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易胖?陳妍希自嘲又變「包子臉」,求問如何改善易胖體質

217健身窩 發佈 2020-06-26T09:16:38+00:00

同樣是在發表在一項《科學公共圖書館·遺傳學》 期刊的研究,由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主持,分析1萬8千多名、年齡從30到70歲民眾的遺傳數據、健康指標和運動模式,並追蹤5種肥胖指標的變化,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體脂肪率、腰圍、臀圍,和腰臀比。

陳妍希出道以來深受上鏡顯胖的困擾,還被網友笑稱是「小籠包」。

因此她也一直很努力地讓自己能瘦一些,粉絲們也看到了她的努力結果。

就在不久之前,她還發布了自己的一張健身塑形的結果圖,讓粉絲們驚喜不已。

不過最近因為疫情隔離,讓她自曝體重來到史上新高,還自嘲自己不是女藝人。

不像其他女藝人一樣,體重一直能控制得很好,自己又變「包子臉」了。

陳妍希在IG上發文感嘆:「我真的不知道其他女藝人在隔離期間是怎麼瘦的,之前的體重一度來到歷史新高」。

接著更透露「我可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減回年前的體重的」、「努力健身還多重了1.6kg」。

而後在評論區更是回復求問:如何改變易胖體質?

是否真的存在易胖體質、易瘦體質?

事實上,對於易胖體質和易瘦體質很多人是不置可否的態度。

而大部分人將肥胖歸咎於飲食和生活方式,這也是很多人努力通過飲食和運動減肥的原因所在。

然而,是否容易胖或者瘦,遺傳基因也占有關鍵性的影響。

​2019年1月24日由英國劍橋大學代謝與生化研究中心的法魯奇(Sadaf Farooqi)教授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遺傳學》(PLOS Genetics)期刊上的研究報告就指出,早期的科學研究大多集中在人類是否帶有肥胖基因,而這篇研究則是期望找出某些人是否帶有身材苗條的基因。

法魯奇教授採集受試者的唾液樣本,進行基因定序分析,共有1,471名瘦且健康者被納入,這些參與者年齡多為40歲左右,且必須一輩子都保持在瘦子的狀態,不是只有現在瘦而已,這種人才叫做有基因優勢。另外也包含1,456名從兒童時期即嚴重肥胖者(BMI>40)與6,460名體重範圍正常者(BMI介於19~30之間)作為對照組。

在去除掉生活方式的影響因素(那些一星期非常努力運動達3次以上者會被排除在外,因為此研究必須是天生就是瘦子)後,法魯奇教授找到了他們在基因方面的幾點特殊性:

例如:那些瘦且健康受試者中,有2/3的人,承認對食物具有抵抗力,縱使美食當前也無法誘惑他;另外也有40%的人表示他們也很愛吃,但無論怎麼吃也不會發胖。最後,在這些瘦子家族中的人,約74%也都不胖。這次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了4個與身材苗條有關的新基因,之前在亞洲人身上已經發現其它2個苗條基因,之後在歐洲人身上也同時被發現,沒有人種差異。


醫學界目前已經知道人類的胖或瘦至少和三種因素有關,第一上面所說的基因。

而基因又分為肥胖基因和苗條基因兩種,如果只有肥胖基因而沒有苗條基因,那這個人就會胖,也就是說,胖是這個人的基因遺傳特徵。

第二個因素,是我們之前提到的和腸道菌有關。曾有一位極度肥胖者,由上海交通大學微生物系趙立平教授所發現,當時這位患者BMI為58.8,經腸道菌種分析,陰溝腸桿菌占據患者35%的腸道。

經過6個月飲食控制與復健,體重下降50多公斤,再測腸道菌時,陰溝腸桿菌已經找不到了。所以,有良好腸道菌的人,比較容易瘦。

第三個因素則是跟「致胖環境」(obesogenic environment)有關,包括工作型態(久坐不動),以及食物品質惡劣(如含糖量高的食物及精緻食物),因此透過政府法令的規定以及稅制的導引,就可以去除此種環境,這就是為什麼歐洲要定義肥胖為疾病的主要理由,政府才能出手干預。

有易胖的體質,並不代表瘦不下來

同樣是在發表在一項《科學公共圖書館·遺傳學》 (PLOS Genetics) 期刊的研究,由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主持,分析1萬8千多名、年齡從30到70歲民眾的遺傳數據、健康指標和運動模式,並追蹤5種肥胖指標的變化,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體脂肪率、腰圍、臀圍,和腰臀比。

研究結果發現,步行、健走、跑步、爬山、國標舞,以及持續較長時間的瑜伽運動,可以降低肥胖基因對人體的影響,特別是降低BMI。

但騎單車、游泳、伸展等,效果則相對較不顯著。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副教授林菀俞說:「騎單車和游泳,耗費較少的能量,對於減少肥胖體質的體重較無幫助。」

對於有遺傳因素的易胖體質者,做高強度的運動,可以刺激身體分泌腎上腺素,增加棕色脂肪,改善易胖體質。

此外,通過調整好睡眠,讓身體分泌褪黑素,也能增加體內的棕色脂肪,亦能改善易胖體質。

高強度訓練也是一種高強度的訓練,可以有效刺激腎上腺素的分泌。也能舒緩心情,緩解壓力。

但是要注意,循序漸進,用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如跑步、騎行、徒手力量訓練等,都可以達到HIIT訓練模式。只是建議從,中低強度的間歇訓練開始,然後開始高強度間歇訓練遞進,改善易胖體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