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人類更聰明——解讀無人駕駛技術中的AI

日常百科全書 發佈 2020-06-26T14:25:32+00:00

無人駕駛汽車是當前的熱門技術,概念車及真實投入生產的無人駕駛汽車都有出現,AI技術的發展更是推波助瀾,讓無人駕駛汽車的性能有了質的飛躍。

無人駕駛汽車是當前的熱門技術,概念車及真實投入生產的無人駕駛汽車都有出現,AI技術的發展更是推波助瀾,讓無人駕駛汽車的性能有了質的飛躍。本文解讀AI是如何在無人駕駛中發揮作用的,在駕駛技能方面它真的已超越人類了嗎?

無人駕駛的歷史

無人駕駛技術其實很早就已出現,早在1925年8月,美國街頭就首次出現了一輛「貌似」無人駕駛的汽車,一位名叫Francis P. Houdina的美國陸軍電子工程師,通過發射無線電波控制一輛汽車行駛,這可能是最早的無人駕駛概念車了(圖1)。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AI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科技巨頭參與到無人駕駛技術的開發中。2015年,谷歌第一輛原型汽車正式亮相,並且正式上路測試,測試過程中這輛汽車可以自動避讓行人,智能識別交通信號燈,自動和迎面而來的其他車輛交會等,就像一位技術精湛的老司機在開車(圖2)。2018年,無人駕駛技術進一步發展,整合AI技術的無人駕駛更是如虎添翼,駕駛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無人駕駛中的AI

上文我們介紹了無人駕駛汽車可以自動避讓、交會和識別信號燈等,那麼在整個駕駛行程中,AI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

大家知道無人駕駛汽車要自由在公路上行駛,就必須對汽車進行精準定位和控制。常規的定位是使用無人汽車上光學雷達和攝像頭所獲取的數據,然後通過一定的算法在地圖上實現對汽車的定位。但是由於無人駕駛汽車需要在複雜地理環境和不斷變化的街道中行駛,這就要求駕駛系統有很好的感知及決策能力,顯然這本身就具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圖3)。

為了實現更精準的定位和更高智能的決策,科學家使用AI的深度學習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並不像傳統深度學習模型那樣先預設算法,而是為無人駕駛系統準備大量的實例。一方面,駕駛系統通過學習大量實例掌握更多複雜路況駕駛技術和決策能力,另一方面,藉助AI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對實例的學習和不斷自我糾錯,達到自我提高。整個過程類似於經驗豐富並且勤學好問的老司機,他們可以通過和其他同行的交流、學習來提高自己的駕駛水平,以及應對各種路面突發情況的處理能力(圖4)。

與此同時,科研人員還利用「多任務深度學習」對駕駛系統進行深度訓練。在這個訓練中,科研人員讓駕駛系統同時識別車道標誌線、汽車以及行人,並且藉助AI的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卷積神經網絡)技術進一步提高無人駕駛系統識別和判斷能力。

通過上述的深度學習後,現在的無人駕駛技術已經不用完全依賴預先設定的地圖了,而只是將地圖作為其中的一個數據流,同時結合傳感器獲取的數據幫助系統進行決策。比如,神經網絡系統通過地圖信息可以預先知道下一個路段的人行橫道的信息,再藉助攝像頭實時捕獲的橫穿人行道的行人信息,駕駛系統就可以據此作出更好的決策,或停車禮讓行人,或正常通過人行橫道等。藉助「多任務深度學習」AI的神經網絡,不需要再從原始像素圖中提取車道信息、交通標識及車輛行人標識了,這一切都交給神經網絡自動識別,最後只是輸出簡單的剎車、轉向、避讓等指令讓無人駕駛系統執行即可(圖5)。

當然AI在無人駕駛技術中還有很多的應用。比如通過AI深度學習讓駕駛系統學習很多人類的駕駛方式及技巧,從而讓乘客感覺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在開車,從而提高乘車體驗。此外類似全局導航路徑規劃方面、局部環境地圖三維構建、車輛的智能調配等,

無人駕駛改變你我生活

通過上述的介紹,我們知道利用AI技術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僅可以提高無人駕駛的安全性,而且可以應對更複雜的路況和擁有比人類更優秀的決策能力。這不僅對廠商來說增加了很多賣點,而且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也有很大的意義。

有統計數據顯示,全世界每年有120萬人死於汽車或與交通相關的事故,其中有93%是人為失誤造成。無人駕駛汽車充分利用AI技術,正好可以減少那些由於人為馬虎大意引起的失誤而導致的交通事故,從而也就減少了人員傷亡。以測試了8年之久的谷歌Waymo無人駕駛汽車為例,期間駕駛了300多萬公里,只發生了十幾起輕微事故(圖6)。雖然2018年5月谷歌Waymo無人駕駛汽車在美國發生了一起車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Waymo無人駕駛汽車並不是肇事方,而是事故被肇事方。

無人駕駛技術的普及無疑也為普通人出行帶來更多便利,當整個無人駕駛技術成熟運用到公共運輸系統中時,一切的交通會在一個系統中統一調度,這樣無論你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打車,無人駕駛車輛都會根據自動調度為你提供最好的服務。

當然了,無人駕駛技術還有很多的應用,比如我們開到目的地後就無需再考慮停車這個老大難的問題,它會自動幫助我們去找停車位等等。

關鍵字: