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代酷睿VS三代銳龍 實測看誰更適合玩遊戲?

中關村在線 發佈 2020-06-25T18:09:45+00:00

桌面級的AMD Ryzen 7 3700X和英特爾酷睿i7-10700K擁有同樣的核心數和線程數,然而在製程工藝、三級緩存上,英特爾酷睿i7-10700K不如AMD Ryzen 7 3700X,但是從實際遊戲體驗來看,英特爾十代酷睿在1080P和2K解析度下,幀數明顯優於AMD Ryzen 7 3700X,在4K解析度下也略高於AMD Ryzen 7 3700X。

AMD和英特爾在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相繼發布新平台之後,PC用戶對於十代酷睿和三代銳龍的討論至今沒有停歇。尤其是圍繞「二者之間誰更適合玩遊戲?」這個話題,兩大陣營的用戶更是爭論的不可開交。

其實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很簡單,只需要通過實際遊戲測試數據就能直接反映出來孰強孰弱。但無奈大多數用戶很難有機會同時接觸到酷睿和銳龍平台的產品,即便接觸到了,也很難找到內存、硬碟、顯卡相同,而只有處理器不同的平台。因此對於普通用戶來說,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顯得比較困難了,大家也只能根據自己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數據作為論點,彼此攻擊對方,試圖爭出一個勝負。

正是因為大家有這樣的爭論存在,所以今天這篇文章,我們試圖從實際測試的結果入手,找到「十代酷睿和三代銳龍誰更適合玩遊戲?」這個問題的答案。

【測試方法和相關說明】

首先,十代酷睿和三代銳龍都包含了桌面級處理器和移動級處理器,因此在測試過程中,我們也分別選擇了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作為測試平台。

其次,既然是測試處理器對遊戲的影響,那麼我們在選擇平台時,對於內存類型、內存容量、固態硬碟類型、固態硬碟容量、顯卡規格、作業系統版本和驅動版本等等可能影響到最終測試結果的因素都儘可能使其成為定量,而處理器則是測試中唯一的變量。

對於桌面級處理器,也就是十代酷睿和三代銳龍這一部分,我們選擇了英特爾十代酷睿i7-10700K和AMD Ryzen 7 3700X,這也是在上述問題爭論中大家最常提及到的兩個處理器型號。

而在移動級處理器測試中,我們選擇了英特爾十代酷睿i7-10750H和AMD Ryzen 7 4800H。

【測試平台配置信息】

桌面級和移動級測試平台的具體信息如下:

【處理器參數對比】

桌面級和移動級處理器的基本信息如下:

總體來說,AMD三代銳龍處理器在製程工藝等方面要領先英特爾十代酷睿,而英特爾十代酷睿的優勢則在於主頻和睿頻能力。

接下來我們先上測試結果,再來分析二者究竟誰更適合遊戲,以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

【桌面級平台遊戲實測對比結果】

桌面級的AMD Ryzen 7 3700X和英特爾酷睿i7-10700K擁有同樣的核心數和線程數,然而在製程工藝、三級緩存上,英特爾酷睿i7-10700K不如AMD Ryzen 7 3700X,但是從實際遊戲體驗來看,英特爾十代酷睿在1080P和2K解析度下,幀數明顯優於AMD Ryzen 7 3700X,在4K解析度下也略高於AMD Ryzen 7 3700X。

由此可見,更高的主頻和睿頻加速能力成為了決定最終遊戲體驗的關鍵點。英特爾酷睿i7-10700K 3.8GHz的主頻和5.1GHz的睿頻能力,使其在遊戲畫面流暢度上超過了3.6GHz主頻、4.4GHz加速頻率的AMD Ryzen 7 3700X。因此對於遊戲玩家來說,頻率高低是首要考慮的因素。

【移動級處理器對比結果】

為了證明高主頻比多核心對遊戲更有意義,所以我們在移動級處理器的測試中,故意選擇了8C16T的Ryzen 7 4800H和6C12T的酷睿i7-10750H做對比,並且測試了更多不同種類的遊戲。

那麼在核心數、製程工藝落後於Ryzen 7 4800H的情況下,酷睿i7-10750H是否能把主頻/睿頻優勢轉化為實際遊戲體驗上的優勢呢?

我們還是直接看結果:

首先是《刺客信條:奧德賽》。

這款遊戲對於硬體性能要求整體比較高,其自帶的Benchmark測試程序因為存在一些小BUG,所以最低幀數並不是太準確。

英特爾十代酷睿,最高畫質平均:51fps、最高:95fps、最低:15fps

AMD三代銳龍,最高畫質平均:49fps、最高:75fps、最低:26fps

最終測試結果為:

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最高畫質平均:51fps、最高:95fps、最低:15fps

AMD三代銳龍平台,最高畫質平均:49fps、最高:75fps、最低:26fps

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在平均幀,最高幀表現上優於AMD三代銳龍平台,最低幀表現上不如後者,整體表現優於AMD三代銳龍平台。

《刺客信條:奧德賽》針對銳龍優化

另外要說明的一點是,《刺客信條:奧德賽》這款遊戲是針對AMD銳龍和Radeon處理器/顯卡平台專門優化過的一款遊戲,這一點上對英特爾酷睿平台來說其實是有一些劣勢的。

第二款測試遊戲為《古墓麗影:暗影》。

英特爾十代酷睿,最高畫質平均:75fps

AMD三代銳龍,最高畫質平均:74fps

從平均幀來看,兩個平台運行《古墓麗影:暗影》相差只有1幀,差異忽略不計。不過我們要著重看一下下面這項測試結果:

CPU Render,平均:116fps、最低:63fps、最高:235fps

CPU Render,平均:100fps、最低:78fps、最高:148fps

《古墓麗影:暗影》的Benchmark程序可以記錄處理器渲染性能,所以既然是對比處理器,那麼這一項性能就比較關鍵了。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在CPU Render(渲染)測試中,平均:116fps、最低:63fps、最高:235fps;AMD三代銳龍平台在CPU Render測試中,平均:100fps、最低:78fps、最高:148fps。

在平均幀和最高幀表現上,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明顯優於AMD三代銳龍平台,分別高16幀和87幀,在最低幀上不如AMD三代銳龍平台,低15幀。

總體表現,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優於AMD三代銳龍平台。

第三款測試遊戲為《CS:GO》。

這款遊戲對硬體性能的要求不高,但畢竟是一款電競遊戲,所以幀數越高、越穩定,對於電競選手和普通玩家來說,都是更好的。我們在測試時選擇了遊戲的最高畫質,具體如下:

最高畫質

沙漠二地圖,採樣場景幀數:170(英特爾十代酷睿)

在測試這款遊戲時,我們選擇了經典地圖「沙漠2」,並且通過場景採樣的方式作為參考。同一場景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幀數為170,AMD三代銳龍平台幀數為149,相差21幀,雖然都能夠非常流暢的運行這款遊戲,但幀數表現上還是有較為明顯的差異的。

另外在實際體驗過程中,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最高幀超過200,AMD三代銳龍平台最高幀在170左右。不過在最低幀表現上,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在60幀左右,AMD三代銳龍平台在75幀左右,基本符合上面幾款遊戲的測試情況。

沙漠二地圖,採樣場景幀數:149(AMD三代銳龍)

第四款測試遊戲為《英雄聯盟》。

了解這款遊戲的朋友都知道,《英雄聯盟》是一款處理器性能導向型的遊戲,其對於處理器主頻的依賴要遠遠高於對顯卡性能的依賴。所以主頻、睿頻占優的英特爾十代酷睿處理器自然有更大的優勢。

那麼具體結果怎樣呢?

英特爾十代酷睿i7-10750H平台平均幀數135.36fps,最高幀數225fps,整體幀數波動比較平穩。

AMD三代銳龍Ryzen 7 4800H平台的平均幀數為117.65fps,最高幀數200fps,比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分別低17.71幀、25幀,差異較為明顯。不過這個幀數差異對於實際遊戲體驗沒有實質影響,二者都能流暢運行這款遊戲。

第五款測試遊戲為《DOTA 2》。

《DOTA 2》相對LOL來說,對硬體性能要求要高一些,下面我們看看測試情況。

英特爾十代酷睿i7-10750H平台平均幀數102.32fps,最高幀數121fps,整體幀數波動比較平穩。

AMD三代銳龍Ryzen 7 4800H平台的平均幀數為101.6fps,最高幀數121fps。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與AMD三代銳龍平台略高1幀,沒什麼本質區別,不過從幀數波動曲線來看,Ryzen 7 4800H平台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幀數瞬間大幅降低的情況。大家可以看二者曲線對比,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幀數大幅降低只出現一次,AMD三代銳龍平台出現三次。

第六款測試遊戲為《騎馬與砍殺2》。

測試時我們選擇了高畫質,500人戰鬥規模,具體結果如下:

高畫質、500人戰鬥規模

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測試,採樣場景幀數:114fps

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測試,採樣場景幀數:107fps

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測試,採樣場景幀數:87fps

AMD三代銳龍平台測試,採樣場景幀數:89fps

AMD三代銳龍平台測試,採樣場景幀數:95fps

AMD三代銳龍平台測試,採樣場景幀數:98fps

騎砍2測試我們也是採用場景採樣方式來進行判斷。

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採樣場景幀數分別為:114fps、107fps以及87fps;

AMD三代銳龍平台採樣場景幀數分別為:89fps、95fps以及98fps;

整體來看,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幀數上限更高,而AMD三代銳龍平台幀數很難突破100fps。不過其最低幀數要略高於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

最後一款測試遊戲為《全面戰爭:三國》。

《全面戰爭:三國》是一款非常適合測試處理器性能的遊戲,它對於處理器的多核心和高主頻均有依賴,不過由於在戰爭場景中需要同時並行處理龐大數量的軍隊戰鬥演算,因此多核心處理器會更有優勢,其實這也是全戰系列有別於其它遊戲的獨特之處。

最高畫質、最高部隊數

測試時我們開啟最高畫質,並將部隊規模調整到最高。

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測試,遠景採樣場景幀數:55fps

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測試,中景採樣場景幀數:42fps

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測試,近景採樣場景幀數:36fps

AMD三代銳龍平台測試,遠景採樣場景幀數:59fps

AMD三代銳龍平台測試,中景採樣場景幀數:55fps

AMD三代銳龍平台測試,近景採樣場景幀數:43fps

我們選擇了遠景、中景和近景三個場景的採樣數據,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幀數分別為:55fps、42fps和36fps;AMD三代銳龍平台幀數分別為59fps、55fps和43fps,略高於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

不過正如我們之前所說,《全面戰爭:三國》這款遊戲更依賴核心數,所以8核的R7 4800H自然要比6核的i7-10750H更有優勢。但別忘了,英特爾十代酷睿陣營也有8核處理器,而且相對來說有更高的主頻,雖然很遺憾我們暫時無法找到內存、硬碟、顯卡配置相同的8核酷睿平台來進行測試,不過從前面的一系列測試中可以看出,同核心情況下,主頻、睿頻更強的英特爾十代酷睿平台應該會比三代銳龍平台在遊戲幀數上的表現要更好。

【英特爾製程落後為何玩遊戲反倒更強?】

看到這裡有朋友可能會懷疑人生了,為啥各種測試軟體測完銳龍都比酷睿跑分高,但一到實際遊戲里銳龍就不如酷睿了呢?

·測試軟體為何無法作為通用評判標準?

其實我們常說,測試軟體的分數只能作為一個參考,不能作為唯一的衡量標準。因為測試軟體所測試的項目只是模擬實際應用,而並非真正的應用,同時測試軟體所測試的項目往往也比較單一,並不能夠代表處理器在所有應用中的表現。

最典型的比如我們測試處理器常用的CINEBENCH,這款軟體似乎已經成為大家評判處理器性能好壞的標準,但它實際上只是測試了處理器在多核心/單核心渲染方面的能力,而且僅僅是C4D單一標準的測試結果。而現實是,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根本不會用到C4D渲染,所以這個測試數據我們更多強調的是一種參考性能,而非決定性。

所以要評判處理器、顯卡等硬體的性能,不能僅從CINEBENCH、CPU-Z、Geekbench、3DMark等等這類通用測試軟體來評判,還要結合實際應用中的表現來看,才能客觀的了解相應硬體的性能水準到底怎樣。

·8核銳龍跑分好看,但為何實際遊戲打不過6核酷睿?

通過本次測試我們可以看到,在實際遊戲中,因為遊戲對於處理器主頻更為依賴,所以主頻/睿頻能力占優的英特爾十代酷睿處理器,要比同核心、甚至更高核心數,但主頻/睿頻能力低於自身的AMD三代銳龍平台表現更好。

其實大家可以看下面這張圖:

這是遊戲過程中對於處理器核心占用情況的典型示例,可以看到紅框中4個線程,也就是2個核心的占用率是非常高的,而且最右側核心占用率大多數時間為100%,而上面的8個線程,也就是4個核心,占用率其實是比較低的,這也是我們平時常常提到的為什麼玩遊戲,4核-6核是目前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因為大多數遊戲對於核心數量的依賴就是這麼多,即便有100個核,在遊戲應用里主要發揮作用的還是那2-4個核心,只不過核心數越多,處理器總體負載就越低,其意義在於當你玩遊戲的時候還想干點別的,比如剪視頻、辦公、網絡直播推流的話,電腦不會出現卡頓。

而如果你只是專注於玩遊戲,並不會在同一時間做其它高負載任務的話,核心數相對於主頻來說,後者才應該是主要關注的因素。

·不要忽視片內總線效率對處理器性能的影響

其實,高主頻是英特爾十代酷睿處理器在實際遊戲體驗中表現更好的表象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就不得不提片內總線結構的差異了。這一部分因為是涉及到底層架構設計,所以我們簡單說一下就好。

片內總線主要就是負責連接CPU晶片內部的各個模塊,包括CPU核心以及顯示核心、內存控制器等輔助模塊。作為各模塊數據之間交換的主要途徑,片內總線的效率高低自然會對CPU性能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片內總線結構通常包括星形、線形、樹形、環狀(Ring)、網狀(Mesh)以及全連接這幾種。其中星形就是早期單核心CPU的主要結構,Core作為中央節點,其他模塊都和它連結。進入多核時代後,星形結構就不再適用了。線形和樹形同樣不適合,因此目前能見到的片內總線方案,主要就是Ring、Mesh和全連接這三種方式。

在片內總線設計上,英特爾和AMD走兩條完全相反的路線。英特爾主要追求效率,不計設計成本高低,而AMD則更注重成本控制而非效率,所以設計成本更低的銳龍處理器以及基於其處理器打造的筆記本賣的更加便宜,但在實際遊戲應用中,即便英特爾14nm製程工藝落後銳龍的台積電7nm工藝,最終的幀數表現也要優於AMD銳龍平台。

雖然Zen 2架構的三代銳龍平台在主頻上有大幅度提升,整體遊戲表現也有了很大的改觀,但總體來看,由於頻率不如英特爾十代酷睿、片內總線效率也不如酷睿,所以導致了8核銳龍在遊戲幀數上甚至打不過6核酷睿這樣的尷尬。

【ZOL客戶端下載】看最新科技資訊,APP市場搜索「中關村在線」,客戶端閱讀體驗更好。

(7470395)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