查的143人服務的留學中介里,裁員規模在公司人數10%以內的占62.2%,裁員規模超過20%的占16.1%。降薪情況也較為普遍,31.4%的受訪者所在公司有降薪調整,其中60%的公司,降薪幅度超過20%。

「美國留學其實從去年開始就不好做了,今年只是倒得更快。」6月21日,在留學行業呆了十餘年的Vincent稱,他先後在啟德教育、新東方留學任職,離職前已經轉型為某美國教育集團的駐華代表。

去年年初,Vincent還在朋友圈曬了訪問美國大學校園的照片,但到年底,就因為績效難達標而選擇主動離職。今年,市場的行情更糟糕,他決定依靠十幾年攢下來的資源成立個人工作室單幹。「今年失業的同行太多了,數都數不過來。」

「留學中介本身並不是一個很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隨著信息差越來越少,大家對中介的需求也越來越少。」Vincent回憶起幾年前脫離中介身份的原因。

陳國輝則在更早時意識到了職業危機。2012年,辭去新東方教職後,他短暫地在香港工作過,隨後花了兩年準備和考察,最後全家前往加拿大留學和定居。

「很多我的同行們只盯著怎麼押題、研究某個題型如何提分,這太沒技術含量了。」陳國輝說,「而且大部分中介顧問的素質並不高,為了拿到訂單,隨意許下承諾很正常。」去年開始,他太太獲得了加拿大聯邦註冊移民律師牌照,同時在加拿大一所大學負責協助國際學生適應本地生活。

陳國輝認為,未來,「留學+移民」的組合方案會成為趨勢。「我們自己就是一步一步走過來的,經歷了太多事情,最知道路該怎麼走。

退潮

6月18日,中國教育部正式印發《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意見》指出,要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大中外合作辦學的改革力度,優化出國留學工作布局,做強「留學中國」品牌,鼓勵開展中外學分互認、學位互授聯授。

教育部國際司(港澳台辦)負責人指出,疫情對出國留學的影響將是暫時的,將繼續通過出國留學渠道培養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

徐超說,看到這則新聞,自己仿佛吃下一顆定心丸。

按計劃,今年秋季,徐超要前往英國謝菲爾德攻讀公共衛生方向的歐盟聯合碩士。疫情發生後,她一直關注著航班的恢復情況。

「目前顯示中國到英國的航班要到10月25日才恢復正常,在那之前是每周一趟航班,機票24000元,對我來說,價格太高了。」學校10月26日開學,她掐點買了10月26日的航班,機票價格6000多,「雖然比起往年也並沒有便宜多少,但算是能負擔得起了」。

徐超本科學的是物理,疫情期間一直堅持自學國外本科的公共衛生教材,「把個人健康放在社會的層面去思考,這個話題太有意思了。」

「本來我選擇的方向是環境污染引起的健康問題,但因為疫情的突然發生,我可能會在第二年選擇流行病學方向。」對於前路,徐超有自己的獨立思考。

疫情席捲海外,無數個陳曉、徐超在等待。但在長期從事留學中介工作的Vincent看來,長達20年的出國熱「該退潮了」。

「確實不少人因為留學改變了命運,但大部分出國留學的學生讀的學校很一般,專業也多數是文科和商科,對中國生產力的提升其實沒有直接幫助。」Vincent稱,「我親眼見過花光家裡積蓄留學,回國後做公司前台的極端個例。」

「中國海外留學生的數量不可能無限增長,拐點遲早要出現。」施訓鵬說,「國內大學排名突飛猛進,加上『海歸』變『海待』,光環不再後,一些人留學的動力自然就會減弱。」(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